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寥泉再用宋韓淲韻原文
玉局熟蒙莊,數典秋水清。
參寥名此泉,疑始寄遙情。
始既已成疑,色何妨謂聲。
笑我每品泉,錙銖較重輕。
去道益遠矣,對斯生愧明。
然而請進之,無非天一生。
詩詞問答
問:參寥泉再用宋韓淲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參寥泉再用宋韓淲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
2. 向嘗制銀斗較量各處名泉就其輕重以別等差詳見向所作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
參考注釋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蒙莊
指 莊周 。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彼 蒙莊 兮何人!予獨累嘆而長吟。”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七:“快哉《逍遙遊》, 蒙莊 真達生。”參見“ 蒙吏 ”。
數典
歷舉典故。《鏡花緣》第八十回:“近日還有一種數典的,終日拿著類書查出許多。” 章炳麟 《辨詩》:“詩又與議奏異狀,無取數典, 鍾嶸 所以起例,雖 杜甫 媿之矣。”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五篇:“惟於小説又復論學説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則博識多通又害之。”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參寥
(1).《莊子》中虛擬的人名,寓意虛空高遠。《莊子·大宗師》:“ 玄冥 聞之 參寥 , 參寥 聞之 疑始 。”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云:“參,高也。高邈寥曠,不可知也。” 鄧溥 《玄想》詩之二:“秋魂逍遙遊,夢見居 兜率 。 參寥 聞 疑始 ,乃入寥天一。”
(2).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智果寺 , 宋 僧 參寥子 卜居於此,故稱。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新堤舊井各無恙, 參寥 、 六一 豈念吾。” 清 孫枝蔚 《新歲寄懷王季鴻游浙中》詩:“泉水他時照鬢鬚, 參寥 、 六一 肯忘吾。”自註:“ 參寥 、 六一 ,皆泉名。”
遙情
高遠的情思。 晉 陶潛 《游斜川》詩:“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 元 袁裒 《求志賦》:“寄遙情於沖漠兮,將弭節乎藝圃。” 明 劉基 《吊岳將軍賦》:“寄遙情於悲歌兮,識忘親之不臧。”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我每
我們。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感蒙賞賜,我每就此吃飯。”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三折:“ 老包 姓兒仯,盪他活的少,若是不容咱,我每則一跑。”《水滸傳》第五回:“莊客道:‘可奈這箇和尚要打我每。’”
錙銖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
重輕
(1).謂加重刑於輕罪。《商君書·去強》:“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
(2).指重與輕、高與下。 漢 賈誼 《新書·六術》:“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 宋 曾鞏 《王君俞哀辭》:“其為辭章可道,恥出較重輕,漠然自如。”
(3).謂品題、評論。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公 元祐 時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諸公卿,率有標目殆徧也,獨於 司馬溫公 不敢有所重輕。”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如鄙不肖,曷足為公重輕。”
(4).指對全局有重大影響;關係全局的重要因素。《新唐書·裴度傳》:“其威譽德業比 郭汾陽 ,而用不用常為天下重輕。” 宋 歐陽修 《乞出第一札子》:“蓋以執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為重輕。” 清 錢謙益 《送張處士思任赴遼東參謀序》:“ 劇孟 , 雒陽 博徒耳, 吳 、 楚 之際, 亞夫 得之如一敵國。 張元 、 吳昊 之徒,曳石署書,以撼中國,而卒棄之為 西夏 用。布衣處士之能為人國重輕何如也?”
(5).猶重視;重要。《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 孝公 曰:‘有 楚 不必有 齊 。寡人流離萬死之餘,幸社稷不隕,得從末歃為榮,何足重輕,而褻此簡牘為耶?’”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我們這民族如是比 馬雅 人還要劣等,那就讓他死盡也無多大的重輕,然而這民族卻是世界上的選民。”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無非
不外;沒別的
他無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一生
整個生命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