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

作者:朱鼎 朝代:明代

菊花新原文

淨扮王敦上:朝廷昏眊縱奸謀。淹棄吾曹如寇讎。

積忿起戈矛。要使清流作濁流。

詩詞問答

問:菊花新的作者是誰?答:朱鼎
問:菊花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鼎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六十種曲 玉鏡記 第二十六出

參考注釋

朝廷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昏眊

(1).眼睛昏花。 唐 柳宗元 《與蕭翰林俛書》:“居蠻夷中久,慣習炎毒,昏眊重膇,意以為常。” 宋 歐陽修 《謝賜<漢書>表》:“臣兩目昏眊,雖嗟執卷之已艱,十襲珍藏,但誓傳家而永寶。”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 文恪 於暮年眼昏眊,不能作。” 茅盾 《色盲》五:“正是這顆心的撞擊,使他全身的血液騷擾不寧,使他的神經混亂,使他的眼睛昏眊。”

(2).同“ 昏耄 ”。老邁。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如今 明皇 年已昏眊, 楊國忠 、 李林甫 播弄朝政。”

(3).同“ 昏耄 ”。昏聵;糊塗。《宋史·魏琰傳》:“﹝ 琰 ﹞晚昏眊,縱私人亂法,日笞撲無罪吏卒。”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王敦反》:“朝廷昏眊縱姦謀,淹棄吾曹如寇讎。”《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夯之人,兼之年邁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奸謀

亦作“奸謀”。奸邪的計謀。《荀子·致仕》:“如是,則姦言、姦説、姦事、姦謀、姦譽、姦愬莫之試也。”《漢書·王商傳》:“今 商 有不仁之性,乃因怨以內女,其姦謀未可測度。” 宋 陸游 《瀘州亂》詩:“從來守邊要人望,縱有奸謀氣先喪。”《明史·孔克仁傳》:“ 士誠 多奸謀,尚間諜,御眾無紀律。”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六節:“﹝ 道光帝 ﹞要停止 英國 一切貿易,正中 義律 的奸謀。”

吾曹

猶我輩;我們。《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曹何愛不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炯書》:“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楊萬里 《次主簿叔乞米韻》:“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從古不應貧。”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吾曹市語,舉大數以為言,五金蓋五十金雲。” 郭沫若 《在歡送志願軍大會上》詩:“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恆勝利屬吾曹。”

寇讎

亦作“寇讎2”。亦作“ 寇讎 ”。仇敵;敵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後漢書·仲長統傳》:“昔之為我哺乳之子孫者,今儘是我飲血之寇讎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國,以廣寇讎。” 唐 曹唐 《和周侍御買劍》:“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讐。” 宋 蘇軾 《孫武論》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敵國,患在於將帥之不力。”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讐,名之為 * ,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三十年來他已逐漸覺醒在驅逐他的寇讎。”

積忿

忿恨鬱積於心。《後漢書·列女傳·許升妻》:“ 升 少為博徒,不理操行…… 榮 父積忿疾 升 ,乃呼 榮 欲改嫁之。”《南史·焦度傳》:“ 晉熙王 夾轂主 周彥 與 度 俱在 郢州 , 彥 有左右人與 度 父同名, 彥 常呼其名使役之。 度 積忿,呵責 彥 。”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五:“ 張元 以積忿降 元昊 ,大為中國之患。” 清 吳偉業 《讀史雜詩》之一:“ 東漢 昔雲季,黃門擅權勢。積忿召外兵,癰決身亦潰。”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 張衡 《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漢書·孔融傳》:“ 建安 元年,為 袁譚 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 融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軍隊。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 張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統戈矛,今番不是強誇口。”

(3).戰爭;衝突。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便令海內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遠侯 。”《 * 詞話》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 清 孫枝蔚 《譏老翁》詩:“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濁流

