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寄山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靜寄山房原文

山館別清舒,山房臨靜寄。

無過一溪隔,過橋數武至。

歲久庭樹喬,雨後樹陰翠。

葉蟬無躁音,藻魚有潛意。

率足靜以觀,而寓寄之致。

詩詞問答

問:靜寄山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靜寄山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九

參考注釋

山館

(1).山中館驛。 唐 李郢 《送劉谷》詩:“郵亭已送徵車發,山館誰將候火迎。”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況繡幃人靜,更山館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頓成兩處孤眠。”

(2).山中的宅舍。 清 顧炎武 《攝山》詩:“徵君舊宅此山中,山館孱顏往蹟空。” 清 吳敏樹 《寬樂廬記》:“﹝老友 郭建林 ﹞亦數數來余家山館共朝夕,言笑不倦。”

清舒

清爽舒服。《藝文類聚》卷一引 晉 湛方生 《風賦》:“亦有飄泠之氣,不疾不徐,飀飀微扇,亹亹清舒。” 陳登科 《活人塘》九:“ 劉根生 喝了兩碗米湯,心裡好像清舒了一大半。”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軾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靜寄

優閒地寄寓、依託。 晉 陶潛 《停雲》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 宋 陸游 《漁隱堂獨坐至夕》詩:“三尺桐絲多靜寄,一樽玉瀣足幽欣。”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過橋

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七:“ 區細 和 區卓 捧著 區桃 的靈牌,到門口外面去‘過橋’。橋是竹枝紮成的,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一座叫金橋,一座叫銀橋。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樂章來,師姑們齊聲念唱。每唱一節,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才告辭回家。”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樹陰

由樹葉提供的遮蔽陽光的地面

無躁

不要性急。 唐 韓愈 《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僕之所為,少安無躁。” 宋 陸游 《東軒》詩:“湖海片帆先已具,少安無躁待秋來。”

詩詞推薦

靜寄山房原文_靜寄山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