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雲堂放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橫雲堂放言原文

橫雲自以高得名,而我每來不同情。

望雨時至心為喜,畏雨時至心為怦。

雨乎云乎豈知此,無心出岫寫我楹。

即今亟望沾霈之優雪,怦然朝暮恆情縈。

安得望畏喜怦齊置卻,與雲同一不系來和征。

是謂放言中清與中權,我非處士其可乎哉,惟勉洪範九疇三憂,以待三年歸政心無營。

詩詞問答

問:橫雲堂放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橫雲堂放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橫雲

(1).橫於雲間。形容高。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雄才蓋代,逸氣橫雲。”

(2).橫浮於天空的雲。 唐 韋應物 《扈亭西陂燕賞》詩:“緑野際遙波,橫雲分疊嶂。” 唐 韓愈 《南山詩》:“橫雲時平凝,點點露數岫。”

(3). 唐 代婦女眉型之一。 唐 張泌 《妝樓記·十眉圖》:“ 明皇 幸 蜀 ,令畫工作《十眉圖》,橫雲、卻月皆其名。” 宋 蘇軾 《眉子石硯歌》:“君不見 成都 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爭新奇。”參見“ 十眉圖 ”。

得名

(1) 獲得稱號或名號

趙雲因常打勝仗而得名“常勝將軍”

(2) 出名;著名

以擅長油畫而得名

我每

我們。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感蒙賞賜,我每就此吃飯。”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三折:“ 老包 姓兒仯,盪他活的少,若是不容咱,我每則一跑。”《水滸傳》第五回:“莊客道:‘可奈這箇和尚要打我每。’”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至心

最誠摯之心;誠心。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 昭王 築臺以尊 郭隗 , 隗 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今且歸去習法,如欲見吾,但至心叩石,自當有人應門與你相見。”

云乎

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見用幣,非禮也。然則曷用?棗栗云乎?腶脩云乎?” 何休 註:“云乎,辭也。”《孟子·萬章下》:“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出岫

(1).出山,從山中出來。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之二》:“當他精光的腳還未踏著 華 土時,恐怕烏雲已在出岫了。”

(2).比喻出仕。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沾霈

猶滋潤。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赴試》:“念蛟龍久在池,挾風雲會有期,看作霖雨乘元氣,枯稿皆沾霈。”

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從早到晚;無時無刻

朝暮思念

恆情

常情。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況復道絶恆情,理隔常照。” 明 張居正 《壽陳松谷相公》:“其為慶幸,萬倍恆情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此無他,顧眼前,忽長遠,恆情也。” 梁啓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人之恆情,於其所懷抱之想像,所經閲之境界,往往有行之不知,習矣不察者。”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不系

不屬於。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此印及直殿監印、鐘鼓司、混堂、靈臺等印,皆本衙第一員僉書挨掌,不係貴近內臣掌。”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刻漏房,官十數員,不係靈臺,專管每日時刻。”

放言

(1).謂不談世事。《論語·微子》:“﹝子﹞謂 虞仲 、 夷逸 ,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一說為放縱其言。參閱 清 劉寶楠 正義。

(2).放縱其言,不受拘束。《後漢書·荀韓鍾陳傳論》:“ 漢 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 李賢 註:“放肆其言,不拘節制也。”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予閒居,乘興偶作一十二章,頗類志怪放言。” 清 昭槤 《嘯亭續錄·陶珏卿》:“余每放言妄論,伊必阻止曰:‘此招禍之媒也。’”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見啟事,便知大碰釘子無疑。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為也,不能也。”

中清

謂符合潔身之道。《論語·微子》:“謂 虞仲 夷逸 ,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唐 陳子昂 《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召碑》:“聞 少連 之風而悅之,庶乎身中權,行中清。”

中權

(1).謂中軍制定謀略。《左傳·宣公十二年》:“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杜預 註:“中軍制謀,後以精兵為殿。”

(2).指中軍。 南朝 宋 謝莊 《從駕頓上》詩:“中權臨 楚 路,前茅望 吳 雲。”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徐麟士》:“於是登壇視師,簡壯士至千五百人為前驅,千五百人為後勁,精選甲士二千人為中權,親自率之。”

