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忠肅二首·其一

作者:蔡元定 朝代:宋代

挽劉忠肅二首·其一原文

今代中興佐,如公有幾人。

秉心先許國,臨事輒忘身。

才略優中外,清忠表縉紳。

天乎何不淑,遽奪我元臣。

詩詞問答

問:挽劉忠肅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蔡元定
問:挽劉忠肅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挽劉忠肅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今代

現代,今世。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 宋 李覯 《袁州州學記》:“今代遭聖神,爾袁得聖君。”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監司待巡檢》:“觀此,則是使者與巡檢同驛而處,同席而食,至於步行送之登舟,今代未之見也。”

中興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公有

屬於兩人以上所共有或公家所有

秉心

持心。《詩·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淵。”《漢書·楚元王劉交傳》:“論議正直,秉心有常。”《舊唐書·德宗紀下》:“而秉心匪彝,自底不類。” 明太祖 《封劉基誠意伯誥》:“秉心堅貞,懷才助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雖謂秉心貞正,感動幽靈,亦未必不然也。”

許國

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報效國家。《晉書·陸玩傳》:“誠以身許國,義忘曲讓。” 唐 柳宗元 《冉溪》詩:“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 蔡鍔 《致潘惠英書》:“余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死疆場,決無所悔。”

臨事

(1).謂遇事或處事。《晏子春秋·雜下十二》:“臨事守職,不勝其任,則過之。”《漢書·雋不疑傳贊》:“ 雋不疑 學以從政,臨事不惑,遂立名跡,終始可述。” 宋 朱熹 《上宰相書》:“謀國之計,乖戾若此,臨事而悔,其可及哉!”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是徒知養靜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你造作時是苦,希望時是樂;臨事時是苦,回想時是樂。” 沉從文 《從文自傳·預備兵的技術班》:“操演時因為有鎮守使署中的參謀長和別的許多軍官在場,臨事雖不免有點慌張,但一切動作做得還不壞。”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其在朝也,竭命以納忠,臨事且猶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書·楊恭仁傳》:“ 仁壽 中,累遷 甘州 刺史,臨事不苛細,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袁安吳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獄之連繫,還 匈奴 之生口,臨事如此,平時用心仁恕可知矣。”

忘身

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 漢 賈誼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國,捨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

才略

才幹和智謀

中外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清忠

清正忠誠。《後漢書·陳球傳》:“﹝ 李鹹 ﹞累經州郡,以廉乾知名,在朝清忠,權倖憚之。” 宋 秦觀 《中書侍郎輓詞》之一:“崛起 商 巖 後,清忠士論歸。”《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上帝憐我兩人清忠,勅封某為天下都城隍; 李公 為天曹府判官之職。”

縉紳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縉,也寫作“搢”,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縉紳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名達於縉紳間。——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縉紳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不淑

(1).不善;不良。《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鄭玄 箋:“子乃服飾如是,而為不善之行。” 茅盾 《色盲》四:“她怕自己找的那一個也還是不淑。”

(2).弔問之詞。猶言不幸。《逸周書·度邑》:“王乃升 汾 之阜以望 商 邑,永嘆 曰 :‘嗚呼不淑!’”《禮記·雜記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陳澔 集說:“如何不淑,慰問之辭,言何為而罹此凶禍也。” 明 方孝孺 《憫知賦哀葉廷振》:“望斯人之不淑兮,慨吾道之將微。”

元臣

重臣;老臣。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當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天子所左右。”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 晉 之 王導 ,可謂元臣。”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公位為元臣,齒為元老。”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東南再造,悉畀元臣。”

詩詞推薦

挽劉忠肅二首·其一原文_挽劉忠肅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