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相逢物外友,翩舉顏如玉。
雲臥既同趣,岩棲複比屋。
提攜綠玉枝,出入恆相逐。
白石時共飯,靈編每使讀。
何必拉浮丘,然後慰空谷。
詩詞問答
問:《贈同游張桓孺張美之韓煦重韓禹賢》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飄然物外
雲臥
高臥於雲霧繚繞之中。謂隱居。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元 倪瓚 《答徐良夫》詩:“雲臥雨聲集,庭樹颯以秋。”
同趣
同一旨趣,同一情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初若將乖,後卒同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名節殊途,雅致同趣。”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四:“或許我們可能成為一對生活上的同趣者,一對情投意和的好知己。”
岩棲
見“ 巖棲 ”。
亦作“ 巖棲 ”。1.棲宿在山岩上。舊題 師曠 《禽經》:“山鳥巖棲,原鳥地處。” 張華 註:“山巖之鳥多不巢。”
(2).巢居穴處。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絶交書》:“故 堯 舜 之君世, 許由 之巖棲, 子房 之佐 漢 , 接輿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序》:“古巢居穴處曰巖棲,棟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隱居。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 前蜀 韋莊 《贈薛秀才》詩:“欲結巖棲伴,何山好薜蘿?”
比屋
(1).所居屋舍相鄰。《三國志·魏志·杜畿傳》“ 荀彧 進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荊州 還,後至 許 ,見侍中 耿紀 ,語終夜。尚書令 荀彧 與 紀 比屋,夜聞 畿 言,異之……遂進 畿 於朝。”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羅 與 賈 ,比屋而居。”
(2).家家戶戶。常用以形容眾多、普遍。 漢 徐幹 《中論·譴交》:“有策名於朝而稱門生於富貴之家者,比屋有之。”《魏書·袁翻傳》:“ 淮 海輸誠, 華陽 即序,連城請面,比屋歸仁。” 唐 羅鄴 《牡丹》詩:“落盡春紅始見花,花時比屋事豪奢。” 宋 司馬光 《乞罷陝西義勇札子》:“ 陝西 之民,比屋凋殘。” 明 高啟 《大水》詩:“ 東江 入門流,比屋如敗船。”
(3).借稱老百姓。《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賢,至於比屋之倫,盡祝當陽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務俾比屋同沾實惠,小民鹹受更生,用稱朕子愛元元、撫育安全至意。”
提攜
(1) 牽扶;攜帶
長者與之提攜。——《禮記·曲禮》
及其堤決也,哭聲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攜什器,相與掩面淚下,呼天而詈之。——康有為《大同書》
(2) 照顧;扶植
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白居易《傷友》
七爺若有心提攜她,我敢賭一個手指,說她會成當代女詩人!——沈從文《王謝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攜
(4) 攜手;合作
我已命 * 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孫中山《致蘇聯遺書》
(5) 指代小孩
傴僂提攜。——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白石
(1).潔白的石頭。《詩·唐風·揚之水》:“白石鑿鑿。” 明 吳炳 《情郵記·正名》:“逶迤周道費驅馳,白石清泉付與誰?”
(2).傳說中的神仙的糧食。 漢 劉向 《列仙傳·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黃丈人 弟子, 彭祖 時已二千餘歲……嘗煮白石為糧。”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宋 蘇軾 《獨酌試藥玉滑盞有懷諸君子》詩:“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惲敬 《說仙》三:“白石之説累變而益陋,黃庭之説屢遷而益誣。”
(3).枳椇子的別名。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樹蜜,一名木實,一名白石。”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傳》:“ 浮丘公 接 王子喬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鳳笙篇》:“莫學吹笙 王子晉 ,一遇 浮丘 斷不還。”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見寄》詩:“何時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將昇第九天。” 宋 司馬光 《遊仙曲》之二:“何時得接 浮丘 袂,滄海橫飛萬餘里。”參見“ 浮丘公 ”。
(2).複姓。 漢 有 浮丘伯 。見《漢書·儒林傳·申公》。
然後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空谷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 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御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夜臥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 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