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海濱公八十詩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

佳日湛清俎,北堂弦管多。

侍子奉鳩杖,國老意皤皤。

冠蓋溢街衢,尊俎四座羅。

列帛等丘山,傾酒若江河。

齊童三五行,挾瑟振安歌。

流雲轉長袂,陳舞屢婆娑。

俯仰凌七盤,飄搖切陽阿。

歌舞詎雲畢,高宴方嵯峨。

涼秋白露垂,芳飆動池荷。

矚此帝城隅,甲第馳鳴珂。

皇路穆清塵,庶僚願如何。

玉樹齊萬年,千秋沐恩波。

詩詞問答

問:送海濱公八十詩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送海濱公八十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佳日

指溫煦晴明的日子。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元 余闕 《秋興亭》詩:“登高及佳日,能賦命良儔。” 清 曾燦 《歲暮武林別葉子九往京口》詩:“殘臘無佳日,況當離別年。” 艾蕪 《地貌的青春》:“讓人在春秋佳日,進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恣情任意地欣賞,以便消除工作的疲勞。”

湛清

清澈

天空湛清如水

北堂

古指士大夫家主婦居室,後以代稱母親

婦洗在北堂。——《儀禮·士昏禮》

弦管

(1).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樂器。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此必為至樂,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須聖人理其弦管,爾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詩:“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起源與發展》:“依樂府題以製辭,而其聲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彈唱。 唐 李商隱 《思賢頓》詩:“內殿張弦管,中原絶鼓鼙。” 寧調元 《燕京雜詩》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樂器與管樂器。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功可象於圖畫,德可刻於金石,聲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許漢陽》:“諸樂絃管盡備,其鳥再拜,女郎舉酒,眾樂具作,蕭蕭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韓維 《踏莎行·次韻范景仁寄子華》詞:“辛夷花謝早梅開,應須次第調絃管。”

(2).指彈奏絲竹;絲竹樂聲。 前蜀 韋莊 《上行杯》詞之一:“滿樓絃管,一曲離腸寸寸斷。”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藝,飾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譚貞良 《樓桑先主廟》詩:“枌榆存舊社,絃管尚紛紛。”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詩:“直待滿城絃管歇,漸分清影上屏山。”《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轎里,但聽得大吹大擂,絃管喧雜。”參見“ 弦管 ”。

侍子

(1).古代屬國之王或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學習文化,所遣之子稱侍子。《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鄯善 王、 車師 王等十六國,皆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帝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賞賜。”《後漢書·西域傳·疏勒國》:“五年, 臣磐 遣侍子與 大宛 莎車 使俱詣闕貢獻。”《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十三年》:“ 燕王 遣使入貢於 魏 ,請送侍子。” 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第三章第五節:“ 西漢 時期, 西域 諸國的貴族子弟多到 長安 ,學 漢 文化。國王的兒子稱為侍子,得到朝廷更多的優待。”

(2).可以侍奉雙親的兒子。 唐 於鵠 《送遷客》詩之一:“白頭無侍子,多病向天涯。” 唐 張籍 《寄衣曲》:“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裡。”

鳩杖

杖頭刻有鳩形的拐杖。《太平御覽》卷九二一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俗説 高祖 與 項羽 戰,敗於 京 索 ,遁藂薄中, 羽 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鳥在,無人,遂得脫。後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以賜老者。”《新唐書·玄宗紀》:“丁酉,宴京師侍老於 含元殿 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千叟宴》:“ 乾隆 乙巳, 純皇帝 以五十年開千叟宴於 乾清宮 ,預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賜鳩杖。”

國老

(1).指告老退職的卿、大夫、士。《周禮·夏官·羅氏》:“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 孫詒讓 正義:“國老之內,以老、更為尤尊。”《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國老皆賀 子文 。” 孔穎達 疏:“《王制》云:‘ 有虞氏 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然則國老者,國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漢 賈誼 《治安策》:“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也。”

(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語·弟子行》:“宜為國老。” 王肅 註:“國老,助宣德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國老 王喜 、廷掾 鄭篤 、功曹 邠勤 等,鹹曰宜之。”

(3).指國之重臣。 宋 李清照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之二:“君不見驚人廢興傳 天寳 ,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姦雄,但説成功尊國老。”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晉書》:“﹝ 楚王 ﹞ 暐 矯詔擅害國老。”

