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洞

作者:程之才 朝代:宋代

碧落洞原文

名因物之累,物嘗不厭名。

標之曰到難,日有車馬聲。

蒼崖匪才鑿,洞室百步宏。

潛龍想鱗鬣,石乳懸旒纓。

溪流湛其中,吞吐日月精。

其源咫尺耳,盥濯未嘗經。

我來先振衣,色變水石清。

倚杖聊四顧,高低古今銘。

頗恨轍跡多,不益雲蘿情。

西南有復嶺,煙霞晝晦冥。

呼僧指問之,山外或小平。

茅茨構石壁,兔鹿渾微生。

沈吟幽棲地,雅興宿志並。

何時一椽屋,散發入岩坰。

脫略五千言,坐忘六尺形。

看雲會所適,以此休餘齡。

詩詞問答

問:碧落洞的作者是誰?答:程之才
問:碧落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洞室

仙人所居之處。亦指隱土居住之室。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吐吸菸霞,變煉丹液……下棲洞室,上賓羣帝。”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至深潭之澳溟,有洞室之穹崇。”

潛龍

(1).謂陽氣潛藏。《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李鼎祚 集解引 馬融 曰:“物莫大於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始動於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詞:“長生術,初九秘潛龍。慎勿從高宜作客,丹田流注氣交通。”

(2).比喻聖人在下位,隱而未顯。《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食舉歌》:“瑞徵辟,應嘉鍾,舞雲鳳,躍潛龍。”《舊唐書·文苑傳上·謝偃》:“勿忘潛龍之初,當懷布衣之始。”《三國演義》第九一回:“昔 太祖武皇帝 ,創立基業,本欲立 陳思王 子建 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

(3).比喻賢才失時不遇。《後漢書·馬融傳》:“聘畎畝之羣雅,宗重淵之潛龍。” 李賢 註:“潛龍,喻賢人隱也。” 清 顧炎武 《送李生南歸寄戴笠王錫闡二高士》詩:“潛龍猶在水,別鶴已來 秦 。” 廖仲愷 《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詠到潛龍字字悽,那堪重賦井中泥。”

鱗鬣

(1).指龍的鱗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鱗鬣中怒張,風雨晝晦昧。”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鱗語·黃雀魚》:“海人譟而驚之,化者十五,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圓,大口大目,細鱗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鱗鬣皆圓,黃質黑章。”

(2).代稱龍。 宋 歐陽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臨選,莫驚鱗鬣化風雷。”

(3).代稱魚。 五代 齊己 《池上感興》詩:“碧底紅鱗鬣,澄邊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藝語·諸家畫品》:“有 * 者, 香山 千戶小旗,生有巧思,欲與 林良 抗衡,所畫鱗鬣亦精絶。”

(4).代稱松樹。鱗喻松樹皮,鬣喻松針。 明 吳承恩 《畫松》詩:“鱗鬣如有聲,飢蛟對相語。”

石乳

(1).見“ 石鐘乳 ”。

(2).茶名。 宋 顧文薦 《負暄雜錄·建茶品第》:“又一種茶,聚生石崖,枝葉尤茂。 至道 初,有詔造之,別號石乳。”《宋史·地理志五》:“ 建寧府 貢火箭、石乳、龍茶。”《宋史·食貨志下五》:“茶有二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有龍、鳳、石乳、白乳之類十二等。”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吞吐

(1) 吞入吐出,比喻大量進出

這個港口一年可吞吐三千萬噸貨物

(2) 形容言語文章條理不清,意思含糊

吞吐其詞

月精

(1).神話傳說中的月的精靈。亦借指月亮。《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 羿 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 羿 妻 姮娥 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蠩,而為月精。”《漢書·敘傳下》:“ 元後 娠母,月精見表。”按,《元後傳》:“初, 李 親任 政君 ( 元後 )在身,夢月入其懷。”

(2).月的精華。《黃庭內景經·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 唐 梁丘子 註:“又《上清紫書》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時,西向叩齒十通,微呪 月魂 名。”《晉書·天文志上》:“又陽燧可以取火於日,而無取日於火之理,此則日精之生火明矣;方諸可以取水於月,而無取月於水之道,此則月精之生水了矣。”

