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

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原文

無邊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覓。
村村簫鼓家家笛。
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後孫扶掖。
商行賈坐農耕織。
許知此意無今昔。
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詩詞問答

問:《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作者是誰?答:魏了翁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詞

詩文賞析


這首詞較為真實地再現了當時農村的風俗 、景況,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
題中的“人日 ”,和詞中的“元正七 ”,都是指農曆的正月初七這一天。民間舊俗,是以七種菜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戴在頭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歲吉祥”之意,並且飲酒遊樂,吹奏樂器,以祈農桑。這是一個快樂吉祥的節日,“人”在這一天顯得特別尊貴,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賦銘》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說。
正月的時候正值孟春,初陽發動,故詞以“無邊春色”起頭。但是,就人之常情來說,儘管到處是春色,還是要去尋春、覓春的。次句的“苦”字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著。詞中的“ 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美之處,也是作者邀請提刑官應懋之遊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兩句,寫的是農村“人日”這一天的熱鬧景象,是作者“覓”春所見,這也正是本詞寫作的一個重點。作者先大筆揮灑,用“簫鼓”、“笛”寫節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極寫範圍包容之大,僅此一句,就將農村“人日”的風俗景象以及人們的歡樂情緒形象地渲染出來。“祈麥祈蠶”,點出“村村簫鼓家家笛”這項活動的目的。祈求農事豐收,這裡雖舉“麥”、“蠶”為諸多農事的代表,但在“人日”來說,農民馬上可以接觸到的一般來說,也就是麥與蠶了。這時,麥田泛出青綠之色,蠶在春天的氣息里孵化,富於生機。對豐收的盼望與擔憂,都同時在農民心頭慢慢升起,他們怎能不用這盡情的簫鼓和笛聲表達他們心中的祈求呢?“來趁元正七 ”,這句是上片的結語,明確指出了特定時期季節性的內涵。
下片“翁前 ”兩句,轉入具體的描繪。“翁前子後孫扶掖”,這正是“ 來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孫孫。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他對長幼之序極為重視,這從“翁”、“子”、“孫”的排列順序中可以看出來。“商行賈坐農耕織”,這一組活動,由商、賈、農三種行當的人物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織 ”三個詞 ,點明了三種行當人物的特徵,語言簡煉。在古代,商人們分為行商和坐商兩種。“ 耕織”則為“農”的本業。當然,這裡不一定實寫“人日”所見,而是作者由人們的祈求而聯想到的各種自食其力的人所從事的爭取豐收、幸福的實踐活動。但這三個動詞,卻描繪出了一片繁忙景象 。從“ 簫鼓”至“耕織 ”,這五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了農村的歡樂景象,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作者將種種苦悶、煩憂,都排斥在畫面之外了。這裡簡直是一片桃源樂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畢竟還有這樣一片樂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著作者的理想,這正是他所苦苦尋覓的“春色 ”,上片次句用“苦”與“覓”兩個字,用意就在於此。詞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發的感想,是本詞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須知 ”是告誡語,作者要告訴人們:“人日”中的“ 人 ”的種種活動與期望,古往今來,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著幸福與美好;但是,人們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象在“人日”里所意識到“人”的作用與追求,那就“ 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會只有在“人日”這一天才去追求祈禱了。顯然,作者是在勉勵人們追求不息生生不止。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他處理政務主張“ 內修 ”、“立本”、“ 厚倫 ”,正人心,化風俗;他所留駐的州縣,皆“以化善俗為治”;使“ 上下同心一德,而後平居有所補益,緩急有所倚仗”(均見《宋史》本傳),這就是他在本詞中發揮議論的思想基礎。
從全詞看,此詞沒有浮躁怪誕之氣,寫得古樸自然,平易真切,與農村風物極相貼合。另外,作者以議論入詞,這雖然是南宋詞的常見現象,但卻不流於空泛,而是情由景出 ,論隨情至,寫得自然、得體。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本詞的藝術特色。

詩詞推薦

  • 秋興

    陸游宋代〕胸中萬卷書,一字用不著。歸休始太息,竟是為農樂。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華亭百詠秦皇馳道

    許尚宋代〕嘆昔秦皇帝,何年此逸游。迢迢大堽路,千古為嗟羞。
  • 祥符寺九曲觀燈

    蘇軾宋代〕紗籠擎燭迎門入,銀葉燒香見客邀。金鼎轉丹光吐夜,寶珠穿蟻鬧連宵。波翻焰里元相激,魚舞湯中不畏焦。明日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舜江樓

    王冕元代〕舜江樓上一徘徊,四面雲山錦障開。於古豈徒賢二相,只今睍可致三台。月明鼓角空中起,風靜波濤地底回。別駕
  • 戲題

    姜特立宋代〕樂天妙語過雞林,平處猶為治世音。豁達如今唯李老,不妨風月自閒吟。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立春日呈彥博並帖審知

    趙蕃宋代〕憶昔少陵身在蜀,遇春曾憶兩京梅。我今久隔鄉關念,病後徒驚節物催。不見過門長者轍,可憐到手故人杯。長亭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題資福院平綠軒二首

    陳炳宋代〕水屋圍春綠,雲岑送曉青。無心向朝市,信步到禪扃。野境連天遠,疏鍾隔岸聽。杯行莫辭醉,檐月笑人醒。
  • 長門怨

    劉得仁唐代〕爭得一人聞此怨,長門深夜有妍姝。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盧照鄰唐代〕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潭。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又和松碧軒三絕

    胡寅宋代〕新陂剩水沃良苗,想見當時相杵謠。尚有荒余須快犢,何須塌具更懸腰。
  • 寒食上冢

    楊萬里宋代〕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時節只愁予。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羅江

    范成大宋代〕嶺北初程分外貪,驚心猶自怯晴嵐。如何花木湘江上,也有黃茅似嶺南。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陸明府歸嘉禾

    董嗣杲宋代〕塵雜莫湔遊宦非,端憂何暇寓琴徽。孝先便腹尚嘲懶,元亮折腰須問歸。所懼棄官鄉曲笑,不思獻策廟堂稀。義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元齡弟五首

    裘萬頃宋代〕俯仰之間又一年,即看科詔下天邊。功名萬一來相逼,試向榮途小著鞭。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在昔

    蘇泂宋代〕在昔西遊日,飄然入劍關。酒醒天外驛,詩爽峽中山。天地羈棲久,鄉園縞素還。不堪明鏡里,重覓舊朱顏。
  • 夢過三陵

    梅堯臣宋代〕夢過漢陵間,秋風石馬閒。當年侍臣淚,泣盡向三山。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明藏主

    釋如珙宋代〕一顆如來藏里珠,靈光爍破眾人疑。大千沙界無塵土,即是塵勞未脫時。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過無錫寄沈知縣

    項安世宋代〕同時月殿氣如虹,各自天涯影似蓬。半世弟兄才一識,二年州縣忽重逢。湘山飽聽靈妃瑟,錫水新彈單父桐。剩有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總司官餞董少卿

    曾協宋代〕蚤聞天詔下江津,元是君王自賞音。闊步穩登霄漢路,借留難副士民心。緩歌共有留連意,別酒休辭瀲灩斟。三節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 與楞伽老瑛上人

    華岳宋代〕勿謂年來世道艱,都緣彼此不相參。一生知已有千萬,十事從人無二三。紅杏無壇堪拱北,白蓮有社結和南。扁舟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原文_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