(4).甘草的別名。 唐 柳宗元 《從崔中丞過盧少府郊居》詩:“蒔藥閒庭延國老,開罇虛室值賢人。” 蔣之翹 註:“《本草》:甘草名國老。” 宋 梅堯臣 《司馬君實遺甘草杖》詩:“藥中稱國老,我懶豈能醫。”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甘草》:“﹝甘草﹞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皤皤

(1).白髮貌。形容年老。《漢書·敘傳下》:“ 營平 皤皤,立功立論。” 顏師古 註:“皤皤,白髮貌也。”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皤皤 董叟 ,謀我 平陰 ,三軍縞素,天下歸心。” 前蜀 貫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詩之四:“誰如垂釣者,孤坐鬢皤皤。”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苞苴不行請謁絶,滿朝黃髮皆皤皤。” 王闓運 《<桂陽州志>序》:“皇風初扇, 北 園皤皤;表此介士,裴回山阿。”

(2).潔白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蔣琛》:“有俳優揚言曰:‘皤皤美女,唱《公無渡河歌》。’”

(3).豐富貌。《文選·左思<魏都賦>》:“豐餚衍衍,行庖皤皤。” 李善 注引 王肅 曰:“皤皤,豐多貌也。”

(4).腹大貌。 陳三立 《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卷子>》詩:“皤皤之腹高頰權,咄嗟白眼橫青天。”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街衢

通衢大道。《文選·班固<西都賦>》:“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 李善 註:“《説文》曰:‘街,四通也……’《爾雅》曰:‘四達謂之衢。’” 唐 楊巨源 《賀田僕射子弟榮拜金吾》詩:“街衢燭影侵寒月,文武珂聲疊曉天。” 李大釗 《“五一”May Day運動史》:“直到正午,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可是警探已竟布滿了街衢。”

尊俎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幾。《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南歸》詩:“天際張帷列尊俎,君歌聲酸辭且苦。” 清 唐甄 《潛書·交實》:“子何為不祭?曰:無以供尊俎也。”

(2).常用為宴席的代稱。《戰國策·齊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衽席之上。” 宋 姜夔 《法曲獻仙音·張彥遠官舍》詞:“樹鬲離宮,水平馳道,湖山盡入尊俎。” 明 何景明 《送杭憲副兵備天津》詩:“莫笑談兵尊俎上,書生元不為封侯。”

四座

指坐在周圍的人

她那燦爛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驚動了四座。——《第二次考試》

丘山

(1).山丘;山嶽。《莊子·則陽》:“丘山積卑而為高, 江 河 合水而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提攜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屬意。”

(2).指山林。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時年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 晉 陶潛 《歸田園居》詩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3).墳墓。《文選·張載<七哀>》:“昔為萬乘君,今為丘山土。” 李善 註:“《方言》曰:冢大者為丘。”

(4).比喻重、大或多。《漢書·王莽傳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此言重賞。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譽。”此言大功。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常平之粟,累經振發,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丘山。”此言費用之多。

江河

(1) 長江和黃河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

(2) 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三五

(1).謂十五天。《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後以指農曆月之十五日。《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宋 賀鑄 《侍香金童》詞:“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欄乾,斷腸千里。” 清 林則徐 《中秋眺月有作》詩:“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宋 李清照 《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宋 劉辰翁 《永遇樂·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詞為之涕下》詞:“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3).謂十五歲。 晉 陶潛 《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飛燕篇》:“可憐女兒三五許,丰茸惜是一園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芳辰三五,方 洛陽 而自嬌;闌乾十二,弔 姮娥 而微嘆。”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 司馬貞 索隱:“三五,謂三十歲一小變,五百歲一大變。”

(5).指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範》之辟紀。” 王逸 註:“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談主上之聖明,則君盡三五;述宰相之英偉,則人皆二八。” 宋 歐陽修 《憎蚊》詩:“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錢謙益 《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 彭鹹 以為儀。” 王逸 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註:“ 戰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司馬貞 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 梁丘子 註:“《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欽立 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詩·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漢 鄭玄 箋:“協和伐 殷 之事,謂合位三五也。” 孔穎達 疏:“言正合會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歲、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謂之五位。星、日、辰在北,歲在南,月在東,居三處,故言三所。”《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殲,盡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國語》歲、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謂歲、日、月、辰、星也。三所,謂 逢公 所憑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經緯也。”

