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至湖口

作者:陳小庭 朝代:元代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

大孤大孤何渺茫,小孤誰說嫁彭郎。

鞋山對面四十里,屹立宛在湖中央。

行轉清江過湖口,波濤如此今何有。

天公助我半帆風,江神勸汝一杯酒。

詩詞問答

問:大孤山至湖口的作者是誰?答:陳小庭
問:大孤山至湖口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三

參考注釋

渺茫

(1) 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2) 煙波遼闊的樣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小孤

山名。在 江西 彭澤縣 北 長江 中,與 大孤山 遙遙相對。 清 吳偉業 《盪子失意行贈李雲田》詩:“ 小孤 白浪惡,腸斷征帆收。”參見“ 小姑 ”。

彭郎

江西彭澤縣大江中的大小孤山附近江側的澎浪磯,宋代民間將“孤”訛作“姑”,將“澎浪”訛作“彭郎”,於是便有彭郎為小姑婿的傳說

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鞋山

即 江西 九江 大孤山 的別稱。山形似鞋,故稱。 明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九江府》:“ 大孤山 在府東南四十里……西面洪濤,一峯獨聳。 唐 顧況 云:‘ 大孤山 盡 小孤 出’,蓋 彭澤 之 小孤山 與此山相望也。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 明 初 陳友諒 敗於 康郎山 ,欲退保 鞋山 ,即此。”參見“ 大孤山 ”。

對面

(1)

(2) 對門

他就住在對面

(3) 當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 正前方

楊志卻待要回言,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水滸傳》

屹立

高聳挺立,比喻堅定不動搖

巍然屹立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鐃吹響清江,懸旗出長嶼。”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見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公助

①共同資助:社會~。②國家資助:這是一座民辦~的學校。

帆風

疾風,暴風。

江神

傳說中的江水之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作三石人立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月峽猿啼,江神牛鬭。” 宋 楊萬里 《仲冬詔追造朝供尚書郎職舟行阻風清泥》詩之三:“江神風伯戰方酣,北浪吹翻總向南。”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

詩詞推薦

  • 人壽至耄期

    陸游宋代〕人壽至耄期,如位至王公;非以德將之,往往不克終。非必皆大惡,過取固多凶。吾今垂九十,追逐民眾中。筋骸
  • 頌古四十八首

    釋慧開宋代〕俱胝鈍置老天龍,利刃單提勘小童。巨靈抬手無多子,分破華山千萬重。
  • 詠華林書院

    錢易宋代〕旌表華林盛,儒官寄翠微。科名新伯仲,孝行舊光輝。雲影陰書幌,松花濕道衣。自慚方試吏,爭得去忘機。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_大孤山至湖口的賞析_古詩文
  • 楊花落

    楊巨源唐代〕北斗南回春物老,紅英落盡綠尚早。韶風澹蕩無所依,偏惜垂楊作春好。此時可憐楊柳花,滎盈艷曳滿人家。人家
  • 送梵才上人歸天台

    皇甫泌宋代〕昔在童蒙歲,學禮暨詩書。肅肅秉庭訓,罔敢甯斯須。積習將一紀,心目多勤劬。本此修拙辭,階之登仕途。得以
  • 搴芳書屋

    乾隆清代〕清閒步曲徑,書屋得幽偏。古樹敷今蔭,秋風易夏緣。蛩聲細鼓吹,峰色朗帷筵。六藝饒芳潤,於茲漱以搴。
  • 書通鑑續編宋主答徐鉉事

    乾隆清代〕藝祖志一統,命師伐江南。卑辭徐鉉來,稱如事父嚴。父子而兩家,不可何待占。緩師復遣求,論辨徒詹詹。榻側
  • 無題

    唐寅明代〕小院疏枝襯日西,階前俯首莫沉迷。碎紅風裡堅心守,銜綠檐頭遠景啼。踱步鞋痕師稟氣,居身境界辟新蹊。古今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_大孤山至湖口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武夷五首

    白玉蟾宋代〕芳草暗分流水綠,老松剛借遠山青。獨拈鐵笛溪頭立,吹與洞中仙子聽。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_大孤山至湖口的賞析_古詩文
  • 偈二十七首·其七

    釋紹隆宋代〕眼裡不著沙,耳里不著水。堪笑老俱胝,無端豎一指。
  • 龍門岩

    張伯玉宋代〕未到子陵台,先見龍門石。萬物鎮群峰,闖然聳雙壁。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門闢。樵童走深徑,魚戶掩沈碧。白道
  • 和張相公太原山亭懷古詩

    韓察唐代〕公府政多暇,思與仁智全。為山想岩穴,引水聽潺湲。軒冕跡自逸,塵俗無由牽。蒼生方矚望,詎得賦歸田。
  • 正仲思歸作篆畦今夜月十詩非篆畦月乃雁蒼月

    舒岳祥宋代〕篆畦今夜月,初出五更頭。清旭輝相映,餘光淡未收。煙消江樹出,霞弄市嵐浮。憶昔趨丹陸,雞人唱曉籌。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_大孤山至湖口的賞析_古詩文
  • 五首·其四

    石寶明代〕花落簾櫳自好,水歸溪澗空寒。窮達早知有命,不須待詔長安。
  • 南歌子

    向滈宋代〕路盡湘江水,人行瘴霧間。昏昏西日度嚴關。天外一簪初見、嶺南山。北雁連書斷,新霜點鬢斑。此時休問幾時還
  • 讀白樂天集

    王令宋代〕北邙山下一孤墳,流落三千綺麗文。後世聲名高白日,當年榮利等浮雲。屏除憂憤歸禪寂,消遣光陰在酒醺。若使
  • 披莽·其二

    李之世明代〕仄仄魚鱗徑,疏疏虎眼籬。藥移他地本,柳剩去年枝。忌俗刪其偶,蠲繁割所私。莫言閒閒事,調劑有時宜。
  • 題釣台

    潘檉宋代〕蟬空未必似羊裘,出處當時已熟籌。但得諸公依日月,不妨老子臥林丘。英雄陳跡千年在,香火空山萬木秋。自笑
  • 題唐寅山水人物畫冊十幀·其十·歸旅

    乾隆清代〕覓宿鳥栖楓桕穩,趁歸人恨路途長。晉昌筆底饒禪偈,為悟匆匆名利場。
  •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張栻宋代〕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畝。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
大孤山至湖口原文_大孤山至湖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