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了卻塵囂問大還,寒花清晝自閒閒。
蒼顏不老霜前色,臥雪齋頭亦小山。
詩詞問答
問:《題叢桂長春圖壽袁景庵(錄一)》的作者是誰?答:李如榴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如榴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如榴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刪韻
2. 錄一
參考注釋
了卻
了結;辦理好
這就了卻了我的一樁心事
塵囂
指人世間的煩擾、喧囂
借門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陶潛《桃花源詩》
大還
(1).謂全軍撤回。《左傳·襄公十四年》:“ 伯游 曰:‘吾令實過,悔之何及,多遺 秦 禽。’乃命大還。”
(2).即大遷,日至於女紀之稱。《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 悲谷 ,是謂餔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參見“ 大遷 ”。
(3).大還丹。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赫然稱大還,與道本無隔。” 唐 馬湘 《詩》之二:“時人若覓長生藥,對景無心是大還。” 清 馮桂芬 《和朱蘭坡師重遊頖宮元韻》:“朗鑒無花推眼老,大還有藥駐顏童。”
(4).死之婉稱。 宋 樓鑰 《宜人楊氏輓詞》詩:“一昨聞微恙,寧知竟大還。”
寒花
亦作“ 寒華 ”。寒冷時節開放的花。多指菊花。 晉 張協 《雜詩》:“寒花發黃采,秋草含緑滋。”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唐 李頎 《送李回》詩:“千巖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明 湯潛 《衲子道明雲瀆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兒子中偕看有詩二首子亦興發詩以招之》:“蘿門何處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後栽。”
清晝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 宋 楊萬里 《題望韶亭》詩:“ 嶧山 桐樹半夜鳴, 泗水 石頭清晝躍。” 清 王貴一 《觀仲儒熹儒煮茗》詩:“薰風破微炎,細雨灑清晝。”
自閒
(1).亦作“ 自閒 ”。悠閒自得。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閒。”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宋 蘇轍 《南齋竹三絕》之一:“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閒。” 明 高攀龍 《夏日閒居》詩:“問君何所為?無事心自閒。”
(2).謂自設防範。《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致位顯處,以直自閒,夫嘗苟辭氣悅人。” 郭沫若 《<虎符>附錄·寫作緣起》:“但在故事裡卻絲毫嗅不出這樣的氣息,足見得他們很能以禮自閒,我在劇中也就寫成了這樣。”
見“ 自閒 ”。
蒼顏
(1).蒼老的容顏。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蒼顏白髮,頽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清 孫枝蔚 《病》詩:“已識蒼顏瘦,何勞明鏡窺。”
(2).蒼翠之色。 宋 曾鞏 《冬望》詩:“長松夾樹蓋十里,蒼顏毅氣不可迴。” 清 孫枝蔚 《水嘆》詩之二:“古人心如雨中山,久雨益復識蒼顏。”
臥雪
《後漢書·袁安傳》“後舉孝廉” 李賢 注引 晉 周斐 《汝南先賢傳》:“時大雪積地丈餘。 洛陽 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 袁安 門,無有行路,謂 安 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 安 僵臥。問何以不出。 安 曰‘大雪人皆餓,不宜乾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又 三國 魏焦先 亦有“臥雪”故事。 晉 皇甫謐 《高士傳·焦先》:“後野火燒其廬, 先 因露寢,遭冬雪大至, 先 袒臥不移,人以為死,就視如故。”後遂以“臥雪”為安貧清高的典實。 唐 皇甫曾 《酬鄭侍御秋夜見寄》詩:“ 袁公 方臥雪,尺素及柴荊。”
齋頭
指書齋。 清 黃景仁 《答仇一鷗和韻》:“逢君陌上鞭雙控,醉我齋頭被共眠。”
小山
文體名。 漢 王逸 《<楚辭·招隱士>解題》:“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鹹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參見“ 大山小山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叢桂長春圖壽袁景庵(錄一)原文_題叢桂長春圖壽袁景庵(錄一)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