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原文

一副精神托筆端,寫來惟與故人看。

少年裘馬邀名易,老大文章問世難。

宋玉有情空作賦,班超何日正登壇。

近來稚子皆能武,爭市龍駒答繡鞍。

詩詞問答

問:《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什見寄因答四韻·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一副

一對

一副眼鏡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筆端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裘馬

輕裘肥馬。形容生活豪華。語出《論語·雍也》:“ 赤 之適 齊 也,乘肥馬,衣輕裘。” 朱熹 集註:“言其富也。”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儐從皆珠玳,裘馬悉輕肥。” 宋 陸游 《風入松》詞:“十年裘馬 錦江 濱,酒隱紅塵。萬金選勝鶯花海,倚疏狂驅使青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其視彼都人士,裘馬麗都,林齋幽靘,珊珊玉珮,冉冉衣香。”

邀名

求取好的名聲。 漢 王充 《論衡·自然》:“ 堯 則天而行,不作功邀名,無為之化自成。”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不慕權於城市,豈邀名於屠肆。”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弁證·泰山沒字碑》:“今史載封禪而無文可知矣。且 始皇 立石頌德,邀名後世,安知不如 晉 人一樹於山,一沉於水。”

大文

(1).宏大的文章,偉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傳》:“涉歷經史,有才思,雖不為大文,所有詩詠,大致清遠。”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為巨製大文,而授受誦習焉。”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人若讀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則不徒近詩,且自與人生會。”

(2).謂繁盛的文飾。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溫麗瓊臺,密華承寢;當戶之縠,大文之錦。”

章問

猶章聞。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司空潁川韓稜》:“上令 興 負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章問洶赫,父子湮沒。”

世難

當世的災難、禍亂。《三國志·蜀志·劉焉傳》:“ 焉 內求 交阯 牧,欲避世難。”《周書·周惠達傳》:“嘗使至 洛 , 魏孝武 與 惠達 語及世難。”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 秦 關。” 明 劉基 《次韻和劉彥箕<憶山中>篇》:“世難有身空自累,詩成無鴈倩誰將?”

宋玉

戰國 時 楚 人,辭賦家。或稱是 屈原 弟子,曾為 楚頃襄王 大夫。其流傳作品,以《九辯》最為可信。《九辯》首句為“悲哉秋之為氣也”,故後人常以 宋玉 為悲秋憫志的代表人物。又傳說其人才高貌美,遂亦為美男子的代稱。 唐 張鷟 《遊仙窟》:“華容婀娜,天上無儔;玉體逶迤,人間少匹。輝輝面子,荏苒畏彈穿;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 韓娥 宋玉 ,見則愁生; 絳樹 青琴 ,對之羞死。” 宋 周邦彥 《紅羅襖·秋悲》詞:“ 楚 客憶江蘺,算 宋玉 未必為秋悲。” 明 陳所聞 《閨思》曲之一:“銷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緣獨怨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若非 宋玉 牆邊過,定是 潘安 車上來。”

有情

(1) 指男女互相傾慕的感情。也指普通的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2) 有意思、有趣

曲外有情

班超

(32-102)東漢大將、外交家。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隨竇固出擊北匈奴獲勝。又奉命出使西域,幫助西域各族擺脫匈奴的束縛和奴役,使“絲綢之路”重又暢通。後被任命為西域都護。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至今波斯灣而歸。他在西域活動三十一年,使西域與內地的聯繫更加密切。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登壇

(1).登上壇場。古時會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昔 張景明 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 韓牧 讓印,主人得地。”《文選·陸倕<石闕銘>序》:“命旅致屯雲之應,登壇有降火之祥。” 李善 註:“登壇,祭天也。”《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然而杜門不用,登壇受譏。” 李善 註:“《江表傳》曰:‘ 權 既即尊位,請會百官,歸功 周瑜 ……’然登壇,即位之時也。”《後漢書·獻帝紀》“皇帝遜位, 魏王 丕 稱天子” 李賢 注引 晉 袁曄 《獻帝春秋》:“乃為壇於 繁陽 故城, 魏王 登壇,受皇帝璽綬。”《晉書·謝安傳》:“及 宋 受禪, 謝晦 謂 劉裕 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 謝益壽 奉璽紱。’”《史記·淮陰侯列傳》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詩:“位重登壇後,恩深弄印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建牙吹角不聞喧,三十登壇眾所尊。”

(2).走上講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始弘就館之禮,即受登壇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禪師》詩:“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師。”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種事物開始出現。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種外來的舊理想;現在‘經驗’既已登壇,自然株連著化為妄想。”