(3).指主將。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權。”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中權令峻,按虎節以風生;上將策奇,指龍編而天落。”《宋史·劉廷讓傳》:“萬旅所集,實制於中權。”

(4).指主將的權勢。 唐 元稹 《加陳楚檢校左僕射制》:“欲將激其壯心,夫何吝於好爵。加之左揆,以盛中權。”

(5).中樞;司令部。《梁書·武帝紀上》:“擁 荊南 之眾,督四方之師,宣讚中權,奉衛輿輦。”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遼東篇》:“距 倭 兵約二里許,以 長虎臺 為中權。”

(6).喻中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論》:“視其雕文非特刻鵠,人人下筆,寧止追嚮,遺跡見珍,餘芳可析。誠以驅馳並駕,不逮前鋒,而中權、後殿,各盡其美,允為下以下。”

合乎時宜或情勢。《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遭亂世,身廢棄以免患,合於權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為也,前枉而後義者,謂之中權。雖不能成,《春秋》善之, 魯隱公 鄭祭仲 是也。”《後漢書·隗囂傳》:“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中權。”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晉書·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參見“ 少2微 ”。

乎哉

(1).語氣助詞。表感嘆。《論語·憲問》:“子曰:‘ 賜 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後漢書·郭泰傳》:“ 林宗 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

(2).語氣助詞。表疑問。《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3).語氣助詞。表設問或反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將可乎哉?殆必不可。”《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後漢書·李法傳》:“鄙夫可與事君乎哉?苟患失之,無所不至。” 明 劉基 《書善最堂卷後》:“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將以正己之所學,言可以苟乎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鄭蘇年師》:“果爾則編修亦褊人耳,所論撰又足據乎哉!”

(4).語氣助詞。表祈使。 唐 韓愈 《送董邵南序》:“ 董生 勉乎哉!”

洪範

* ;楷模。《漢書·王莽傳上》:“陛下奉天洪範,心合寶龜,膺受元命,豫知成敗。”《晉書·皇甫謐傳》:“子其鑒先哲之洪範,副聖朝之虛心。”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英人倍根》:“其人固碌碌無足取也,然其所著之書,則後二百五年之洪範也。”

九疇

(1).疇,類。指傳說中天帝賜給 禹 治理天下的九類 * ,即《洛書》。《書·洪範》:“天乃錫 禹 洪範九疇,彝倫攸敍。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 孔 傳:“天與 禹 , 洛 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 禹 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馬融 註:“從‘五行’已下至‘六極’,《洛書》文也。” 唐 張說之 《開元正歷頌》:“龜易八封,龍書九疇。” 唐 張欽敬 《洛出書》詩:“奇象八卦分,圖書九疇出。”

(2).泛指治理天下的 * 。《魏書·高閭傳》:“帝道昌則九疇敍,君德衰而彝倫斁。”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安得皇極之主,與之共敍九疇哉。” 唐 王昌齡 《箜篌引》:“僕本 東山 為國憂, 明光殿 前論九疇。”

三憂

三種可憂之事。指不知,知而不學,學而不行。《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君子有三憂:弗知,可無憂與?知而不學,可無憂與?學而不行,可無憂與?’”

歸政

(1).交還政權。《漢書·宣帝紀》:“大將軍 光 稽首歸政,上謙讓委任焉。”《宋書·徐羨之傳》:“ 元嘉 二年, 羨之 與左光祿大夫 傅亮 上表歸政。”

(2).指將政權移交他人。《清史稿·禮志三》:“ 乾隆 六年,親祭 傳心殿 ,六十年歸政,再行之。”

無營

無所謀求。 漢 蔡邕 《釋誨》:“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二:“堂堂處子,無營無欲。” 宋 蘇軾 《韓乾畫馬贊》:“蓋優哉游哉,聊以卒歲而無營。”《剪燈餘話·長安夜行錄》:“乍可無營坐晦跡,不説有學行求知。四時活計看壚鏊,八節歡情對酒卮。”

詩詞推薦

橫雲堂放言原文_橫雲堂放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