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其二原文
青陸韶光際泰升,庥和積漸被黎蒸。
敢誇玉帛陳王會,饒有憂勤與日增。
寶鴨夕熏燃苑柏,華枌春勝剪宮綾。
對時志切三才奠,撫序心殷六位乘。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元旦試筆·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青陸
(1).即青道。《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日躔胃維,月軌青陸。” 呂向 註:“青陸,東道也。言立春、春分月從東道也,言月行於此也。” 唐 駱賓王 《獄中書情通簡知己》詩:“青陸春芳動,黃沙旅思催。” 宋 高似孫 《緯略·青陸》:“《易通統圖》曰:‘日行東方青道曰青陸。’”參見“ 青道 ”。
(2).指東方。 唐玄宗 《賜新羅王》詩:“緬懷阻青陸,歲月勤黃圖。”
(3).指春天。 唐 盧照鄰 《雙槿樹賦》:“青陸至而鶯啼,朱陽升而花笑。”
韶光
(1) 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紅樓夢》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韶光一去不再來
積漸
逐漸累積而成
積漸養成的習慣
黎蒸
見“ 黎烝 ”。
玉帛
(1) 玉器和絲織品,古時用於祭祀,國與國間交際時用做禮物
(2) 泛指財物
王會
舊時諸侯、四夷或藩屬朝貢天子的聚會。語本《逸周書·王會》:“ 成周 之會,墠上張赤帟陰羽。” 孔晁 註:“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四夷也。”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庭實超王會,廣樂盛鈞天。” 宋 黃庭堅 《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物色看王會,勳勞在 石渠 。” 明 徐孚遠 《在交日久傳語日變》詩:“雖然 周 室非全盛,王會開時 南海 清。” 清 王韜 《變法中》:“雖疆域漸廣,而登王會、列屏藩者,不過東南洋諸島國而已。”
饒有
富有。 漢 焦贛 《易林·否之乾》:“ 江 、 河 、 淮 、 濟 ,天之奧府。眾利所聚,可以饒有,樂我君子。”
憂勤
亦作“ 憂懃 ”。多指帝王或朝廷為國事而憂慮勤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東觀漢記·劉般傳》:“ 建初 元年,拜為宗正,憂勤國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賀雨》詩:“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公言:‘近歲士大夫以言為諱,閭閻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憂懃於上,而下無所訴,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雜言》詩之三:“九重日憂勤,四海日瘡痍。”
寶鴨
即香爐。因作鴨形,故稱。 唐 孫魴 《夜坐》詩:“劃多灰雜蒼虯跡,坐久煙消寶鴨香。” 宋 范成大 《減字木蘭花》詞:“寶鴨金寒,香滿圍屏宛轉山。” 明 王錂 《春蕪記·邂逅》:“寶鴨香消簾半捲,夢初醒;天氣好,花事又凋零。” 清 趙翼 《蝦須簾》詩:“晝靜香常籠寶鴨,夜明光欲奪銀蟾。”
春勝
(1).書寫春聯的春幡。 唐 李商隱 《驕兒》詩:“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
(2).舊俗於立春日剪彩成方勝為戲,或為婦女的首飾,稱為春勝。 宋 蘇軾 《章錢二君見和複次韻答之》:“分無縴手裁春勝,況有新詩點 蜀 酥。” 清 陳維崧 《眉嫵·壬子除夕》詞:“筭今夜,笑語香街沸,有春勝雙颭。”參閱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賜春勝》。
宮綾
一種有圖案的精美光潔的絲織品。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竇師綸》:“初為 太宗 秦王府 諮議,相國録事參軍,封 陵陽公 。性巧絶。草創之際,乘輿皆闕,勑兼 益州 大行臺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 蜀 人至今謂之 陵陽公 樣。”
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三才
(1).天、地、人。《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漢 王符 《潛夫論·本訓》:“是故天本諸陽,地本諸陰,人本中和。三才異務,相待而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世以 * 地皇 人皇 為三皇者,列三才開始之序,繼以 有巢 燧人 伏羲 神農 者,明人群進化之程,殆皆後人所命,非真號矣。”
(2).三位齊名之才人。(1)指 晉 之 潘滔 、 劉輿 、 裴邈 。《晉書·劉輿傳》:“時稱 越 府有三才: 潘滔 大才, 劉輿 長才, 裴邈 清才。”(2)指 北齊 之 溫子昇 、 邢子才 、 魏收 。《北史·魏收傳》:“﹝ 魏收 ﹞與 濟陰 溫子昇 、 河間 邢子才 齊譽,世號三才。”
(3).三種材料。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三:“輪人以轂、輻、牙為三才,弓人以膠、漆、絲為三才,然其所謂三才者亦眇矣。”
六位
(1).即《易》卦之六爻。《易·乾》:“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孔穎達 疏:“以所居上下言之,故謂之六位也。”《易·說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韓康伯 註:“六位,爻所處之位也。”《文選·王屮<頭陁寺碑文>》:“談陰陽者,亦研幾於六位。” 唐 陸龜蒙 《幽居賦》:“神交六位,方為賣卜之人。”參見“ 六爻 ”。
(2).謂君、臣、父、子、夫、婦。《莊子·盜跖》:“五紀六位,將何以為別乎?” 成玄英 疏:“六位,君臣父子夫婦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南史·宋紀上》:“ 桓玄 肆僭,滔天泯 夏 ,拔本塞源,顛蹶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