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亭

作者:沈守正 朝代:明代

聽泉亭原文

抱膝人何在,空□蘚上文。

年年松子落,夜夜鳥聲聞。

楓桕飛紅雨,梧桐鎖白雲。

教猿當谷口,獨酌對山君。

詩詞問答

問:聽泉亭的作者是誰?答:沈守正
問:聽泉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聽泉亭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守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守正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參考注釋

抱膝

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每晨夕從容,常抱膝長嘯。」 唐 白居易 《邯鄲冬至夜思家》詩:「 邯鄲 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宋 文天祥 《樓桑》詩:「天下 臥龍 人,多少空抱膝。」 清 蕭芷厓 《冬日村居》詩之一:「小窗時抱膝,閒撿舊農書。」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上文

(1).書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 唐 孔穎達 疏:「上文未有『詩』字,不得徑雲六義,故言六詩,各自為文,其實一也。」

(2).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飾。《漢書·董仲舒傳》:「 夏 上忠, 殷 上敬, 周 上文者,所繼之捄,當用此也。」

(3).尚文。上,通「 尚 」。崇尚文治。《漢書·公孫弘傳》:「古者賞有功,襃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松子

(1).松樹的種實。可食。 南朝 梁元帝 《與劉智藏書》:「松子為餐,蒲根是服。」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黃庭堅 《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動搖懷袖風雨來,想見僧前落松子。」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松》:「松子多海東來,今 關 右亦有,但細小味薄也。」

(2).傳說中神仙 赤松子 的省稱。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虛無求列仙, 松子 久吾欺。」《梁書·阮孝緒傳》:「願跡 松子 於瀛海,追 許由 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塵累。」 唐 李白 《寄弄月溪吳山人》詩:「待號辭人間,攜手訪 松子 。」 王琦 註:「 松子 , 赤松子 也。」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這裡納涼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飛紅

臉色因羞愧等很快地變紅

羞答答把臉飛紅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獨酌

獨飲。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獨酌南軒,擁琴孤聽。」《新唐書·馬周傳》:「 周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眾異之。」 明 劉基 《題梅屏》詩之二:「獨酌梅花下,憐花與鬢同。」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操一瓢兮獨酌,濯清泉兮汲明月。」

山君

(1).老虎。舊以虎為山獸之長,故稱。《說文·虎部》:「虎,山獸之君。」《駢雅·釋獸》:「山君,虎也。」 清 黃景仁 《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

(2).山神。《史記·孝武本紀》:「 泰一 、 皋山 山君 、 地長 用牛。」 張守節 正義:「三並神名。」 宋 蘇軾 《宸奎閣碑銘》:「咨爾東南,山君海王,時節來朝,以謹其藏。」 元 袁桷 《題李廷弼歸安去思碑》詩:「山君水神各有職,樂意禽魚兩相得。」 明 張羽 《送呂道士》詩:「山君驅虎去,童子報丹成。」

詩詞推薦

聽泉亭原文_聽泉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