(11).指三田五臟。《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李善 註:“《抱朴子·軍術》曰:大將軍當明案九宮,視年在宮,常就三居五;五為死,三為生,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唐 劉禹錫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獨善雞鳴、彈長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參見“ 九宮 ”。

(13).指參宿和昴宿。《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三五,舉其數也;參昴,著其名也。”舊說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傳:“三,心;五,噣。四時更見。”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天漢迴西流,三五正從橫。”

(14). 晉 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師之備, 並 、 朔 、 秦 、 雍 嚴西討之資, 青 、 冀 、 幽州 三五發卒。”《宋書·孝義傳·孫棘》:“ 世祖大明 五年,發三五丁,弟 薩 應充行。”《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又 梁 興以來,發人征役,號為三五。”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 朱武 、 陳達 、 楊春 三個頭領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柵,只帶三五個做伴。” 清 朱彝尊 《<騰笑集>自敘》:“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賦詩。” 沉從文 《生存》:“長案旁坐下了三五個車夫。”

謂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所統郡縣,便普三五;鹹依舊格,以赴戎麾。” 胡之驥 匯註:“三五,猶《孫子兵法》所謂三令五申之教。”

安歌

神態安詳地歌唱。《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王夫之 通釋:“安歌,聲出自然。”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傳舍哭范僕射》詩:“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 唐 羊士諤 《乾元初賦詩十四韻刻於石壁》:“橫吹多淒調,安歌送好音。”

長袂

長袖。《楚辭·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註:“袂,袖也。言美女工舞,揄其長袖。”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揄長袂以自翳兮,數昔日之諐殃。” 南朝 梁 沉約 《三月三日率爾成篇》:“長袂屢以拂,,彫胡方自炊。”參見“ 長袖 ”。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七盤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盤七個,舞者穿長袖舞衣,在盤的周圍或盤上舞蹈。《宋書·樂志一》:“ 張衡 《舞賦》云:‘歷七槃而縱躡。’ 王粲 《七釋》云:‘七槃陳於廣庭。’近世文人 顏延之 云:‘遞間關於槃扇。’ 鮑照 云:‘七槃起長袖。’皆以七槃為舞也。”《舊唐書·音樂志二》:“樂府詩云,‘妍袖陵七盤’,言舞用盤七枚也。”

(2).指 七盤嶺 。在 四川 廣元 東北與 陝西 寧強 的交界處,上有 七盤關 ,是 川 陝 間重要關隘之一。 唐 岑參 《醴泉東谿送程皓元鏡微入蜀》詩:“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過 七盤 。” 清 吳偉業 《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 七盤 遮 駱谷 ,十口隔 秦倉 。”

飄搖

以不穩或不受控制的方式移動;在空中隨風搖動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陽阿

(1).樂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2).古之名倡 陽阿 善舞,後因以稱舞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 陽阿 之舞,而手會《緑水》之趨。” 高誘 註:“ 陽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國 魏 曹植 《箜篌引》:“ 陽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雖 邯鄲 其敢倫,豈 陽阿 之能擬。”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逢秋風桂子之年,四方應試者畢集,結駟連騎,選色徵歌,轉車子之喉,按 陽阿 之舞。”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朝陽初升時所經之處。《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 鹹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王逸 註:“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願托司命,俱沐 鹹池 ,乾髮 陽阿 。”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岩上宿》詩:“美人竟不來, 陽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詠》:“晞溫暾兮 扶桑 ,訊靈居兮 陽阿 。”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晚歲思丹鳥, 陽阿 放白鷴。”

歌舞

合稱歌唱與舞蹈

歌舞晚會

高宴

見“ 高宴 ”。

亦作“ 高讌 ”。盛大的宴會。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充待詔於 金馬 ,奉高宴於 柏梁 。”《隋書·音樂志下》:“載擇良辰,式陳高宴。”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高宴諸侯禮,佳人上客前。” 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三:“高讌陳詩 銅雀台 , 子桓 兄弟不須猜;胡牀粉髻天人語,獨有 思王 八斗才。”