近來

現時期或剛過去的時期

稚子

幼兒;小孩子

稚子繞膝

龍駒

(1).指駿馬。 南朝 陳 徐陵 《驄馬驅》詩:“白馬號龍駒,雕鞍名鏤衢。”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祗收壯健勝鐵甲,豈因格鬭求龍駒。”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請纓倜儻,僇長鯨龍泉射芒;死綏慨慷,斬 蚩尤 龍駒快驤。” 郭沫若 《題畫贈朝鮮同志》詩:“龍駒一日行千里,國運升恆亦如此。”

(2).喻豪傑之士。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七:“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唐 崔璐 《覽皮先輩盛制因作十韻以寄用伸款仰》:“ 襄陽 得奇士,俊邁真龍駒。”

(3).喻英俊少年。參見“ 龍駒鳳雛 ”。

詩詞推薦

  • 李端叔見寄次韻

    秦觀宋代〕君文豪贍無與儔,使我吟諷忘離憂。浩如沅湘起陽侯,翻星轉日吞數州。華章藻句饒風力,頃刻朱紅迷畛域。一班
  • 狗馬辭

    楊維楨元代〕狗有烏龍癘馬有的盧,的盧徇主兮烏龍食奴。於呼交之借兮無解,孤之託兮無嬰。吁嗟烏龍兮狗之解,吁嗟的盧兮
  • 諶祜宋代〕造物未嘗私化外,英雄何事老隆中。
  • 茉莉花

    王右丞宋代〕欹煙裛露暗香濃,曾記瑤台月下逢。萬里春回人寂寞,玉顏知復為誰容。香嚴童子沈薰鼻,姑射仙人雪作膚。誰向
  • 石竹子

    賈仲名元代〕鼉鼓鼕鼕聲和凱。縷管輕輕音韻諧。女直家筵會實難賽。直吃的梨花月上來。
  • 贈江上老人

    方乾唐代〕潭底錦鱗多識釣,未投香餌即先知。欲教魚目無分別,須學揉藍染釣絲。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齊唐宋代〕載水寒流對軒檻,桃源深逕入漁樵。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五首·其三

    石寶明代〕秋江一望無際,山色坐來滿衣。黃蝶花間獨宿,林梢紅葉時飛。
  • 送馬武

    張方平宋代〕才命相憎不相併,古來達者齊其中。此君寂寞年雖暮,靈府崢嶸事甚雄。韝上鷹飢思掠草,車傍驥老尚追風。丈夫
  • 鬼門關

    范成大宋代〕天作隴頭石闕,人言要隔塵樊。百年會須作鬼,無事先穿鬼關。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為茂林老乘獨舟四句

    陳著宋代〕海浪如山不著帆,任風吹去渺茫閒。誰知緣法有到處,少茂林泊處深山。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杜山自遣

    戴復古宋代〕世事茫茫心事灰,眾人爭處我驚回。閉門不管花開落,避俗唯通燕往來。富貴在天求不得,光陰轉地老相催。平生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興四首

    於石宋代〕屋上青山屋下雲,清泉為鏡石為屏。客來問我謀生計,一卷家傳相鶴經。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夏旅中五首

    楊公遠宋代〕早起窗前擁弊裘,鬢毛蕭散冷颼颼。葵榴花發已雲夏,竹樹風生卻似秋。驟雨乍晴雙港漲,宿雲初斂四山幽。客懷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
  • 德壽寺再疊庚子詩韻

    乾隆清代〕庚子戊申閱八載,班禪追憶此來朝。闡宗似彼真無二,祝嘏嘉其不憚遙。談偈梵宮元理契,拜膜藩部眾誠翹。化身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劉獻之

    林同宋代〕百行孝為首,諸人儻未知。下帷空自苦,躡屩竟何裨。
  • 滿江紅·拂拭殘碑

    文徵明明代〕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
  • 記夢

    陸游宋代〕夢遊異境不可識,翠壁蒼崖立千尺。樓台縹緲出其上,揮手直登無羽翼。門楣扁牓作八分,奇勁非復人間跡。主人
  • 上王丞相十界心圖頌

    釋遵式宋代〕無象無名杳莫尋,強將名象測幽深。憑斯會解還相背,舍此他求轉自沉。鷲嶺殷勤親付囑,龍門愷悌好知音。仍聞
  • 如夢令

    王哲元代〕九六舒張瑩氣。上下沖和溉濟。周匝普流通,正顯道尊德貴。經緯。經緯。欲放瓊苞寶卉。
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原文_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