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都招友人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離都招友人原文

車馬交塵路不停,勢家門巷密如萍。

張湯筋力奈寒暑,樓護口舌搖風霆。

機牙潛發如馳傳,聲影相連若建瓴。

此地豈容山野客,盍歸乎來掩岩扃。

詩詞問答

問:離都招友人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離都招友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離都招友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2. 季本、陶本、清抄本作來乎

參考注釋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塵路

布滿塵土的道路。亦以喻塵俗。 南朝 齊 王融 《謝竟陵王示法制啟》:“翔慧燭於昏塗,灑法水於塵路。” 唐 趙嘏 《過噴玉泉》詩:“兩京塵路一雙鬢,不見玉泉千萬秋。” 唐 曹唐 《洛東蘭若歸》詩:“又歸何處去,塵路日蒼蒼。”

不停

一直在做或者運行著某件事情

家門

(1) 家庭住所的大門

(2) 家族

家門不幸

(3) 門第

辱沒家門

(4) 借指家

適還家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 又

各各還家門。

(6) 戲曲中指劇中人物的家世或類型,崑曲中也指角色行當

自報家門

密如

安定貌。《漢書·揚雄傳下》:“乃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規億載,恢帝業,七年之間而天下密如也。” 顏師古 註:“密,靜也。”《後漢書·崔寔傳》:“近 孝宣皇帝 明於君人之道,審於為政之理,故嚴刑峻法,破姦軌之膽,海內清肅,天下密如。”

筋力

(1).猶體力。《禮記·曲禮上》:“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後漢書·獨行傳·劉茂》:“少孤,獨侍母居。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 魯迅 《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農民省幾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換錢。”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韌性。如:綠豆粉皮的筋力大。如:這種紙有筋力。

筋骨之力。 漢 王充 《論衡·物勢》:“夫物之相勝,或以觔力,或以氣勢,或以巧便。”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母親也年紀高,觔力乏。”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樓護

承托樓板的梁或檁。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四:“樓護上掛了一束焦黃的豆殼子,還有四月豆和旱菸葉子的種子。”

口舌

(1) 口和舌。說話的器官

(2) 口角,爭吵;爭執

我是個良善人,從不曾同人口舌,經官動府。——《儒林外史》

(3) 指勸說、爭辯、交涉時的言語

費了很大的口舌才把他說服

(4) 指言語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是非口舌

搖風

(1).扶搖風,暴風。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搖風忽起,白日兩匿。”

(2).謂風吹擺動。 南朝 梁 沉約 《詠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搖風。” 唐 崔灝 《渭城少年行》:“ 長安 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 曲河 邊。”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六:“柳帶搖風 漢水 濱,平蕪兩岸爭勻。”

機牙

(1).弩上發箭的含矢處和鉤弦制動的機件。《藝文類聚》卷六十引 漢 李尤 《弩銘》:“機牙發矢,執破醜虜。” 宋 宋祁 《回鄭資政書》:“然一心獨行,側身休景,未嘗爭先於當路,失意於貴人,然虺螫不觸而來,機牙未蹈而發。”

(2).比喻互相協調配合。《三國志·吳志·周魴傳》:“然要恃外援,表里機牙,不爾以往,無所成也。”一本作“ 機互 ”。 宋 蘇軾 《兩橋詩·東新橋》:“首搖翻雪江,尾插崩雲溪,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

(3).比喻要害、關鍵。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卑身佞辭,求與公好,薦女請昏,使日月至。既不可得,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公先事候情,壞其機牙,姦不得發。”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良以社稷安危之權,國家存亡之故,不在於境外侵迫之寇,而內之陰邪,常執其機牙,此 亮 ( 諸葛亮 )之所以深權內外本末之理,而先窒其禍亂之源也。” 清 薛福成 《練兵》:“為將者,非目擊而身嘗,固不能洞其機牙而悉其情勢。”

潛發

暗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 河 源潛發其嶺,分為二水。” 明 劉基 《烏生八九子》詩:“少年挾彈如流星,禍機潛發不見形。”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虞詡》:“ 詡 乃令軍中使強弩勿發,而潛發小弩, 羌 以為矢力弱不能至。”

馳傳

(1).駕馭驛站車馬疾行。《史記·孟嘗君列傳》:“ 秦昭王 後悔出 孟嘗君 ,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資治通鑑·漢高帝十二年》:“ 平 行,聞帝崩,畏 呂嬃 讒之於太后,乃馳傳先去。”《明史·文苑傳一·趙撝謙》:“門人 柴欽 ,字 廣敬 ,以庶吉士與修《永樂大典》,進言其師所撰《聲音文字通》當采録,遂奉命馳傳,即其家取之。”

(2).古代驛站的一種馬車。駕四匹中等馬。《漢書·高帝紀下》“ 橫 懼,乘傳詣 雒陽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如淳 曰:“律: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乘傳。”

聲影

語本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後以“吠形吠聲”比喻不察真偽,隨聲附和。形,或作“影”。故以“聲影”謂沒有根據的謠傳。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簡梁汾》詞:“仕宦何妨斷梗,只那將聲影供羣吠。”

相連

互相連線;彼此關聯

前後相連

建瓴

(1).語本《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謂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臨下、難以阻擋的形勢。《周書·韋孝寬傳》:“竊以 大周 土宇,跨據 關 河 ,蓄席捲之威,持建瓴之勢。” 唐 陸贄 《誥普王荊襄江西道兵馬都元帥制》:“ 江 、 漢 上游,建瓴制寇。” 清 毛世楷 《武昌》詩:“枝梧 蜀 漢 爭持角,控制東南欲建瓴。”

(2).形容速度極快。 唐 劉禹錫 《機汲記》:“其往有建瓴之駛,其來有推轂之易。” 唐 杜牧 《分司東都上劉侍郎四十韻》:“寒暑逾電流,光陰甚建瓴。”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野客

(1).村野之人。多借指隱逸者。 唐 杜甫 《柟樹為風雨所拔嘆》詩:“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竽籟。” 金 元好問 《懷益之兄》詩:“溪僧時問字,野客或知琴。” 清 謝淞洲 《支公禪院》詩:“野客聞鶴鳴,山僧報茶熟。”

(2).薔薇花的戲稱。 明 都卬 《三餘贅筆·十友十二客》:“﹝ 宋 ﹞ 張敏叔 以十二花為十二客,各詩一章。牡丹,賞客;梅,清客……薔薇,野客。”

乎來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疑問和感嘆。《孟子·離婁上》:“﹝ 伯夷 ﹞聞 文王 作,興曰:‘盍歸乎來?’”《孟子·盡心下》:“ 孔子 在 陳 曰:‘盍歸乎來?’”一説“來聲,矣聲通”,“來”讀為“矣”。參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

岩扃

山洞的門。借指隱居之處。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瑞芝產廟柱,好鳥鳴巖扃。” 宋 楊萬里 《入峽歌》:“雲去雲來遮巖扃,忽然褰雲露山腳。” 明 高啟 《蕭鍊師鸞窠絕頂丹房》詩:“昔有學道侶,井臼遺巖扃。” 鄭澤 《雜詩答鈍庵》之五:“ 象罔 得真詮,巖扃守元素。”

詩詞推薦

離都招友人原文_離都招友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