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腴書室疊去歲韻原文
四庫本如淵海富,用成薈要易研窮。
味腴枕葄恆園內,摛藻琳琅貯禁中。
三校雖雲蕆其役,再番那可闕斯工。
由來事事期詳審,一字欽哉銘以衷。
詩詞問答
問:味腴書室疊去歲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味腴書室疊去歲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味腴書室疊去歲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
2. 此味腴書室及大內摛藻堂二處所貯四庫薈要之書乃就全書中擇其尤精者亦分四庫各得一萬二千卷以備幾暇研窮當繕寫四庫全書之始既設分校覆校總校人員意謂經此三次詳校庶幾可稱善本乃丁未歲駐蹕山莊偶閱文津閣之書見其訛錯者連篇累牘不一而足因令在京之皇子大臣等率大小臣工二百餘員先將文淵文源二閣之書詳加讎校其校對二閣疏漏之員罰令詳校文津閣之書其文津閣校對疏漏之員即罰令詳校盛京文淵閣之書至文溯閣校對疏漏之員亦不可令其脫然事外因念四閣之書既不免於訛錯此二分薈要之書亦豈能信其無舛隨即罰令覆校摛藻堂味腴書室二處之書蓋內府珍儲原當讎校詳審況前此分校覆校總校各員俱已優加議敘既不能詳審於始此番又經派令詳校俾贖前愆亦不為過諸臣果皆敬慎從事何慮不能盡善而徒藉詞掃葉也
參考注釋
四庫
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分庫收藏經、史、子、集四部類圖書
淵海
深淵和大海,比喻幽深而又廣闊
研窮
(1).詳細追查審問。 宋 范仲淹 《答竊議》:“而 梁堅 彈奏 滕 使過錢十六萬貫,有數不明。及置獄研窮,才用三千餘貫,復有所歸,無分毫入己,是未見貪吏之狀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投至我勘問出強賊……你教我怎研窮,難決斷。這其間詳細索用心機,要搜尋百謀千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鞫獄》:“今之鞠獄者,不欲研窮磨究,務在廣陳刑具,以張施厥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 王 力審所自。女曰:‘不必研窮,既以為神,朝夕供養,自無殃咎。’”
(2).深入鑽研。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緇黃雜記》:“﹝ 陳體常 ﹞又有頌六首……其一云:‘密坐研窮省細微,到頭須是自忘機。’” 明 李贄 《聖教小引》:“因得友朋勸誨,翻閲貝經,幸於生死之原窺見斑點,乃復研窮《學》《庸》要旨,知其宗貫,集為《道古》一録。”
枕葄
猶枕藉。引申謂沉迷。 清 王韜 《<幽夢影>序》:“惟知枕葄簡編,沉酣典籍。”
摛藻
鋪陳辭藻。意謂施展文才。 漢 班固 《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於殿最也。” 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行》:“高談辨飛兔,摛藻握靈蛇。” 宋 林逋 《寄茂才馮彭年》詩:“無如摛藻妙,所惜賞音稀。” 清 林則徐 《廣東越華粵秀羊城三書院觀風告示》:“誠使邪蒿必斥,自嚴溺口之防;定知摛藻為華,竚入點頭之選。”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禁中
(1).禁令所及範圍之內。《墨子·號令》:“有匿不言人所挾藏在禁中者斷。”
(2).指帝王所居宮內。《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 二世 常居禁中,與 高 決諸事。”《漢書·孔光傳》:“上於是召丞相 翟方進 、御史大夫 光 ……皆引入禁中,議 中山 、 定陶王 誰宜為嗣者。” 漢 蔡邕 《獨斷》卷上:“ 漢 天子正號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 漢 蔡邕 《獨斷》卷上:“禁中者,門戶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唐 王昌齡 《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新唐書·柳芳傳》:“ 芳 始謫時, 高力士 亦貶 巫州 ,因從 力士 質 開元 、 天寳 及禁中事,具識本末。”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大內太監多 河間 諸縣人,有 劉金 、 劉得才 等,其家即素習 * 者,選入禁中,遂與茶房太監 楊進忠 等傳教。”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事期
指會盟的日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 杜預 註:“先 澶淵 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詳審
(1).安詳慎重。《漢書·霍光傳》:“ 光 為人沉靜詳審。”
(2).周詳審慎。 漢 王充 《張衡·問孔》:“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音,安能皆是?”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凡為史者,苟能識事詳審,措辭精密……斯庶幾可以無大過矣。” 清 張之洞 《讀古人文集》:“文以國朝 姚鼐 《古文辭類纂》最為善本,為其體例分明,評點精妙,校讎詳審。”
(3).詳細審察。 唐 魏徵 《遺表稿》:“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惟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審。” 明 王守仁 《大學問》:“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詳審精察之,而能慮矣。” 郭沫若 《蒲劍集·“民族形式”商兌》:“與其空談,不如詳審事實。”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