(3).稱白兔。傳說月中有白兔,故稱。 唐 權德輿 《中書門下賀河陽獲白兔表》:“惟此瑞獸,是稱月精。”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盥濯

(1).洗滌。 晉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詩:“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宋 司馬光 《癭盆》詩:“誰逢好事得寳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母亦喜,為之盥濯,竟妝,容光煥發。”

(2).指洗滌用具。《明史·隱逸傳·倪瓚》:“﹝ 瓚 ﹞為人有潔癖,盥濯不離手。俗客造廬,比去,必洗滌其處。”

未嘗

(1) ——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色變

臉色改變。表示驚惶不安。《史記·刺客列傳》:“至階, 秦舞陽 色變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杲 還,亡釵,不敢言而色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劍俠》:“中丞啟緘,忽色變而入。”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三:“ 唐某 聞予言,不覺色變,頓易其豪悍之口吻。”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倚杖

(1).依賴。 晉 乾寶 《晉紀總論》:“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晉書·趙胤傳》:“ 南頓王 宗 反, 胤 殺 宗 ,於是 王導 、 庾亮 並倚杖之。” 清 薛福成 《書益陽胡文忠公與遼陽官文恭公交歡事》:“今用事者,胸無成見,依人而行,況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隸旗籍,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請。”

(2).拄著手杖。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鷄豚。” 唐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唐 杜甫 《春歸》詩:“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

四顧

向四面環視

阿Q忽而大叫起來,抬了頭倉皇的四顧。——《阿Q正傳》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

(2).痕跡。《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淮南子·主術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

見“ 轍跡 ”。

雲蘿

(1).藤蘿。即紫藤。因藤莖屈曲攀繞如雲之繚繞,故稱。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結中洲之雲蘿,託綿思於遙夕。” 唐 孟郊 《送清遠上人歸楚山舊寺》詩:“水寺一別來,雲蘿三改陰。”

(2).指深山隱居之處。 宋 林逋 《深居雜興》詩之二:“花月病懷看《酒譜》,雲蘿幽信寄《茶經》。” 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朝玉殿,訪雲蘿。親骨肉,永歡娛。”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晝晦

白日光線昏暗。《楚辭·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漢書·高帝紀上》:“大風從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晝晦, 楚 軍大亂,而 漢 王得與數十騎遁去。” 宋 蘇軾 《太白詞》之一:“雷闐闐,山晝晦。”

山外

(1). 太行山 以東地區。 戰國 時泛指 秦 以外的六國地區。《文選·潘岳<西征賦>》:“有噤門而莫啟,不窺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戰國策》:“ 范雎 謂 秦王 曰, 秦 今反閉關,而不敢窺兵於 山 東者, 穰侯 為國謀不忠,大王計有所失也。”

(2).山的外邊。 唐 張說 《侍宴蘘荷亭應制》詩:“山外聞簫管,還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 歌舞幾時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稱。參見“ 山家宗 ”。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2).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里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3).用以謙稱自己的家。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石壁

有相當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懸垂的懸崖或峭壁

微生

(1).細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唐 駱賓王 《螢火賦》:“彼翾飛之弱質,尚矯翼而凌空。何微生之多躓,獨宛頸以觸籠。” 唐 李商隱 《過楚宮》詩:“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 襄王 憶夢中。” 宋 蘇軾 《謝除侍讀表》之二:“奉永日之清閒,未知所報;畢微生於盡瘁,終致此心。” 宋 楊萬里 《宿龍回》詩:“大熟虛成喜,微生亦可嗟。” 清 唐孫華 《戒殺詩次東坡岐亭韻》:“微生共含靈,飛沉各自得。”

(2).複姓。 春秋 時 魯 有 微生高 (《漢書·古今人表》作 尾生高 )、 微生畝 。見《論語·公冶長》、《論語·憲問》。

沈吟

亦作“沉吟”。1.深思。《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觀 《滿園花》詞:“一向沉吟久,淚珠盈襟袖。” 楊朔 《海羅杉》:“這段史實, 鄒文楷 老人家說得那么清晰,那么動心,聽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懷。”

