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鐮原文
北方寒早多晚禾,赤莖烏粒連山阿。
霜餘日薄熟且過,脆落不耐揮刈何。
因物制器用靡他,田夫已見伐長柯。
一鉤偃月鐮新磨,置之叉頭行兩砣。
仍加修杖雙眉蛾,推擁捷勝輪走坡。
左捩忽若持橫戈,原頭積穗雲長拖。
秋成助斂知時和,欲充糲食無飢魔。
北風捲地翻長河,此時鐮也收加多,試向田翁雲此歌。
詩詞問答
問:推鐮的作者是誰?答:王禎
問:推鐮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王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參考注釋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極的方向
(2) 特指中國黃河以北的地區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輸》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資治通鑑》
晚禾
晚稻。 唐 劉長卿 《登古長城歌》:“白楊蕭蕭悲故柯,黃雀啾啾爭晚禾。” 唐 劉禹錫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詩:“鵲噪晚禾地,蝶飛秋草畦。”
連山
(1).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賈公彥 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唐 韓愈 《毛穎傳》:“﹝ 蒙恬 ﹞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連山》、《歸藏》,簡編並沒。”
(2).連綿的山嶺。 南朝 梁 吳均 《至湘洲望南嶽詩》:“重波淪且直,連山糾復紛。”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宋 蘇轍 《同王適賦雪》:“重樓復閤爛生光,絶澗連山漫不見。”
(3).滿山。 唐 盧綸 《春日臥病示趙季黃》詩:“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清 王凱泰 《台灣雜詠》:“好竹連山覺筍香,馬蹄入市許先嘗。”
(4).見“ 連山眉 ”。
日薄
(1).類似日蝕的一種現象。古謂日光為陰氣所掩蔽。《宋書·五行志五》:“ 晉孝懷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炤皆黃。案《河圖》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蝕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為日薄。雖非日月同宿,時陰氣盛,掩薄日光也。占類蝕。’”
(2).日色暗淡。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詩:“日薄風景曠,出歸偃前簷。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錢仲聯 集釋引 朱熹 考異:“‘薄’,或作‘落’。今詳語勢,但如 白樂天 所謂‘旌旗無光日色薄’耳。”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日薄雲昏,煙霏露滴,負勁節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明 邵璨 《香囊記·設祭》:“你看那戰場風景,真箇好悽慘,只見日薄風悲,草枯蓬斷。”
(3).傍晚,天色將黑之時。《新唐書·王琚傳》:“帝於 琚 眷委特異,豫大政事,時號‘內宰相’。每見閤中,視日薄乃得出。”
(4).日益澆薄。《宋史·選舉志二》:“ 寶祐 二年,監察御史 陳大方 言:‘士風日薄,文場多弊。’”
不耐
不能。《禮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鄭玄 註:“耐,古書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張敷傳》:“ 文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 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 清 周亮工 《復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
(2).不願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
器用
(1) 指器皿用具
器用什物
(2) 兵器與農具
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國語》
(3) 才具;才幹
有膽略器用
(4) 比喻人才
國家之器用也。——漢·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
靡他
見“ 靡它 ”。
田夫
農夫。《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 唐 王駕 《夏雨》詩:“又作豐年望,田夫笑向人。”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舊病新瘥,於田畝間盡日與田夫閒話。”
一鉤
亦作“ 一鉤 ”。 1.一個鉤子。亦用於形容新月。 唐 韓偓 《雨村》詩:“雁行斜拂雨村樓,簾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詩:“一鉤窺隙月,數葉攪眠秋。” 元 貢師泰 《題丁元善鍊師陽明樓》詩:“丹光散作霞千縷,劒氣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滿天的星,一鉤細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
(2).漢字附在橫、豎等筆畫末端的一個筆畫。因成鉤形,故稱。
偃月
(1).橫臥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覽》卷四引 漢 京房 《易飛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稱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蘭盪》:“田畛細流,入池如偃月。”
(3).指額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認為極貴之相。《戰國策·中山策》:“其容貌顏色,固已過絶人矣;若乃其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鮑彪 註:“偃月,額骨。”《後漢書·皇后紀下·順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見後,驚,再拜賀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
(4).營陣名。《新唐書·突厥傳上》:“大將將兵,柄不得專,一曰為偃月,一曰為魚麗,三軍萬夫,環旋翔佯,愰駭之間,虜騎乘之。” 唐 方乾 《狂寇後上劉尚書》詩:“纔施偃月行軍令,便見台星逼座隅。”參見“ 偃月營 ”、“ 偃月陣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岳侯追封》:“雖懷 子儀 貫日之忠,曾無其福;卒墮 林甫 偃月 之計,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之十:“權臣坐 偃月 ,棄官如飄蓬。”參見“ 偃月堂 ”。
頭行
(1).頭頸。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二折:“半片席斜鋪在地下,兩塊磚掇在頭行。”
(2).指事情的開始部分。《水滸傳》第一一四回:“看官只牢記關目頭行,便知衷曲奧妙。”
(3).見“ 頭行人 ”。
眉蛾
女子的眉毛。 清 姚燮 《雙鴆篇》:“記妾雙眉蛾,為郎憔悴青不多。”參見“ 眉毛 ”。
推擁
由多人將某一人推之向前。《 * 詞話》第九四回:“眾軍牢不一時,推擁他到根前跪下。”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裡,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並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願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
橫戈
把戈橫拿著。多指作戰。 唐 杜甫 《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詩:“胡星墜 燕 地, 漢 將仍橫戈。”《舊唐書·馬璘傳》:“ 璘 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明 劉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詩之二:“中原豺虎正橫戈,天寒風急奈爾何?” 魯一同 《重有感》詩:“清酒 黃龍 約屢訛, 珠江 瘴海日橫戈。”
原頭
(1)
(2) 昆蟲胚胎的部分,由口前葉和第一口後體節所組成
(3) 原始節足動物的頭部,相當於感覺器官而與較高級形態的頭部取食部分相區別,大概相當於環節動物的口前葉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時和
天氣和順。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聖逢其危。”《宋書·文帝紀》:“今因四表無塵,時和歲稔,復獲拜奉舊塋,展罔極之思。” 唐 崔鉉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糲食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妾夸布服糲食。”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臥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聞侯之夫人亦樂於糲食敝衣,與侯所嗜好無異。”
北風
(1) 從北方吹來的風。亦指寒冷的風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強北風或德克薩斯以及墨西哥灣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樣的風
(3)
(4) 一種強北風,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風
長河
(1) 大河。特指黃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2) 銀河
(3) 比喻漫長的歷程
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相對真理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田翁
老農夫。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詩:“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唐 杜荀鶴 《題田翁家》詩:“田翁真快活,婚嫁不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