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歸自苕水泛月鶯脰湖寄沈子勺

作者:李應徵 朝代:明代

原文

朝辭若下城,暮驅笠澤艑。

景物忽已改,川原亦邈緬。

娛目惟清暉,百里同一眄。

月出梅堰高,水落松陵淺。

曲渚屢縈紆,環洲溯迴轉。

澹澹波生煙,遙遙雲沒峴。

楓林霜欲丹,蒹葭露初泫。

境會心自恬,神曠理逾顯。

同懷寄秋水,離念得所遣。

詩詞問答

問:《秋夜歸自苕水泛月鶯脰湖寄沈子勺》的作者是誰?答:李應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銑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三十

參考注釋

朝辭

謂大臣外任,入朝叩辭帝王。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凡貴臣出守,朝辭例有頒賜。”《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六年》:“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辭,而 詢 獨許入見。”

若下

見“ 若下酒 ”。

笠澤

(1).即 松江 。《左傳·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吳 , 吳 子御之 笠澤 。”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其江之源,連線 太湖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其嗣主 夫差 日講武於 長洲 ,彼勇將 伍員 時耀兵於 笠澤 。”參見“ 松江 ”。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吳門》詩:“將歸 笠澤 買 吳 舠,畫舫青簾過驛橋。” 清 趙翼 《讀史》詩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澤 中,手挾 西施 去,同泛煙濛濛。”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川原

(1).江河之源。《國語·周語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

(2).指江河。《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為宗。”

(3).河流與原野。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陳毅 《過黃泛區書所見》詩:“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娛目

悅目。 漢 枚乘 《七發》:“練色娛目,流聲悅耳。” 三國 魏 曹植 《辯道論》:“若夫玄黃所以娛目,鑑鏘所以聳耳。”

清暉

(1).明淨的光輝、光澤。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雙鸞游蘭渚,二離揚清暉。”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儀 《南浦》詞:“畫圖依約天開,盪清暉別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飲顧與治齋中》詩:“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蘭桂有芬,清暉自遠。” 唐 李商隱 《夢令狐學士》詩:“山驛荒涼白竹扉,殘燈向曉夢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詠·徐詹事》:“靈旗動虛無,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出梅

梅雨季節結束。 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 上海 剛剛出梅,即連日大熱,今日正午,室中竟至九十五度。”

水落

(1).水位下降。《爾雅·釋詁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註:“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瀨》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軾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松陵

(1). 吳淞江 的古稱。為 太湖 支流三江之一,由 吳江縣 東流與 黃浦江 匯合,出 吳淞口 入海。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詩:“ 松陵 清浄雪初消,見底 新安 恐未如。”參見“ 松江 ”。

(2). 吳江縣 的別稱。 宋 姜夔 《過垂虹》詩:“曲終過盡 松陵 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江縣》:“ 吳江縣 ,府東南四十五里,東北至 松江府 …… 唐 曰 松陵鎮 。 乾寧 二年, 楊行密 與 錢鏐 相攻,設砦於此,屬 松江鎮 。”

縈紆

盤旋彎曲;迴旋曲折;縈迴

雲棧縈紆

環洲

(1).圓形的沙洲。 南朝 宋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側逕既窈窕,環洲亦玲瓏。”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將適江陵》詩:“絶島容煙霧,環州納曉晡。”

(2). 瀛洲 的別稱。傳說中的仙山。

溯回

1.亦作"溯回"。

2.追念思慕。

澹澹

水波蕩漾的樣子

澹澹的湖面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魏· 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生煙

(1).煙氣。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猛一陣煤撲人生煙熗人,風捲泄盪起灰塵。”

(2).冒出煙來。形容非常著急或情緒激動。《說唐》第三十回:“急得七竅生煙,一些主意全無。”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楓林

楓樹林。楓葉至秋而變紅,甚美。詩文中常以楓來表現秋色。 唐 杜甫 《寄柏學士林居》詩:“赤葉楓林百舌鳴,黃花野岸天雞舞。” 元 周文質 《叨叨令·四景》曲:“夏乘舟,柳岸蓮塘上醉。秋登高,菊徑楓林下醉。” 郁達夫 《杭江小曆紀程·金華北山》:“到 華溪橋 ,就已經入了山口,右手一峰,於竹葉楓林之內,時露著白牆黑瓦。”

蒹葭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境會

(1).在邊界上聚會。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今夕 太湖 、 霅溪 、 松江 神境會,川瀆諸長,亦聞應詔。”

(2).猶境況,境地。 清 葉燮 《原詩·內篇下》:“然設身而處當時之境會,覺此五字之情景,恍如天造地設。”

懷寄

寄託心志。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文勝 託詠靈芝,懷寄不淺。”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得所

(1).謂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適的位置。語出《詩·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漢書·王莽傳上》:“四海輻湊,靡不得所。”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贄 《答耿中丞書》:“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貪暴者擾之,而‘仁者’害之也。”

(2).適當;適宜。 北魏 高湛 《養生論》:“尋常飲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氣,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虛 《寧晉縣令吳君遺愛碑》:“蓋其剛柔適中,緩急得所,勤故不廢事,簡故不擾民,明無不察,毫髮莫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 錢敦堂 編修歿,其門生為經紀棺衾,贍恤妻子,事事得所。”

詩詞推薦

秋夜歸自苕水泛月鶯脰湖寄沈子勺原文_秋夜歸自苕水泛月鶯脰湖寄沈子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