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公權入洛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送董公權入洛原文

蹉過名園百五期,眼前穀雨未為遲。

好麾席上鐵如意,拚醉花前金屈卮。

塵土毋辭久行役,簿書何計得追隨。

河南耆舊俱冥寞,試問如今更有誰。

詩詞問答

問:送董公權入洛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送董公權入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董公權入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蹉過

錯失;錯過。《朱子語類》卷一一五:“操,則便在這裡;若著力去求,便蹉過了。” 明 李贄 《羅近谿先生告文》:“ 羅先生 今茲來,慎勿更蹉過!恐此老老矣,後會難可再也。” 清 趙翼 《羅浮紀游》詩:“假使遇此老,不為親勘破,應貽平生恨,謂異人蹉過。”

百五

寒食日。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宋 程先 《鎖窗寒·有感》詞:“嘆嘉會難逢,少年幾許?紛紛沸鼎,負了青陽百五。”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二折:“今日正百五寒食,上墳的都是同鄉共里。” 清 納蘭性德 《鞦韆索·淥水亭春望》詞之一:“悠揚撲盡風前絮,又百五,韶光難住。”一說,寒食日在冬至後的一百零六天,故稱“百六”。參見“ 一百五日 ”、“ 百六 ”。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農舍

(2) 目前,當前或面臨

眼前的問題

穀雨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四月19、20或21日

穀雨之日,萍始生。——《時訓》

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李群玉詩集·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

席上

(1).筵席之上首。《禮記·燕義》:“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乾 《江南聞新曲》詩:“席上新聲花下杯,一聲聲被拍聲催。”《西遊補》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誤路程,便詳醉欲嘔。”參見“ 席下 ”。

(3).指儒學。《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註:“清靜,謂道家也;席上,謂儒也。”《南史·隱逸傳下·馬樞》:“束名實則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虛則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談》一書。詳“ 席珍 ”。

鐵如意

鐵制的爪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武帝 , 愷 之甥也,每助 愷 。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 愷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 以示 崇 ; 崇 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 昭遠 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 諸葛亮 。” 清 吳偉業 《過中峰禮蒼公塔》詩之三:“空懸鐵如意,落日講堂開。” 清 無名氏 《帝城花樣·春姍傳》:“諸名士方且搖玉柄麈尾,擎鐵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雞。”參見“ 如意 ”。

金屈卮

亦作“ 金曲卮 ”。亦作“ 金屈巵 ”。1.酒器。 唐 孟郊 《勸酒》詩:“勸君金曲卮,勿謂朱顏酡。” 唐 李賀 《浩歌》:“箏人勸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問誰?” 王琦 匯解:“金屈巵,酒器也。據《東京夢華録》云:‘御筵酒盞,皆屈巵如菜碗樣而有把手。’此 宋 時之式, 唐 代式樣,當亦如此。” 唐 於武陵 《勸酒》詩:“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金 元好問 《芳華怨》詩:“勸君滿酌金屈巵,明日無花空折枝。”

(2).指形類金屈卮的花。 元 洪希文 《水仙花》詩:“月明夜色玉連鎖,露冷秋莖金屈巵。”

塵土

細小的土灰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詩·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賈公彥 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唐 戴叔倫 《將巡郴永途中作》詩:“行役留三 楚 ,思歸又一春。”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

(2).泛稱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憂庵記》:“余好游,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 郁達夫 《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詩:“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簿書

(1).記錄財物出納的簿冊。《周禮·天官·小宰》“八曰聽出入以要會” 漢 鄭玄 註:“要會,謂計最之簿書。” 宋 蘇軾 《謝秋賦試官啟》:“方將區區於簿書米鹽之間,碌碌於塵埃箠楚之地。” 清 劉大櫆 《乞捐輸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幾何,其已用及未用幾何,登之簿書,歲終會計。”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說:上官如雲,過客如雨,簿書如山,錢穀如海,朝夕趨陳檢點,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書簿冊。《漢書·賈誼傳》:“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 唐 李紳 《宿越州天王寺》詩:“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 明 李東陽 《再哭體齋迭見慰哭子韻》:“山斗正懸天下望,簿書長繞病中身。”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憲駕經臨,自當遠接,只因簿書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追隨

(1)

(2) 仿效前人的事跡

(3) 跟隨

經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

河南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耆舊

年高望重者。《漢書·蕭育傳》:“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説。” 元 虞集 《蘇武慢》詞:“空自笑 洛下 書生, 襄陽 耆舊,夢底幾時曾見。” 清 方苞 《白雲先生傳》:“當是時, 三楚 、 吳 、 越 耆舊,多立名義,以文術相高。” 鄭澤 《壬子秋日作詩奉呈》:“煌煌《邱》與《索》,淵粹惟耆舊。先生守遺經,清風淡儒素。”

冥寞

(1).謂死亡。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之三:“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寞。” 唐 白居易 《過敷水》詩:“ 秦氏 雙蛾久冥寞, 蘇臺 五馬尚蜘蟵。”

(2).指死者。《後漢書·張奐傳》:“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憐,壹惠咳唾,則澤流黃泉,施及冥寞,非 奐 生死所能報塞。”參見“ 冥漠 ”。

(3).指陰間。《舊唐書·劉鄴傳》:“﹝ 李德裕 ﹞傾以微累,竄於遐荒,既迫衰殘,竟歸冥寞。”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還生人中,而久處冥寞?”

(4).猶冥寂,玄默。 唐 岑參 《文公講堂》詩:“豐碑文字滅,冥寞不知年。” 宋 蘇轍 《題王生畫三蠶蜻蜓》詩之二:“一飽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金 吳激 《夜泛渦河龍潭》詩:“圖經記父老,冥寞年歲多。”

(5).幽深貌。 唐 杜甫 《萬丈潭》詩:“青溪含冥寞,神物有顯晦。” 唐 李商隱 《井泥四十韻》:“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6).指蒼天。 唐 楊巨源 《別鶴》詩:“雄飛戾冥寞,此意何由傳。”

(7).廣漠無際貌。 明 夏邦謨 《思友賦寄楊用修》:“謇廓落而冥寞兮,阻容與以優遊。”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詩詞推薦

送董公權入洛原文_送董公權入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