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思大禪師塔(福嚴)原文
巋然七十二峰秀,靈骨溫溫色尚新。
我若等閒開坐具,阿師無地著渾身。
詩詞問答
問:禮思大禪師塔(福嚴)的作者是誰?答:釋月澗
問:禮思大禪師塔(福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禮思大禪師塔(福嚴)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2. 福嚴
參考注釋
巋然
高高挺立而顯得穩固的樣子
巋然不動
巋然獨存
七十二
古以為天地陰陽五行之成數。亦用以表示數量多。《史記·封禪書》:“古者封 泰山 禪 梁父 者七十二家,而 夷吾 所記者十有二焉。”《玉台新詠·古樂府詩<相逢狹路間>》:“入門時左顧,但見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 唐 李白 《梁甫吟》:“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清 魏源 《三湘棹歌·蒸湘》:“水復山重行未盡,壓來七十二峰影。”
靈骨
(1).稱仙人的軀體。 南朝 梁 江淹 《雲山贊·陰長生》:“ 陰君 惜靈骨,珪壁詎為寳。日夜明山側,果得金丹道。” 胡之驥 匯註:“《列仙傳》:‘ 陰長生 ,從 馬明生 受金液神丹,乃入 華陰山 合金液,不樂升天,但服半劑為地仙。’”
(2).指悟道的先天素質。 宋 張商英 《護 * 》:“在僧俗中亦必宿有靈骨,負逸群超世之量者方能透徹。”
(3).指龜甲。古代用以占卜,故稱。《藝文類聚》卷七五引 南朝 宋 顏延之 《大筮箴》:“無惰爾儀,靈骨有知。”
(4).指佛舍利。 明 劉績 《霏雪錄》:“舍利,按佛書雲,室利羅或設利羅。此雲骨身,又雲靈骨,即所謂遺骨分,通名舍利光明。”
溫色
(1).溫和的容顏。《後漢書·鄧訓傳》:“ 訓 雖寬中容眾,而於閨門甚嚴,兄弟莫不敬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溫色。”
(2).指玉的柔潤色澤。 唐 白居易 《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崔中丞》:“白玉慚溫色,朱繩讓直辭。”
等閒
(1) 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閒。——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4) 無端;平白地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 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開坐
猶開列。 宋 范仲淹 《奏乞揀選往邊上屯駐兵士》:“仍乞指揮諸路部署司,將去年秋後差到屯駐駐泊,並今後差到兵士,並依此揀選施行訖,逐旋開坐聞奏。”《元典章·台綱一·內台》:“如是實有寃枉,即開坐事因,行移元問官司,即早歸結改正。” 明 張居正 《擬日講儀註疏》:“臣等謹查照累朝事例,酌擬儀注,開坐上請,伏乞聖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阿師
稱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爭敢輒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 宋 范成大 《寶現溪》詩:“躍珠本具眼,聊共阿師戲。”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邂逅 雲中 老阿師,里人許我話 劉 雷 。”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渾身
全身
嚇得渾身發抖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禮思大禪師塔(福嚴)原文_禮思大禪師塔(福嚴)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