(2).謂深深的思念。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詞:“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3).遲疑,猶豫。《後漢書·隗囂傳》:“ 邯 得書,沉吟十餘日,乃謝士眾,歸命 洛陽 。”《晉書·劉曜載記》:“ 準 自以殺 曜 母兄,沉吟未從。”《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李方哥 見 程朝奉 要收拾起銀子,便呆著眼不開口,儘有些沉吟不捨之意。” 許傑 《改嫁》:“她父親想到這一層,便有些沉吟起來了。”

(4).低聲吟味;低聲自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舖辭,莫先乎骨。” 唐 獨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詩:“沉吟《登樓賦》,中夜起三復。” 元 張可久 《滿庭芳·春晚梅發元帥席上》曲:“誰感慨 蘭亭 故紙,自沉吟羅扇新詞。”《再生緣》第二一回:“娘娘見説沉吟道,涼藥調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澀的歌喉,早就瀾漫沉吟,醉囈依微。”

(5).沉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今夕中秋佳節,風雨蕭條,小姐病轉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棲地

一群昆蟲冬眠的地方(如地下的洞穴)

雅興

高雅的興趣

宿志

素有的,向來的志願。《後漢書·列女傳·王霸妻》:“今 子伯 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子乎!”《舊唐書·儒學傳下·邢文偉》:“公潛申勗戒,聿薦忠規,敬尋來請,良符宿志。” 宋 陸游 《幽居》詩:“宿志在人外,清心游物初。”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一椽

一條椽子。亦借指一間小屋。《魏書·任城王傳》:“居無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糧。” 宋 朱熹 《次張彥輔西原之作》:“無處堪投跡,空山寄一椽。” 清 黃景仁 《夜坐示施雪帆》詩之一:“幸有一椽堪寄傲,底須狂趁六街塵。”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八回:“屬者兵連禍結,所至為墟,士持千里之糧,民失一椽之庇。”

散發

(1) 分散發出

散發調查表

(2) 釋放出某種東西

散發一股臭氣

(3) 披散著頭髮,指解冠隱居

散發絕世

岩坰

猶山野。 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如何有此用,幽滯在巖坰;歲月不爾駐,孤芳坐凋零。”

脫略

(1) 放任;不拘束

(2) 輕慢,不以為意

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晉書·謝尚傳》

脫略公卿,跌宕文史。——江淹《恨賦》

五千言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後以“五千言”為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 唐 白居易 《養拙》詩:“迢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詞:“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 老聃 作五千言, 釋迦 有 恆河 沙數說,也還是東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坐忘

道家謂物我兩忘、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郭象 註:“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錢謙益 《<顏子疏解>敘》:“不違仁者三月也,不違如愚者終身也。忘仁義,忘禮樂,而至於坐忘也。”

六尺

(1).見“ 六尺之孤 ”。

(2).指成年男子之身軀。 唐 李山甫 《下第獻所知》詩之一:“虛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憂是非。”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來就縛,且為共盡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雲會

雲集,聚集。《史記·陳涉世家褚少孫論》:“天下雲會回響。”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觀者填城溢郭,士女雲會。”《舊唐書·儒學傳序》:“是時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雲會京師。”《宋史·樂志十六》:“都人云會,芬茀夾道懽迎。”

所適

所嫁之人,丈夫。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多少詞人能改革?奪旦還生,演作風流劇。美婦因而讐所適,紛紛邪行從斯出。”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適。”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詩詞推薦

