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六藝道德本(得行字八韻順天鄉試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道德有深本,發為六藝呈。

內端自表外,實責先循名。

雖舉疊三數,應存祇一誠。

禮惟式規矩,樂豈在音聲。

射固幼來習,御斯久未明。

作書心要正,會數理嘗精。

餚覈班文著,藪叢李注評。

學而優仕者,漱潤勉躬行。

詩詞問答

問:《賦得六藝道德本(得行字八韻順天鄉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二

2. 得行字八韻順天鄉試題

參考注釋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六藝

(1) 儒家所謂的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才藝

(2) 古代稱《詩》、《書》、《禮》、《樂》、《易》和《春秋》六種經書。也泛指各種經書

(3) 王莽時六種字型。即古文(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

自表

(1).自示其獨特别致。《莊子·天下》:“﹝ 宋鈃 尹文 ﹞作 華山 之冠以自表。”《後漢書·崔駰傳》:“叫呼衒鬻,縣旌自表,非 隨 和 之寶也。”《新唐書·李晟傳》:“ 晟 每與賊戰,必錦裘繡帽自表,指顧陣前。”

(2).自上奏章;自己上表呈請。《資治通鑑·漢靈帝建寧二年》:“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顧 為 膺 門徒,未有録牒,不及於譴。 毅 慨然曰:‘本謂 膺 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脫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自表 後主 曰:‘ 成都 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 侯 ( 葛浦廬 )曰:‘弟與我同冒矢石,瘡痍周身,傷失右眼,不得尺寸之報,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乃自表乞轉封於弟。”

三數

表示為數不多。 唐 竇庠 《太原送穆質南遊》詩:“露葉離披處,風蟬三數聲。”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然見於史者才三數人。” 明 楊慎 《封君樂隱李公墓志銘》:“日與同庚三數鵬耆為逸樂之會。”

一誠

猶言專誠。《淮南子·說林訓》:“ 管子 以小辱成大榮, 蘇秦 以百誕成一誠。”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上以 周 孔 為關鍵,畢志一誠;下以嗜欲為鞭策,欲罷不能。”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八:“無論詩古文詞,推到極處,總以一誠為主。”

規矩

(1) 引申為稱人的品行方正,謹守禮法

靠右的一間正屋住著屋主羅斯托瑪乞維列,一個規規矩矩的市民。——《提比里西的地下印刷所》

(2) 又如:沒規矩;守規矩

樂豈

亦作“ 樂愷 ”。歡樂。《詩·小雅·魚藻》:“王在在 鎬 ,豈樂飲酒……王在在 鎬 ,飲酒樂豈。” 鄭玄 箋:“豈,亦樂也。” 陸德明 釋文:“豈,本亦作‘愷’,同苦在反。”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望商飈而永嘆,每樂愷於斯觀。”

音聲

(1).樂音;音樂。《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 唐 韓愈 《唐故檢校尚書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劉公墓志銘》:“公不好音聲,不大為居宅,於諸帥中獨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2).泛指聲音。《列子·楊朱》:“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而不得聽者,謂之閉聽。”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這等夜深,只聽得岸上女人音聲,好似我 倩女 小姐。” 聞一多 《紅燭·紅豆》:“聽他跳激底音聲,這般淒楚!這般清切!”

作書

(1).謂作典冊。《國語·楚語上》:“ 武丁 於是作書,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

(2).指撰寫獻與天子的書或策。 唐 韓愈 《贈族侄》詩:“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

(3).創製文字。《韓非子·五蠹》:“古者 蒼頡 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蒼頡 固以知之矣。”

(4).寫信。《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枯魚過河泣》:“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唐 李善 註:“太祖遣 徐劭 孫郁 至 吳 ,將軍 石苞 令 孫楚 作書與 孫皓 。 劭 至 吳 ,不敢為通。”

(5).謂寫作。《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曹公 聞 權 以土地業 備 ,方作書,落筆於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夏侯太初 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

(6).練字;寫字。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日記》:“余教童子作書,每日只學十字,點畫體勢,須使毫髮畢肖。”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日記》:“作書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心要

佛教語。指心性上精要的法義。《壇經·宣詔品》:“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 唐 白居易 《八漸偈》序:“初, 居易 常求心要於師,師賜我八言焉:曰觀,曰覺,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濟,曰捨。” 宋 秦觀 《寄陳季常》詩:“暮年更折節,學佛得心要。”

餚覈

餚核。引申為咀嚼,猶言反覆尋求。《文選·班固<典引>》:“屢訪羣儒,諭咨故老,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餚覈仁誼之林藪。” 蔡邕 註:“餚覈,食也。肉曰餚,骨曰覈。” 呂向 註:“言與羣儒故老求道德之深源,尋仁義之林藪。”

學而

《論語》首篇篇名,後借指《論語》。 宋 劉克莊 《田舍即事》詩:“鄰壁嘲啾誦《學而》,老人睡少聽移時。”

優仕

(1).謂學有餘力,然後可以作官。語本《論語·子張》:“學而優則仕。”《梁書·張纘傳》:“ 纘 固求不徙,欲遍觀閣內圖籍。嘗執《四部書目》曰:‘若讀此畢,乃可言優仕矣。’”

(2).指勝任職務,並有餘力。 清 錢謙益 《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迨於 永寧 之政,又當優仕之餘。問織問耕,宛若家人之事。”

漱潤

亦作“潄潤”。謂修飾潤色。 明 唐龍 《<大復集>序》:“ 何子 仲默 生而敏悟,童子時即執簡賦詩,邈焉寡儔;長益肆力焉。探冥抉奇,增華潄潤,軋 晉 魏 而上之。”

躬行

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詩詞推薦

賦得六藝道德本(得行字八韻順天鄉試題)原文_賦得六藝道德本(得行字八韻順天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