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石亭山中山繞亭,銅峰遠列翠微屏。
一澗縈迴漾清淺,數行嘉樹當階青。
秋清氣朗桂花落,天香冉冉來虛閣。
倦遊偏喜說投簪,林下不愁樽寂寞。
高陽興盡涼景侵,臨流誰復知琴心。
仰天看日下深壑,隔嶺如同鸞鳳吟。
阮家何必論南北,是處青山皆我屋。
徘徊願假片石宿,佇看梅花發林麓。
詩詞問答
問:《康侯叔招飲石亭是先憲副頤山翁別業》的作者是誰?答:吳正志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御選明詩卷四十七
參考注釋
石亭
石造的亭子。 唐 白居易 《寒亭留客》詩:“今朝閒坐石亭中,爐火銷殘樽又空。” 明 豐道生 《真賞齋賦》:“石亭留夜坐之圖,林屋灑雞鳴之墨。”
中山
(1) 周代諸侯國名。今河北正定縣東北,戰國時為趙武炅王所滅
兼……趙、 宋、 衛、 中山之眾。—— 漢· 賈誼《過秦論》
(2) 又
非尊於…中山之君。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縈迴
迴旋環繞
山上石徑曲折縈迴
清淺
(1).謂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 王安石 《蒲葉》詩:“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 明 王問 《自山中泛湖歸》詩:“川塗風浪平,沿流弄清淺。” 田漢 《江漢漁歌》第五場:“ 大別山 頭掛夕陽, 月湖 清淺翻鴛鴦。”
(2).淺顯;不深奧。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謝瞻 ……詩,其源出於 張華 。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 元 白 自清淺, 劉 陸 但恣肆。”
(3).指銀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詩之六:“舉手弄清淺,誤攀 織女 機。” 王琦 註:“《古詩》:‘河漢清且淺。’” 唐 孟郊 《古意》詩:“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嘉樹
(1).佳樹;美樹。《左傳·昭公二年》:“既享,宴於 季 氏,有嘉樹焉, 宣子 譽之。”《楚辭·九章·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唐 劉禹錫 《早夏郡中書事》詩:“華堂對嘉樹,簾廡含曉清。”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樹之陰。”
(2).菜名。《呂氏春秋·本味》:“ 餘瞀 之南, 南極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
清氣
(1).天空中清明之氣。《楚辭·九歌·大司命》:“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王逸 註:“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氣御持萬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閒燕常談》:“天下清氣,無南北之異。”《負曝閒談》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氣撲人,輪聲歷碌,鳥語繁碎,別有一番光景。”
(2).引申為光明正大之氣。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氣,都做了江山之秀。”
(3).猶冷靜,冷清。 明 李贄 《答周友山書》:“ 無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氣。”
(4).猶清秀。《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便問:‘此女是那裡來的?’酒保説:‘這是 一秤金 家丫頭 翠香 翠紅 。’三官道:‘生得清氣。’”
(5).猶閒氣。《西遊記》第十八回:“那人掙不脫手,氣得亂跳道:‘蹭蹬!蹭蹬!家長的屈氣受不了,又撞著這個光頭,受他的清氣!’”
桂花
亦作“ 桂華 ”。1.樹名。即木犀,也指其所開的花。《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 顏師古 註:“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華之形窅窊也。” 唐 許渾 《送宋處士歸山》詩:“賣藥修琴歸去遲,山風吹盡桂花枝。” 宋 梅堯臣 《和韓子華桂花》:“空山桂花多,艷色粲然發。” 明 王慎中 《訪空同先生故宅》詩:“年年桂花發,人擬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唐 韓愈 《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詞:“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天香
(1).芳香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圖》:“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天香生空虛,天樂鳴不歇。”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二:“豈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滿毳袍。” 清 納蘭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詩:“無月見村火,有時聞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劉克莊 《念奴嬌·木犀》詞:“卻是小山叢桂里,一夜天香飄墜。”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詩:“信有天香亦傾國,金罍在手莫辭乾。” 郭沫若 《梅花樹下醉歌》:“你從你自我當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宮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補闕歸朝》詩:“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應焚禁漏中。” 唐 黃滔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過七林書堂見寄》:“駟馬寶車行賜禮,金章紫綬帶天香。”
(4).祭神、禮佛的香。 唐 沉佺期 《樂城白鶴寺》詩:“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元旦侵晨,禁中 景陽 鐘罷,主上精虔炷天香,為蒼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非止國色難親,天香未遇,即強顏陋質之婦,能見幾人。”參見“ 國色天香 ”。
冉冉
(1) 漸進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古樂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軟下垂的樣子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倦遊
遊興已盡
倦遊歸來
喜說
見“ 喜悅 ”。
投簪
