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玉笥山弗克登覽留詩萬年宮

作者:聶古柏 朝代:元代

原文

西南山水窟,玉笥號奇絕。

群岫來坡陀,孤峰立撐嵲。

邃洞煙蘿青,危澗幽泉咽。

正是南昌尉,於茲悟仙訣。

一覽快心目,洗滌中腸熱。

嗟余敢告勞,馳驅待環轍。

五月登武夷,清流清且冽。

扁舟九曲中,兩崖千尺鐵。

歲暮復何之,清江夜飛雪。

山靈似笑我,身世若羈紲。

願言解塵纓,林泉養吾拙。

詩詞問答

問:《望玉笥山弗克登覽留詩萬年宮》的作者是誰?答:聶古柏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聶古柏的名句有哪些?答:聶古柏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屑韻

參考注釋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山水窟

風景佳勝之處。 宋 蘇軾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詩:“ 餘杭 自是山水窟,側聞 吳興 更清絶。” 元 王惲 《涌金游》詩:“我來愛此山水窟,天氣著物清而溫。”

玉笥

(1).華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劉孝威 《擬古》詩:“青鋪緑璅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

(2).傳說中的玉筐。《太平廣記》卷三九七引《玉笥山錄》:“天感其誠,乃降白玉笥置壇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壇,則飄風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其後金行受命,玉笥南遷。”

(4).山名。在 湖南 湘陰縣 東北,相傳 屈原 放逐於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張緬 《南征賦》:“ 玉笥 登之而卻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慶 * 》詞:“斷雲 玉笥 ,感詞客,依稀有靈。”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縣 。道家稱為仙居之所。《雲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 吉州 永新縣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蘇轍 《青詞·閣皂》:“過 臨江 ,近瞻 閣皁 ,遙望 玉笥 ,誠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乾 《思越中舊遊寄友》詩:“斷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鳥下 耶溪 。” 宋 陸游 《游鏡湖》詩:“超然登 玉笥 ,及此煙月夕。”自註:“ 玉笥峯 在 會稽山 南。”

奇絕

奇妙到極點

怪石嶙峋,山勢奇絕

坡陀

同“陂陀”

計惟有天造草味,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過幾處荒墳,散見坡陀起伏間。——赤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煙蘿

亦作“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説 謝公 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璚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 竺 雲巒, 石屋 煙蘿。” 清 周準 《發硃砂庵經觀音岩登石人峰》詩:“俯身入煙蘿,欲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唐 裴鉶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 周楞伽 輯註:“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 宋 蘇舜欽 《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 明 屠隆 《綵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鎖,惆悵別煙蘿。”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幽泉

(1).幽深隱僻的泉水。 晉 左思 《魏都賦》:“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2).指陰間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傷弱子之冥冥,獨幽泉兮而永閟。”《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請重鞫 正義 死由,雪冤氣於幽泉,誅姦臣於白日。”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忠良會邊》:“當此際誓喪幽泉,豈料微軀還見。”

(3).借指死者。《陳書·世祖紀》:“朕所以興言永日,思慰幽泉。”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仙訣

修道成仙的秘訣。 唐 許渾 《學仙》詩之二:“心期仙訣意無窮,彩畫雲車起壽宮。” 前蜀 貫休 《了仙謠》:“海中紫霧蓬萊島, 安期 子喬 去何早……亦留仙訣在人間,齧鏃終言藥非道。”《四遊記·仙姑得夢成仙》:“一日,於溪上遇 鐵拐 、 采和 ,授以仙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江南某生神遊兜率天宮》:“服而習之,遂能導引辟穀,一年以後,已得仙訣矣。”

一覽

用圖表或簡明的文字做成的關於概況的說明(多用做書名)

“北京名勝古蹟一覽”

快心

感到暢快或滿足;稱心

暢敘往事是一件快心的事

洗滌

沖盪;清洗。又作除去罪過、積習、恥辱等

洗滌衣物

中腸

猶內心。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唐 元稹 《春月》詩:“四鄰非舊識,無以話中腸。” 宋 秦觀 《幽眠》詩:“忽忽竟何就,念之動中腸。”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顧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腸。”

告勞

指對別人訴說自己辦事的勞苦狀

萬方告勞

馳驅

(1) 飛馳

策馬馳驅

(2) 奔走效力,盡全力效勞

環轍

乘車週遊。泛指遊歷。 宋 岳珂 《桯史·館娃浯溪》:“ 誠齋 則以環轍 湘 衡 ,過 顏元 碑下耳。” 元 劉詵 《送范主一憲郎》詩:“古來環轍人,往往皆才賢。”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曲中

(1).完全擊中。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 韓退之 作《師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俠五義>序》:“及閲至終篇,見其事跡新奇,筆意酣恣,描寫既細入豪芒,點染又曲中筋節。”

妓坊的通稱。《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從良時,怕沒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禮。”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 武定橋 ,後門在 鈔庫街 ,妓家鱗次,比屋而居。”

千尺

極言其深、高、長。 唐 李白 《贈汪倫》詩:“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倫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 南山 。”

歲暮

(1) 一年最後的一段時間

歲暮天寒

(2) 指寒冬

歲暮衣裳單

(3) 比喻年老

年衰歲暮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鐃吹響清江,懸旗出長嶼。”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見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山靈

(1).山神。《文選·班固<東都賦>》:“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李善 註:“山靈,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遠在招呼我。”

(2).山間出產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欽敬。”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麼’有三對,河壩‘山靈’有二對,人人見了都喊打。”原註:“伯麼、山靈,都是昆蟲。”

身世

指人生的經歷、遭遇

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羈紲

亦作“ 羈絏 ”。 1.馬絡頭和馬韁繩。亦泛指馭馬或縛系禽獸的繩索。《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 杜預 註:“羈,馬羈;絏,馬繮。” 陸德明 釋文:“羈,馬絡頭也;絏,繫。” 唐 元稹 《諭寶》詩:“大鵬無長空,舉翮受羈絏。” 宋 蘇洵 《衡論·御將》:“蹄者可馭以羈紲,觸者可拘以楅衡。” 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國民為其束縛馳驟,實無異於牛馬之受羈紲。”

(2).拘禁;系縛。 宋 歐陽修 《答聖俞白鸚鵡雜言》詩:“渴雖有飲飢有啄,羈紲終知非爾樂。” 明 張煌言 《三過三關》詩:“天闊水沉浮,鴻鵠難羈紲。”

(3).控制。《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羈絏藩臣,乾凌宰輔,隳裂王度,汨亂朝經。”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人畏之甚於寇盜,官司亦為其羈紲,俯仰取容而已。”

(4).束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自 稽生 夭、 阮公 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君方感 莊周 ,浩蕩擺羈絏。” 明 徐復祚 《投梭記·哭友》:“恨微官不覺就羈紲,平生事業,深自媿麼么瑣屑。”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朝宗 古文標新領異,指畫目前,絶不受古人羈絏。”

(5).滯留。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離家為求道耳;苟羈絏於此,何異狗苟蠅營者耶?”

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塵纓

比喻塵俗之事。《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縛塵纓。” 李周翰 註:“塵纓,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長樂亭留別》詩:“塵纓世網重重縛,迴顧方知出得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宴會》:“罔極深恩報未能,孝思鄭重利名輕,何心顧戀塵纓。”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詩詞推薦

望玉笥山弗克登覽留詩萬年宮原文_望玉笥山弗克登覽留詩萬年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