(1) 渾濁的水流

滾滾濁流

(2) 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 * 之人

(3) 比喻腐朽黑暗的潮流

社會的濁流

詩詞推薦

  • 擬歸田園

    張九成宋代〕所居極幽深,事簡人跡稀。乘興或登山,興盡輒復歸。芝朮足吾糧,薜蘿富吾衣。一生澹無營,百事不我違。
  • 生朝

    文天祥宋代〕客中端二日,風雨送牢愁。昨歲猶潘母,今年更楚囚。田園荒吉水,妻子老幽州。莫作長生祝,吾心在首丘。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烏夜啼

    趙鼎宋代〕雨餘風露悽然。月流天。還是年時今夜、照關山。收別淚。持杯起。問嬋娟。問我扁舟流蕩、幾時還。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宮詞

    王仲修宋代〕宮槐御柳繞池亭,水殿中間暑氣清。珠綱簾深塵不到,靜聞燕子引雛聲。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仙槎亭(即登高嶺)

    任谷明代〕歸休甘分老橫槎,便愛槎亭可作家。仙客不來邀皓月,素郎長是對黃花。靜懷往事樊籠脫,坐挹西山爽氣佳。惟荷
  • 贈孫季蕃

    翁卷宋代〕立談飛絮中,相遇在吳宮。以我為生拙,憐君失計同。醉酣花落月,吟苦竹搖風。自作廬山記,幽奇欲遍窮。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范雎

    王安石宋代〕范雎相秦傾九州,一言立斷魏齊頭。世間禍故不可忽,簀中死屍能報讎。
  • 碧峰寺

    乾隆清代〕石徑兩傍松,山門對碧峰。漫雲屈玉食,便以禮金容。祗樹動風靜,禪花過雨濃。不教白足守,南北那尋宗。
  • 次韻陳子象謝新火詩

    韓元吉宋代〕曲水流觴跡易陳,水邊那復御廚珍。茶煙永日看輕颺,槐火今年又一新。鄰舍未應煩束縕,官庖猶幸有輿薪。須公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北山大夫

    林同宋代〕非止不得養,如憂父母何。忍能不我念,使我獨賢勞。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景德朝日三首

    楊億宋代〕陽德之母,閏御寅實。得天久照,首茲三辰。正辭備物,肅肅振振。淪精降監,克享明福。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零三首·其四十六

    釋月澗宋代〕世尊有密語,今古無人舉。等閒舉得最分明,夜來滴滴檐頭雨。諸人睡著不曾知,付與村農自歌舞。
  • 送李季允赴召

    魏了翁宋代〕一傾鼎否一番新,但見新人笑故人。元佑至今迭更化,崇寧以後幾權臣。曾趨嘉定改元詔,又賀端平第一春。長把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
  • 德雲庵口號

    乾隆清代〕淰淰復英英,境真乾闥城。不教餘結習,得句便前行。
  • 隱居秋日

    林逋宋代〕行藥歸來即杜門,嘯台秋色背人群。幽蟲傍草晚相映,遠水著煙寒未分。高亢可能稱獨行,窮空猶擬賴斯文。過從
  • 寄彥章內翰

    李正民宋代〕少希端木賜,遇事多臆度。老矣智慮衰,所見頗疏略。都將幾許鐵,鑄成一大錯。歸來自悔咎,俛仰懷愧怍。經營
  • 隱居雜興

    楊公遠宋代〕籬編紅槿障蓬茅,半探測城闉半近。苔繡曲蹊千萬點,梅窺碧沼兩三梢。閒將今古澆胸臆,嫩把榮枯問卦爻。一自
  • 偈頌四首·其四

    釋月澗宋代〕庭前桂綻金粟黃,滿地散清香。魯直當年參晦堂,吾無隱乎爾。當下錯承當,累及叢林,千古更錯商量。
  • 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歸得十絕

    釋紹嵩宋代〕山如濃翠擁高鬟,石壁巉然不可攀。落日鳳城佳氣合,幻成一島畫圖間。
  • 曉涼

    乾隆清代〕今歲立秋遲,秋立涼卻早。屈所以為信,至理原明了。況經昨雨後,涼益峭今曉。斯本塞外常,袷衣已覺好。然而
菊花新原文_菊花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