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甘書屋原文
向汲山泉飲而甘,書屋味甘名以此。
竹爐茗碗設妥帖,試而烹斯偶一耳。
偶一之故室三間,露台十家產愧矣。
雖然乃更有進焉,味甘敢忘味苦彼。
詩詞問答
問:味甘書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味甘書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山泉
山地湧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書屋
供讀書的房子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竹爐
亦作“ 竹罏 ”。一種外殼為竹編、內安小缽、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之一:“易簡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宋 韓駒 《夜與疏山清公對語因設果供戲成長句》:“竹罏篝火曲木牀,烏柏為燭楓脂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熏坑》:“時當冬月,坑火初燃……所費無多。 江 南柴灶, 閩 楚 竹爐,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遊惠山》詩:“竹爐未改前番火,松石強如我輩頑。”
妥帖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貼 ”。1.穩當;合適。 晉 陸機 《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南齊書·文學傳·陸厥》:“岨峿妥怗之談,操末續顛之説。”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貼,業術無傾敧。”《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小人們商議,不如教他寫一紙靠身文書,方才妥帖。” 朱自清 《背影》:“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
(2).安定。 唐 杜甫 《故司徒李公光弼》詩:“擁兵鎮 河 汴 ,千里初妥貼。”《資治通鑑·唐德宗貞元元年》:“ 泌 曰:‘易帥之際,軍中煩言,乃其常理, 泌 到,自妥貼矣。’” 清 陳維崧 《 * ·上巳陰雨慨然成詠》詞:“賓朋妥貼,心情安頓。”
(3).平靜,寧靜。 唐 陸龜蒙 《奉和太湖詩·初入太湖》:“斯須風妥怗,若受命平秩。” 宋 史達祖 《醉落魄》詞:“江痕妥貼,日光熨動黃金葉。”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門前山妥帖,窗外竹橫斜。”
(4).齊備,停當。《英烈傳》第四七回:“正在安置妥貼,只聽一聲炮響喨,即便同時發作起來。”《老殘遊記》第十九回:“一一安排妥帖。” 魯迅 《而已集·再談香港》:“十箱書收拾妥帖,至少要五點鐘。”
偶一
偶爾一次;次數極少的
這兩年很難再遇上他,偶一碰到,也只是打個招呼而已
露台
(1) 〈方〉∶曬台
(2) 露天高台,也指露天戲台、舞台
家產
家庭的全部財產
繼承家產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忘味
忘記美味。多形容沉浸於優美音樂中的精神狀態。語本《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漢 班固 《幽通賦》:“ 虞 《韶》美而儀鳳兮, 孔 忘味於千載。” 唐 張鷟 《遊仙窟》:“一時忘味, 孔丘 留滯不虛;三日繞樑, 韓娥 餘音是實。” 宋 王禹偁 《大合樂賦》:“若非審音以知政,安能制禮而作樂,聽之忘味,佞邪之道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