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洞壑尋真去,扶筇過莒溪。
路隨青嶂轉,人與白雲齊。
灌木寒風冷,閒猿隔水啼。
具茨何處是,七聖望中迷。
詩詞問答
問:《同施仲宣黃惟聚堯衢游九鯉湖分得齊字·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洞壑
(1).深谷。 漢 班固 《西都賦》:“超洞壑,越峻崖。”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對芳林。”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上捫星辰若有路,下臨洞壑疑無蹊。”
(2).洞穴。舊指仙人所居之處。 唐 沉佺期 《岳館》詩:“洞壑仙人館,孤峯玉女臺。” 唐 宋之問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詩:“離宮秘苑勝 瀛洲 ,別有仙人洞壑幽。”
尋真
(1).尋求仙道。 唐 皇甫冉 《同裴少府安居寺對雨》詩:“共結尋真會,還當退食初。” 宋 魏野 《尋隱者不遇》詩:“尋真誤入 蓬萊島 ,香花不動松花老。” 明 高啟 《題天池石辟圖》詩:“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卻借釋子營茅茨。”
(2).指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醒世訓》:“上帝原來是父親,水源木本急尋真。”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選·沉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鬱律構丹巘,崚嶒起青嶂。” 呂向 註:“山橫曰嶂。” 唐 杜甫 《月》詩之一:“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宋 賀鑄 《凌歊·銅人捧露盤引》詞:“控滄江,排青嶂, 燕臺 涼。”
雲齊
(1).指水天相連處。 唐 李紳 《新樓詩·望海亭》:“湖鏡坐隅看匣滿,海濤生處辨雲齊。”
(2).謂雲布滿天空。 宋 陸游 《秋陰至近村》詩:“雲齊龍捲雨,野曠鶴盤天。” 宋 陸游 《寄題季長飾庵》詩:“木落山容瘦,雲齊雪意酣。”
灌木
叢生之木
一叢烏飯樹灌木
寒風
寒冷的北風
寒風刺骨
具茨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縣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變宮調》:“ 具茨 應不遠, 汾 陽寧足隨。” 唐 錢起 《奉和聖制登會昌山應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七聖
(1).指傳說中的 黃帝 、 方明 、 昌寓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七人。《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為御, 昌寓 驂乘, 張若 、 謵朋 前馬, 昆閽 、 滑稽 後車,至於 襄城 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七聖迷。”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七聖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聖迷 崆峒 。”
(2).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聖: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
(3).指 唐 代的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衛》:“七聖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資治通鑑·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聖,謂 肅 、 代 、 德 、 順 、 憲 、 穆 、 敬 。”
(4).道家指 高聖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雲笈七籤》卷八:“七聖者, 高聖玉帝君 、 高聖太上大道君 、 上聖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聖白 * 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 上聖中央黃老君 、 上聖榑桑太帝君 、 後聖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七聖斯嚴,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聖。乃見道後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聖品》。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聖,青眼慕青蓮。”
望中
(1).視野之中。 唐 權德輿 《酬馮監拜昭陵途中遇雨》詩:“ 甘谷 行初盡, 軒臺 去漸遙;望中猶可辨,耘鳥下山椒。” 宋 周必大 《次韻沉世得撫乾川泳軒》:“華闕望中敞,棠陰坐上得。”
(2).想望之中。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詩:“六朝人物草連空,今日無端入望中。”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 揚州 路。” 明 謝榛 《秋日懷弟》詩:“別後幾年兒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