嵯峨

形容山勢高峻

故園不可見,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城隅

(1).城牆角上作為屏障的女牆。《周禮·考工記·匠人》:“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鄭玄 註:“城隅謂角浮思也。” 孫詒讓 正義:“角浮思者,城之四角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蓋城角隱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漢 張衡 《東京賦》:“經途九軌,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園札記》以為:“城隅即今城上譙樓。”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曠處。《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晉 盧諶 《贈崔溫》詩:“逍遙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徧城隅。” 清 厲鶚 《東城雜記·藥園送春句》:“ 藥園 在東城隅,與 皋園 相望。”

甲第

(1) 豪門貴族的宅第

(2) 科舉考試第一等

用甲第為國相。——清· 周容《芋老人傳》

鳴珂

(1).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隔林望行幰,下阪聽鳴珂。” 唐 王昌齡 《朝來曲》:“月昃鳴珂動,花連綉戶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只把細蕊輕挼,立倦鞦韆架,耳聽鳴珂眼盼他。” 清 陳夢雷 《青青陵上柏》詩:“甲第亘長虹,擁節復鳴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東陽 《重經西涯》詩之一:“豈謂鳴珂還故里,敢將華髮戀微官。”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只今交舊盡鳴珂,推挽寧無一人佐。”

皇路

(1).君道;國運。《後漢書·崔駰傳》:“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 宋 文天祥 《正氣歌》:“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2).比喻仕途。 清 侯方域 《<彭容園文>序》:“ 彭子 身負羽儀,翱翔皇路,此所謂時也。”

清塵

(1).拂除塵埃。 漢 班固 《東都賦》:“雨師泛灑,風伯清塵。”

(2).車後揚起的塵埃。亦用作對尊貴者的敬稱。清,敬詞。《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犯屬車之清塵。” 顏師古 註:“塵,謂行而起塵也。言清者,尊貴之意也。” 三國 魏 繁欽 《定情》詩:“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南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常思 劍浦 別清塵,荳蔻花紅十二春。” 王闓運 《丁文誠誄》:“侍清塵於 華陽 ,忝邦政之必聞。”

(3).清輕的塵埃。 晉 左思 《魏都賦》:“增搆峩峩,清塵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忽思格猛獸,苑囿騰清塵。”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韻》之四:“清塵隱高樹,萬瓦光鱗鱗。”

(4).比喻清靜無為的境界;清高的遺風;高尚的品質。《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 姜亮夫 校註:“清塵,《章句》訓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虛靜、恬愉、無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梁書·任昉傳》:“想 惠 莊 之清塵,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 堯 舜 不能榮其素樸, 桀 紂 無以污其清塵。” 唐 杜牧 《西江懷古》詩:“ 范蠡 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

庶僚

見“ 庶寮 ”。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玉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唐 李白 《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金 元好問 《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 神明殿 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 甘泉宮 里,玉樹一叢,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歐陽修 《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 寧調元 《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 甘泉谷 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雲陽縣 界多 漢 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 唐 宋之問 《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 元 薩都剌 《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 清 劉獻廷 《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緑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蓋的樹。 唐 李白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村南村北人跡斷,山前山後玉樹迷。” 清 金人瑞 《對雪次韻》:“玉樹誠堪愛,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與弦歌》:“﹝赤旗﹞時時招拂,蕩漾著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6).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車騎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郁達夫 《遲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親,卻仍是雄心未死,還在想我結一頭親,生下幾個玉樹芝蘭來,好重振重振我們的這已經墜落了很久的家聲。”

(7). 南朝 陳後主 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陳後宮》詩:“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 元 孫周卿 《蟾宮曲·自樂》曲:“低歌‘玉樹’,爛醉金釵。”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恩波

謂帝王的恩澤。 南朝 梁 丘遲 《侍宴樂游苑送張徐州應詔》詩:“參差別念舉,肅穆恩波被。” 唐 劉駕 《長門怨》詩:“御泉長繞 鳳皇樓 ,只是恩波別處流。”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所謂 天波谿 者,由 景龍門 實籙宮 循城西南以至 京 第。其子 絛 上書其父,謂今日恩波,他年禍水。”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恩波自喜從天降,浴罷粧成趨彩仗。”

