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月庵原文

憩息既以久,陟降亦言歸。

山棧下盤旋,林光鎖翠微。

竺庵當路中,依岩辟禪扉。

屏營禮大士,水月相依稀。

是室豈維摩,不希花雨飛。

詩詞問答

問:水月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水月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憩息

休息

既以

(1).既然已經。《荀子·富國》:“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既以謫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 誼 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與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灣 童施山 之原,復懼盛德未紀,無以明示來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為。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言歸

(1).回歸。言,助詞。《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一說為我歸。 毛 傳:“言,我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 奘 少離桑梓,白首言歸,訪問親故,零落殆盡。” 清 萬壽祺 《答武進劉十》詩:“亂瘼何畤已?言歸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詩:“泊泊歲將暮,言歸尚未能。”

(2).《詩·周南·葛覃》有“言告言歸”之句,因以“言歸”指《詩·葛覃》篇。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奏‘言歸’之曲。”

盤旋

(1) 沿著螺旋軌道運動;旋繞飛行

飛機在頭頂上盤旋

(2) 指大致呈圓形地運動,也可指迂迴繞圈兒

一群黑鷺在頭上高高盤旋,憑著上升的氣流不停地兜著圈兒

(3) 逗留,徘徊

他在湖天盤旋了很久,捨不得離開

林光

(1). 秦 代離宮名。《三輔黃圖·宮》:“ 林光宮 , 胡亥 所造,縱廣各五里,在 雲陽縣 界。”《漢書·郊祀志下》:“三月甲子,震電災 林光宮 門。” 顏師古 註:“ 林光 , 秦 離宮名也。” 漢 張衡 《西京賦》:“覛往昔之遺館,獲 林光 於 秦 餘。”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其談宮殿,則遠擬瑤臺瓊室,近效 阿房 、 林光 ,以千門萬戶為侷促,以 昆明 、 太液 為淺陋。”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洪波 陪飲帳, 林光 宴 秦 餘。”

(2).透過樹林的陽光。 唐 許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鵲度林光起,鳧沒水文圓。” 宋 歐陽修 《游太清宮出城馬上口占》:“鵶鳴日出林光動,野闊風搖麥浪寒。”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路中

(1).道路中間。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英署理總領事戈飛致英使朱邇典書》:“近兩日內,租界房屋,多被開花彈及 * 所擊,路中 * 飛揚。”

(2).複姓。《通志·氏族五》:“ 路中 氏, 漢 路中 大夫之後。” 宋 羅泌 《路史·後紀·炎帝紀下》:“ 炎帝 、 參盧 之後,有 路中 氏。”

禪扉

(1).禪房。 唐 戴叔倫 《越溪村居》詩:“年來晚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

(2).指佛寺之門。 清 陳維崧 《花心動》詞:“叩罷禪扉誰應?剩花底經幡,煙中齋磬。” 清 唐孫華 《同憲尹步至虎丘禪院觀玉蘭花》詩:“覓逕入禪扉,幽芬襲幾席。”

屏營

作謙詞用於信札中,意為惶恐

屏營頓首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維摩

(1). 維摩詰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維摩 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宋 蘇軾 《殢人嬌》詞:“白髮蒼顏,正是 維摩 境界。” 清 吳偉業 《題王石谷畫》詩之二:“一幅天然圖畫裡, 維摩 僧寺 破山 橋。”

(2).即《維摩詰經》。通行 後秦 鳩摩羅什 譯本。共十四品。 唐 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親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別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跡染《維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貫休 《春山行》詩:“重疊太古色,濛濛花雨時。” 宋 向子諲 《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詞:“更冥冥,一簾花雨。” 元 張雨 《次孫大方仙興詩韻》:“花雨掃塵鸞帚溼,島雲承韈蜃樓昬。”

(2).佛教語。諸天為讚嘆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經·序品》:“時無 * 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後用為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十里花雨,四天香雲,幢幡葢網,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花雨散諸天,慈雲廣蔭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紛飛。 郭沫若 《雙倍的春天》詩序:“ 北京 市民夾道歡迎,花雨滿天,歡雷震地,人人臉上都煥發出無上的喜意。”

詩詞推薦

水月庵原文_水月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