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感興·其一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

候曉追趨漢殿東,九重春色萬方同。

主恩接武雲霄上,客鬢驚心歲月中。

勳業明時看補袞,文章壯志愧雕蟲。

祥光夜出青藜杖,授簡從容太乙宮。

詩詞問答

問:初春感興·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初春感興·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初春感興·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霄上

天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山峰之上,立石數百丈,亭亭桀竪,競勢爭高,望遠嵾嵾,若攢圖之託霄上。”《雲笈七籤》卷十六:“靈感洞太虛,飛步霄上冰。”

客鬢

旅人的鬢髮。 唐 杜甫 《早花》詩:“直苦風塵暗,誰憂客鬢催。” 元 尹廷高 《思鄉》詩之一:“世情巇嶮多溪壑,客鬢蕭疏易雪霜。” 清 程恩澤 《邳州道中》詩:“樹如客鬢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廩多。”

驚心

內心感到震動或吃驚

驚心動魄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勳業

功業。《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唐 李頎 《贈別張兵曹》詩:“勳業河山重,丹青錫命優。”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由是言之:性命修於身,勳業皆其末跡也。” 阿英 《戎行兼言藝文事》:“將軍只手定 蘇北 ,勳業爭傳 大江 南。”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補袞

(1).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語本《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願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 宋 司馬光 《謝門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備員諫省,容逆鱗之愚直,無補袞之嘉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功》:“一點丹衷期補袞,半生孝道成虛局。”

(2).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太尉為掌武;司徒為五教;司空為空土……諫議為大坡、大諫;補闕(今司諫)為中諫,又曰補袞。”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壯志

豪壯的志願、襟懷;偉大的志向

壯志未酬

雕蟲

(1).比喻從事不足道的小技藝。常指寫作詩文辭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責風軌,莫益勸戒。此 揚子 所以追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唐 李賀 《南園》詩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今世雕蟲小夫,既溺於聲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謂讀聖賢書,當明其道,不當究其文字。”

(2).指詩文詞賦。《北齊書·邢邵傳》:“ 邵 雕蟲之美,獨步當時。”《隋書·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 主尤愛雕蟲。”參見“ 雕蟲篆刻 ”。

(3).比喻技藝低下。《水滸傳》第六三回:“大刀 聞達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蟲!”

彫蟲:指寫作詩文辭賦。《北史·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主 尤為彫蟲,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長卿 消渴,覺含毫之轉遲; 子云 老大,見彫蟲之都廢。”參見“ 彫蟲篆刻 ”。

祥光

祥瑞的光。象徵吉利。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敦勸梁王令》:“豐功厚利,無得而稱,是以祥光總至,休氣四塞。” 唐 駱賓王 《賦得春雲處處生》:“槧日祥光舉,疎雲瑞葉輕。”《清史稿·天文志十四》:“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紅二氣,對照如門,祥光四暎。”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授簡

給予簡札。謂囑人寫作。語出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梁王 不悅,游於 兔園 ……授簡於 司馬大夫 ,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擬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 明 楊慎 《八月二日經筵紀事》詩:“寵高 梁 授簡,恩邁 漢 臨雍。” 清 吳偉業 《感舊贈蕭明府》詩:“授簡肯忘羣彥會,棄繻誰識少年裝。”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太乙宮

見“ 太一宮 ”。

詩詞推薦

  • 小重山

    程武宋代〕香減鮫綃添淚痕。彩雲長是恨,等閒心。玉笙猶記夜深聞。湘水杳,寂寞隔巫雲。翠被冷重熏。做成歸夢了,卻銷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王國維〔近現代〕愛棹扁舟傍岸行,紅妝素蓞斗輕盈。臉邊舷外晚霞明。為惜花香停短棹,戲窺鬢影撥流萍。玉釵斜立小蜻蜓。
  • 憶昔

    沈鍊明代〕河洲客夢思氤氳,畫角聲中曉色分。回首春風將十載,至今啼雁不堪聞。
  • 懷清樓有會

    乾隆清代〕層樓我向名懷清,雖雲即景有深意。滄浪寧渠喻玩水,弊吏曰廉非我事。九州四海奉大清,胥俾懷之豈易致。是必
  • 又次韻五首·其二

    釋德洪宋代〕智識不到處,言詮路絕時。欲藏還露骨,葉帶更多歧。
  • 送圓爾上人歸日本

    釋道摴宋代〕興盡心空轉海東,定應赤手展家風。報言日本真天子,且喜楊岐正脈通。
  • 溽暑作古意六首(並六句)·其五

    陳謨元代〕困多病不如,塵生風自卷。蕉心先雨開,菱花後時剪。宿有錦字書,教兒枕頭展。
  • 武陵道中元日自嘆

    項安世宋代〕流光冉冉道無聞,短髮蕭蕭雪見侵。衰矣久無天下志,行乎聊慰才人心。功名隨世吾何感,道德康時力未任。安得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關外優沾關內欠,其零廑盼喜音馳。兩番茲報蒙霶霈,五寸計深利耖耔。蔬菜夏田都茂起,黍禾秋穫幸堪期。西南
  • 陳秀才亭際木蘭

    方乾唐代〕昔見初栽日,今逢成樹時。存思心更感,繞看步還遲。蝶舞搖風蕊,鶯啼含露枝。裴回不忍去,應與醉相宜。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定林寺

    家之巽宋代〕十載浮雲幾變更,歸來鍾阜碧嶙峋。早知山色無今古,只與青山作主人。
  • 再和

    張栻宋代〕閉門謝客少過從,獨倚修篁傲碧空。忽喜千條發瓊蕊,紛如萬鶴出樊籠。與君前日徘徊久,得句懸知慘澹中。胸次
  • 靜夜吟九疊舊作韻

    乾隆清代〕造堂歲巳深,迅矣此光陰。竟符杜翁句,所愧虞帝琴。山是風月主,夜宜泉石音。十全九疊韻,不復費吟心。
  • 寄題桐君祠

    方回宋代〕問姓云何但指桐,桐孫終古與無窮。遙知學出神農氏,獨欠書傳太史公。可用有名留世上,定應不死在山中。休官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丁端叔喜雪

    楊萬里宋代〕天將一雪淨乾坤,便恐湯泉亦不溫。瑤草忽生無種子,梅花寒損要溫存。清游未到先回棹,高臥何如且閉門。珍重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沉醉東風

    王玉峰明代〕娘子。這傷心處我非不知。但守蓬蒿。無資身之計。那謝媽呵。他把你恁相欺。他把你恁相欺。只為我功名淹滯。
  • 明良詩·其三

    吳當元代〕逮乎忠宣,相我世皇。式開治平,統一萬方。
  • 檄至德慶舟中晚眺

    曾豐宋代〕雨過山毛淨,潮生水面平。群鴉團晚色,一鵲發秋聲。所至好為客,其容寬作程。吾痴愁不了,愁亦太痴生。
  • 翠蛟

    呂奫宋代〕遠岫參橫滃白雲,一聲雷震出天門。恍然身在龍頭上,笑引莊生五石樽。
  • 題靈谷廢寺

    王士禎清代〕為愛蔣山山色好,筍輿終日不逢人。杖藜入寺花扶屐,岩谷迎秋雨墊巾。王舍城中荒草遍,樂遊原上野麋春。志公
初春感興·其一原文_初春感興·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