  • 玉台體

    利登宋代〕行雲一夢去無蹤,鳳尾羅衾翠謾重。人壽幾何禁此別,海棠花下悔相逢。
    碧落洞原文_碧落洞的賞析_古詩文
  • 奉贈玉笥王尊師

    沈遼宋代〕玉笥羽人不絕食,鬢毛清潤顏色赤。中黃仙翁傳妙經,十年功成人不識。身如孤雲行無跡,欲上九疑望南極。岣嶁
  • 水龍吟·其一·羈所自壽用劉後村自壽韻二首

    王士祿清代〕靈均覽揆重逢,幽拘欲忘桑蓬事。飛光如箭,出人不意,忽焉還至。咄咄書空,芒芒集臆,了無情思。況狄雲望杳
  • 出瀟江泊蒲洲

    沈遼宋代〕汎汎瀟江水,天生西北流。蒼煙開蛋市,曉日下蒲洲。清曠適幽步,方洋如昔游。何為沙上鳥,相避小山頭。
  • 朝中措

    郭世模宋代〕青燈聽雨夜荒涼。歸夢苦難長。坐想玉奩鴛錦,空餘臂粉衣香。枕邊共語,窗前執手,簾外啼妝。也是平生薄倖,
    碧落洞原文_碧落洞的賞析_古詩文
  • 楊梅

    岳珂宋代〕渰歷三家市,梅垂萬顆酸。烽池看火樹,嶁室試金丹。風露盈籃重,冰霜透齒寒。它楊應不類,留與子云看。
  • 和莘老經六合西門水亭懷裴學士

    釋道潛宋代〕折柳相從地,重來失舊柯。林光延晚照,岸影動霜波。碧圃檀欒密,朱檐翡翠過。主人成異物,搔首奈情何。
  • 癸亥雜詩八首·其八

    何瑭明代〕青春回首思悠悠,王屋山高沁水流。觀國念存空倚劍,思鄉魂斷獨登樓。悲嗚夜月籠中鶴,泛濫春波海上鷗。寂寂
  • 馮翊西樓(一作張繼詩)

    郎士元唐代〕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悽然。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陶令
  • 習編修父棄教職就封還鄉

    余學夔明代〕菖蒲葉綠雨新晴,皤首翩翩出禁城。內翰已頒新賜敕,廣文寧厭舊時名。送行獨愴賢郎意,歸去難勝故國情。聖世
  • 學無學頌一十五首

    釋印肅宋代〕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斷圓音說普門。誰有普庵知說處,一個窮人不著裩。
  • 金錯刀

    乾隆清代〕銛刀金錯迎雪光,氍毹為室七寶裝。掣出雲文動星芒,近背勒字非頡皇。知是噶愛左行旁,辨以回人果識詳。大都
  • 過東里

    李洪宋代〕林迥蒼煙古,籬疏橘柚黃。天高風落木,歲晏稻登場。無復老盆飲,空餘鄰笛傷。征鴻摩曉月,鎩翮犯嚴霜。
  • 烈王

    徐鈞宋代〕齊為沽名特覲王,當時國勢豈真強。計來小緩庸何責,引得無君醜語揚。
    碧落洞原文_碧落洞的賞析_古詩文
  • 謝公像

    曾極宋代〕失喜向來因折屐,含悲今日為聞箏。人間悲喜何時了,攜伎東山載酒行。
    碧落洞原文_碧落洞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王郎

    敖陶孫宋代〕車何由由方,草 * 無路。晴川媚雙燕,及此送將去。若人天機深,奇服雅自與。色漫無可鋤,語妙時一吐。相逢
  • 人日對雪

    李堅(貞夫)明代〕梅花斗雪雨清妍,記得江南歲暮天。春到北枝猶未放,晨窗對雪亦欣然。
  • 碧泉九日有感

    胡宏宋代〕雲日韜光山水幽,亭亭風送雁來秋。當時祓禊千華好,今日登臨萬葉愁。刻蠟桂香環遠路,縷金蓮色亂方舟。丹青
  • 戲答仇夢得承制二首

    黃庭堅宋代〕結髮從征聽鼓鼙,未曾一展胸中奇。彎弓如月落霜雁,誰道將軍能賦詩。
  • 述感十五首·其十五

    吳當元代〕世自餘蛇豕,人猶慕鳳麟。節旄寒在牧,鈇鉞暗生塵。有夢能歸國,無鄰可避秦。幾年江海上,老淚獨沾巾。
碧落洞原文_碧落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