詩詞推薦

  • 吳門道歸書懷

    劉宰宋代〕投閒三十年,日與木石俱。暮景際休明,搜羅逮樵漁。洪造賜甄收,群公交薦書。殷勤奉明詔,婉孌辭田廬。一寒
  • 王氏碧雞園六詠露香亭

    王灼宋代〕北渚一帝子,洛川一宓妃。池有十種蓮,平生所見稀。纖濃各態度,紅白爭光輝。我來亭上飲,夜久未忍歸。翁家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別山歌

    朱孟烷明代〕名山鍾秀自天開,巋然盤礡江之隗。漢水西來出其下,江流東合濤聲回。江漢滔滔南國紀,萬里朝宗自茲始。秋興
  • 惜母山新路詞

    王時敘宋代〕惜母山前龍女祠,畫船送客黃金卮。從他坐唱陽關曲,只唱新開石路詞。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睡起

    陸游宋代〕睡起悠然弄衲琴,銅猊半燼海南沉。淒涼故里逢春處,忠憤孤臣許國心。水滿鳧鷖初拍拍,雨余花木已陰陰。吾兒
  • 夜酌溪樓

    殷堯藩唐代〕樓居溪上涼生早,坐對城頭起暮笳。打鼓泊船何處客,搗衣隔竹是誰家。玉繩低轉宵初迥,銀燭高燒月近斜。得意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農家秋晚戲詠

    陸游宋代〕鞭地如鏡築我場,破礱玉粒輸官倉。九月野空天欲霜,甑中初喜新粳香。舍邊蕭蕭落葉多,野蠶出繭飛黃蛾。寒蔬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七賢詠

    乾隆清代〕嵇生放達意真豪,嗣宗青眼誇神交。啟事吏隱何妨濤,沛國豫流形陶陶。向秀佐鍛爐錘操,小阮不愧玉樹曹。阿戎
  • 古劍

    譚用之唐代〕鑄時天匠待英豪,紫焰寒星匣倍牢。三尺何年拂塵土,四溟今日絕波濤。雄應垓下收蛇陣,滯想溪頭伴豹韜。惜是
  • 月夜放鶴亭聽鶴唳

    文靜玉清代〕放鶴亭中鶴,霜寒夜不眠。仙心出雲表,清響答琴弦。我訪巢居閣,因停罨畫船。梅花三百樹,素月正橫煙。
  • 倚窗詩

    胡仲弓宋代〕倚窗成小立,風伯為清塵。簾卷梅當戶,雲開月闖人。疎鍾來遠寺,落葉度吟身。無限關心事,棲遲寂寞濱。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登雲中

    元季川唐代〕灌田東山下,取樂在爾休。清興相引行,日日三四周。白鷗與我心,不厭此中游。窮覽頗有適,不極趣無幽。憀然
  • 謝鬍子遠郎中惠蒲太韶墨,報以龍涎心字香

    楊萬里宋代〕墨家者流老蒲仙,碧梧採花和麝煙。華陽黑水煎膠漆,太陰玄霜作肌骨。龍尾磨肌飲鼠須,落點髹兒兒不如。夷甫
  • 夜誦

    陳起宋代〕父子跏趺絕似僧,青燈一盞夜三更。讀殘戴記兒將倦,山栗旋煨仍擘橙。
  • 東王公哀十首·其三

    李江明代〕列缺光芒五夜中,英魂縹緲夢何窮。夫君客路燕京北,荊婦閨門麗水東。笑語化成為血淚,恩情藏卻在心胸。天荒
  • 懷南遊道友

    釋智圓宋代〕曾聞飛錫入南閩,鶴態雲蹤不可親。靜夜獨吟空對月,昔年聚話更無人。波濤路阻書難到,泉石房閒夢自頻。未省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病醉(戲作吳吟,贈盧十九經濟張三十四弘辛丈丘度)

    元稹唐代〕醉伴見儂因病酒,道儂無酒不相窺。那知下藥還沽底,人去人來剩一卮。
  • 虎川

    史堯弼宋代〕暴虎鬚袒裼,馮河必褰裳。想公川上嘆,誰與共行藏。
  • 失調名·其十一·五台山贊十八首

    敦煌曲子唐代〕西台險峻甚嵯峨。一萬菩薩遍山坡。文殊長講維摩語,教化眾生出渿河。
  • 可笑口號

    文同宋代〕可笑為官太徼闊,養愚藏拙在深山。君看處置繁難者,日夜經營心不閒。
送海濱公八十詩原文_送海濱公八十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