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原文

戒楫擬浮海,巾車命僕夫。

鳥還知倦翮,馬老謝長途。

強出官無效,思歸園欲蕪。

獨行何踽踽,背負一青壺。

詩詞問答

問: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巾車

(1).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孔叢子·記問》:“ 文 武 既墜,吾將焉歸……巾車命駕,將適 唐 都。”《南史·文學傳·孔廣》:“ 緒 數巾車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積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書此為樂也》詩:“城中泥雨盛冠蓋,野外日高未巾車。”

(2).指有帷幕的車子。 晉 陶潛 《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何時命巾車,共陟雲外嶠?” 清 趙翼 《入雲棲十餘里修篁夾路》詩:“我乘巾車行,苦障帷數幅。”

(3).古代官名。《周禮·春官·序官》:“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鄭玄 註:“巾車,車官之長。”《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杜預 註:“巾車,掌車。”

僕夫

(1).駕馭車馬之人。《詩·小雅·出車》:“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毛 傳:“僕夫,御夫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僕夫儼其正策兮,八乘騰而超驤。”舊註:“僕夫,謂御車人也。”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天星牢落雞喔咿,僕夫起餐車載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老人復引 行修 到了店中,只見壁中燈盞熒熒,槽中馬啖芻如故,僕夫等個個熟睡。”

(2).泛指供役使的人,猶言僕人。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第二場:“衛士甲:先生你不必問我的姓名,我要永遠做你的僕人,你就叫我‘僕夫’吧!”

(3).管馬之官。

長途

長的距離和路途

出官

古代稱由京官調任地方官為出官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無效

失效;沒有效果

聲明他的協定無效

思歸

(1).想望回故鄉。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 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子規,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獨行

(1) 一個人走路

踽踽獨行

(2) 堅持按自己的主張做

獨行其是

踽踽

(1).獨行貌。《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 毛 傳:“踽踽,無所親也。” 宋 司馬光 《復古詩首句雲獨步復靜坐輒繼二章》之一:“踽踽出東軒,徐徐步小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蛇人》:“方意 小青 不返,俄而踽踽獨來,竟入笥臥。”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常常可以看見一人,有時背著手,有時叉著腰,獨行踽踽,來去躑躅。”

(2).引申為落落寡合的樣子。 宋 黃庭堅 《放言》之一:“踽踽眾所忌,悠悠誰與歸。” 宋 王令 《寄王介甫》詩:“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3).小步慢行貌。《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 趙王 ﹞揖 信陵君 就西階, 信陵君 謙讓不敢當客,踽踽然細步循東階而上。” 殷夫 《給某君》詩:“漫著暮氣凝煙的黃昏中,我們同踽踽於崎嶇的街頭。”

背負

(1) 用背馱

背負著衣包

(2) 承當;擔負

背負著人民的希望

一青

猶純青。《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唐 孔穎達 疏:“衿、領一物,色雖一青,而重言青青者,古人之復言也。”

詩詞推薦

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原文_雜感和集歸來辭·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