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王居士贊

作者:楊傑 朝代:宋代

都尉王居士贊原文

珠圓而明,玉澤而溫。

鑒瑩澈而絕塵,芝秀髮而非根。

曼殊沙華,栴檀香芬。

晦堂路險,大開施門。

西江水深,一口平吞。

誰知威音已前,正是王老師孫。

詩詞問答

問:都尉王居士贊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都尉王居士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楊傑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玉澤

玉的光澤。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美目揚玉澤,娥眉象翠翰。”

瑩澈

瑩潔透明

荷葉上托著瑩澈的露珠

絕塵

超絕塵路,即與人世隔絕

許由務光非絕塵也。—— 清· 黃宗羲《原君》

秀髮

(1).指植物生長繁茂,花朵盛開。語出《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軒有石竹二叢》詩序:“山舍小軒有石竹二叢,鬨然秀髮,因成二章。” 元 許有壬 《尋梅》詩:“何以慰吾衰,梅花秀髮時。”

(2).喻指人神采煥發,才華出眾。 晉 陸機 《辨亡論》上:“ 長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今聖歷方興,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夫人》:“公子秀髮,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詩文書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硯》詩:“ 平公 今詩伯,秀髮吾所羨。”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夢樓太守》:“其書亦天然秀髮,得 松雪 、 華亭 用筆。”

(4).形容山勢秀美挺拔。 宋 曾鞏 《 * 山送南城尉羅君》詩:“愛此層崖峻壑之秀髮,開軒把酒可緃觀。” 宋 曾鞏 《萬山》詩:“ 萬山 臨 漢皋 ,峯嶺頗秀髮。”

曼殊

(1).佛教菩薩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滿洲 別稱。也寫作“滿珠”、“曼珠”。 清 黃遵憲 《八用前韻》:“三月麛裘思德化,諸天龍節護 曼殊 。” 錢仲聯 箋注引《清朝通志》:“ 滿洲 ,係 滿珠 之轉音,亦稱 曼珠 。”參閱《清通志·氏族一》。

栴檀

(1).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稱。即檀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道安》:“雨甘露於豐草,植栴檀於 江 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憍賞彌國》:“親觀妙用,雕刻栴檀。” 宋 蘇軾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栴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西遊記》第八回:“佛子還來歸本願, 金禪長老 裹栴檀。” 蘇曼殊 《答瑪德利瑪湘女士》:“復實以栴檀香屑,最能耐久。”參見“ 檀香 ”。

(2).指山茶科紫莖屬一類植物。

香芬

芳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瓊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一口

(1) 裝滿一嘴的量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2) 一口(食物)

我多一口也吃不下了

平吞

全吞;一口吞沒。 唐 章碣 《贈邊將》詩:“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里空。” 宋 蘇轍 《同子瞻泛汴泗明日復賦》詩:“平吞百澗暴,滅盡三洪惡。”《三國演義》第六五回:“關上 張飛 恨不得平吞 馬超 ,三五番皆被 玄德 當住。”

威音

見“ 威音王佛 ”。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老師

(1)

(2) 今為教師的尊稱

(3) 古為年老輩尊的傳授學術的人;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

(4) 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老師”

(5) 對僧侶的尊稱

詩詞推薦

都尉王居士贊原文_都尉王居士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