丟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棄官。 晉 陸機 《應嘉賦》:“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谷。”《雲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願已酬,當投簪海岸,駕橇山林。” 清 金農 《題青林溝所居》詩:“塵坌炎光晝已空,投簪久羨濯纓翁。”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高陽
(1).指高而向陽之地。《孫子·地形》:“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張預 註:“居高面陽。”《後漢書·馮衍傳上》:“鑿巖石而為室兮,託高陽以養仙。”
(2). 顓頊 有天下,號 高陽 。《楚辭·離騷》:“帝 高陽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註:“ 高陽 , 顓頊 有天下之號也。”《史記·五帝本紀》:“帝 顓頊 高陽 者, 黃帝 之孫而 昌意 之子也。” 漢 劉向 《九嘆·逢紛》:“雲余肇祖於 高陽 兮,惟 楚懷 之嬋連。”
(3).“高陽酒徒”的略語。 宋 賀鑄 《答杜仲觀登叢台見寄》詩:“何以遇 高陽 ?多營瓮頭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古人嗜酒,以斗為節。十斗一石,量之極也。故善飲若 淳于髠 、 盧植 、 蔡邕 、 張華 、 周顗 之輩,未有逾一石者。獨 漢 於定國 飲至數石不亂,此是古今第一 高陽 矣。”
(4).池名。 晉 山簡 置酒游賞的園池。 唐 李白 《襄陽曲》之二:“ 山公 醉酒時,酩酊 高陽 下。” 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詩:“ 山公 不可遇,誰與訪 高陽 。”參見“ 高陽池 ”。
涼景
指秋天的景色。 唐 駱賓王 《別李嶠得勝字》詩:“寒更承夜永,涼景向秋澄。” 唐 王勃 《詠風》:“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
仰天
仰面向天
仰天大笑
日下
(1) 目前;眼下
日下天氣已涼
(2) 舊時“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 日入。日沒。太陽落下去
日下西山頭
(4) 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深壑
很深的山溝或大坑
如同
好像,類似
待我如同親人一樣
鸞鳳
(1).鸞鳥與鳳凰。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西京雜記》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雖嘯旨淪亡,不聞鸞鳳之響,而琴引未沫,如聽水仙之吟。”
(2).比喻賢俊之士。《楚辭·賈誼<惜誓>》:“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註:“以言賢者亦宜處山澤之中,周流觀望,見高明之君,乃當仕也。”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陳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詩:“淒迷鸞鳳同罹網,浩蕩滄瀛阻遠遊。”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良以安國部,金(今)喜迴鸞鳳。”《舊唐書·馬周傳》:“ 太宗 嘗以神筆賜 周 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盧儲 《催妝》詩:“今日幸為 秦 晉 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5).比喻夫婦。《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豈有百歲不拆之鸞鳳耶!”參見“ 鸞鳳和鳴 ”。
阮家
(1).猶阮舍。 唐 盧綸 《酬趙少君戲示諸侄元陽等因以見贈》詩:“謬入 阮 家逢慶樂,竹林因得奉壺觴。” 唐 戴叔倫 《送李審之桂州謁中丞叔》詩:“到日應文會,風流勝 阮 家。”參見“ 阮舍 ”。
(2).指 三國 魏 阮瑀 。 唐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書記》詩:“憐君才與 阮 家同,掌記能資亞相雄。”參見“ 阮瑀 ”。
(3).指 東漢 阮肇 。 唐 杜牧 《宿東橫山瀨》詩:“謾向仙林宿,無人識 阮 家。”參見“ 阮郎 ”。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是處
(1).到處;處處。《南齊書·虞玩之傳》:“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陳毅 《六國之行》詩:“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2).猶言緊要關頭。《水滸傳》第十三回:“將臺上忽的一聲鑼響, 楊志 和 索超 斗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裡肯回馬。”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片石
(1).孤石;一塊石頭。 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片石孤峯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新五代史·唐莊宗皇后劉氏傳》:“吾有毒龍五百,當遣一龍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魚鱉也。”
(2).指石碑。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先聖先師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為贊。” 清 吳偉業 《春日小園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韻》:“新詩片石留題在,採蕨烹葵數往還。”
(3).指片狀的石料。 滕代遠 《為降低工程造價而奮鬥》:“在隧道設計上,邊牆襯砌用的料石,應以片石來代替。”
佇看
行將看到。《水滸傳》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 ,佇看 梁山 盡束裝。” 梁啓超 《中華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總論》:“天如假我數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聯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華 學術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林麓
猶山林。《周禮·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文選·張衡<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薛綜 註:“木叢生曰林。” 李善 註:“《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結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圍於山澤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詩:“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場山》詩:“逶迤步崇岡,奔迫下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