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洞·其二

作者:楊傑 朝代:宋代

天寶洞·其二原文

極玄真人養真處,石門隔斷紅塵路。

玉簾今古不曾收,只有白雲晚歸去。

詩詞問答

問:天寶洞·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楊傑
問:天寶洞·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天寶洞·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四部

2. 同上書卷一三○七五

參考注釋

玄真

(1).道家稱妙道、精氣等。語本《老子》:“此兩者(常有、常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又:“道之為物……其精甚真。”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彼玄真之所寶兮,樂寂寞之無知。”《黃庭內景經·五行》:“能存玄真萬事畢。”

(2).淳樸;天然。 漢 蔡邕 《盤銘》:“華蓋就用,以享嘉賔;內納其實,外若玄真。”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愉,淑穆玄真。” 晉 江統 《函谷關賦》:“覩浮偽於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3).玉的別名。 晉 葛洪 《抱朴子·仙藥》:“﹝《玉經》﹞又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極。’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

(4).即 玄真子 。 清 錢謙益 《鄒孟陽六十序》:“子將買舟湖上,弋風釣月,與 玄真 、 天隨 為侶。” 清 曹寅 《漁灣》詩:“ 玄真 倘來游,留此待晨晞。”詳“ 玄真子 ”。

養真

修養、保持本性。 晉 夏侯湛 《抵疑》:“方將保重嗇神,獨善其身,玄白沖虛,仡爾養真。” 唐 孟郊 《寄張籍》詩:“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明 唐順之 《載迭前韻二首贈蓮渠》:“養真人伴鶴,寄傲屋如舟。”

石門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借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時自 四川盆地 通向 雲貴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 四川省 高縣 境內的 石門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賓 ,南抵 雲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處。 唐 與 南詔 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陝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東漢 的《石門頌》、 北魏 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隔斷

(1) a 把一個結構(如房屋、房間或圍欄)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開

(2) 用分隔物(如牆)把…分成幾部分

塵路

布滿塵土的道路。亦以喻塵俗。 南朝 齊 王融 《謝竟陵王示法制啟》:“翔慧燭於昏塗,灑法水於塵路。” 唐 趙嘏 《過噴玉泉》詩:“兩京塵路一雙鬢,不見玉泉千萬秋。” 唐 曹唐 《洛東蘭若歸》詩:“又歸何處去,塵路日蒼蒼。”

玉簾

(1).玉飾的簾。亦用作簾的美稱。 五代 齊己 《送節大德歸闕》詩:“晨光金殿里,紫氣玉簾前。”

(2).比喻瀑布。 宋 王沂孫 《摸魚子》詞:“玉簾寒翠痕微斷,浮空清影零碎。”

(3).指 廬山 玉簾泉 。 清 方文 《廬山玉簾泉》詩:“遠望始匹練,近觀如細絲;所以名 玉簾 , 谷簾 寧勝茲。”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不曾

(1)

 

沒有,從來就沒有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2)

 

亦作“未曾”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詩詞推薦

天寶洞·其二原文_天寶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