飼魚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飼魚原文

洿池寬數頃,漭沆育眾鱗。

曾無網罟施,孳息日以紛。

春風桃李花,秋月蘭芷瀕。

雙下鷺不窺,群泳人堪親。

譬彼武陵源,雞犬皆天民。

我來坐石磯,匪為羨垂綸。

魚亦識其然,喁唼爭張唇。

點波投飯𩟒,不分鮞與鯤。

既飽洋洋去,煙水闊無垠。

從知雖棄物,適用皆為仁。

狗彘食人食,大戒古所云。

苾芻施伊蒲,隨喜魴鯉群。

所戒我不為,所喜詎有欣。

偶作飼魚詩,如如眄澄淪。

詩詞問答

問:飼魚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飼魚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六

參考注釋

洿池

水塘。《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宋書·符瑞志中》:“麒麟者,仁獸也……不食不義,不飲洿池,不入坑穽,不行羅網。” 清  查慎行 《閘口觀罾魚者》詩:“吾聞王政雖無澤梁禁,鯤鮞尚有洿池游。”

漭沆

水廣大貌。《文選·張衡<西京賦>》:“顧臨 太液 ,滄池漭沆。” 薛綜 註:“漭沆猶洸潒,亦寬大也。” 唐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 昆明 鑿 漢 年。”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和親定講,此日天孫降。向銀河蚤填漭沆。”

網罟

(1).捕魚及捕鳥獸的工具。《管子·勢》:“獸厭走而有伏網罟。” 唐  杜甫 《五盤》詩:“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鏡花緣》第八九回:“道姑道:‘劇憐編網罟,始克奉盤匜。’” 王西彥 《魚鬼》:“捉魚的夥伴先後來到了,大家攜帶著網罟和魚簍,坐在柳蔭下,指點著紋圈的增添。”

(2).指法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十:“苟非嬰網罟,何必萬里畿。” 宋  蘇轍 《送柳子玉》詩:“坐令不羈士,舉足遭網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佟觭角》:“倘為邏役所獲,重罹網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息日

休息日。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五:“﹝ 江 南人﹞九月九日,不用作事,鹹以為息日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蘭芷

蘭草與白芷。皆香草。《楚辭·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王逸 註:“言蘭芷之草,變易其體而不復香。”《史記·日者列傳》:“蘭芷芎藭棄於廣野,蒿蕭成林,使君子退而不顯眾,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別侍御嚴凝》詩:“靜言芟枳棘,慎勿傷蘭芷。” 宋  柳永 《如魚水》詞之一:“乍雨過,蘭芷汀洲,望中依約 瀟湘 。”

武陵源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載: 晉  太元 中, 武陵 漁人誤入 桃花源 ,見其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老少怡然自樂。村人自稱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遂與外界隔絕。後漁人復尋其處,“迷不復得”。後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唐  宋之問 《宿清遠峽山寺》詩:“寥寥隔塵事,何異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詩之七:“歸來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灘 ”、“ 武陵川 ”。 唐  汪遵 《東海》詩:“同作危時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灘 。” 唐  皇甫冉 《酬包評事壁畫山水見寄》詩:“寒侵 赤城 頂,日照 武陵川 ;若覽名山誌,仍聞《招隱》篇。” 明  唐順之 《廣德道中》詩:“倘遇 秦 人應不識,只疑誤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東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飢食桃果,尋水得大溪,溪邊遇仙女,並獲款留。及出,已歷七世,復往,不知何所。後成文人經常援引的典故。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唐  王之渙 《惆悵詞》之十:“ 晨  肇 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 武陵溪 。”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多管為殘花幾片,悞 劉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一折:“有緣千里能相會, 劉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尋夢》:“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則為水點花飛在眼前。”

天民

(1).指賢者。因其明乎天理,適乎天性,故稱。《莊子·庚桑楚》:“人之所舍,謂之天民;天之所助,謂之天子。”《孟子·盡心上》:“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 宋  陳師道 《理究》:“賢而在下謂之天民,賢而在上謂之天吏。” 明  方孝孺 《林泉讀書齋銘》:“匪學奚知,匪行奚臻,主敬立誠,卓為天民。”

(2).指人民;普通人。《禮記·王制》:“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墨子·非攻下》:“夫取天之人,以攻天邑,此刺殺天民。” 清  魏源 《長沙秋懷》詩之四:“我本赤子一,天民天自育。”

石磯

水邊突出的巨大岩石。 唐  張旭 《桃花溪》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唐  韓愈 《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紅樓夢》第八一回:“ 寳玉 道:‘我是要做 姜太公 的。’便走下石磯,坐在池邊釣起來。”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如 雲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臨江石磯狀。”

垂綸

(1).垂釣。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五:“流磻平皋,垂綸長川。”《南史·王彧傳》:“ 文帝 嘗與羣臣臨 天泉池 ,帝垂綸良久不獲。” 明  劉基 《題秋江獨釣圖》詩:“秋風江上垂綸客,知是 嚴陵 是 太公 ?” 蘇曼殊 《與劉半農書》:“不慧比來胸膈時時作痛,神經紛亂,只好垂綸湖畔。”

(2).傳說 呂尚 ( 姜太公 )未出仕時曾隱居 渭 濱垂釣,後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蓋祿厚者責重,爵尊者神勞。故 漆園 垂綸而不顧卿相之貴, 柏成 操耜而不屑諸侯之高。” 北周  庾信 《擬詠懷》詩之二:“赭衣居 傅巖 ,垂綸在 渭川 。” 唐  李頎 《送喬琳》詩:“汀洲芳杜色,勸爾暫垂綸。” 王闓運 《上征賦》:“任治亂之迭運兮,豈妨余之垂綸。”

(3).借指隱士。 唐  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詩:“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 江  漢 有垂綸。”

(4).指釣魚的用具。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五章:“余乃負杖出門,隨步所之,遇漁翁,相與閒話,迄翁收拾垂綸,余亦轉身歸去。”

其然

(1).猶言如此。《論語·憲問》:“子曰:‘其然,豈其然乎?’”《後漢書·黨錮傳序》:“若 范滂 、 張儉 之徒,清心忌惡,終陷黨議,不其然乎?”《周書·王傑王勇等傳論》:“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申豐 ﹞對曰:‘其然,將具敝車而行。’” 杜預 註:“其然,猶必爾。”

爭張

爭競,誇張。 金  王若虛 《文辨三》:“ 歐陽 《晝錦堂記》,大體固佳;然辭困而氣短,頗有爭張粧飾之態。”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 樂天 之詩……至長韻大篇,動數百千言,而順適愜當,句句如一,無爭張牽強之態。”

詩詞推薦

飼魚原文_飼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