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復來七日得初辛,祈谷躬親舉首春。
撻伐安邊虔吁貺,歸降耆武鑒攄寅。
授終僂指三年近,慎始銘心歷歲申。
惕若捧盈增敬謹,敢稱惟已受恩頻。
詩詞問答
問:《上辛日祈谷禮成述事用昨年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七
2. 前歲秋廓爾喀復擾藏界命福康安統率勁旅聲罪致討實非得已是以上年次辛祈谷對越之下仰祈降遣昭鑒曲直夏間官兵七戰七捷彼即膽落悔罪吁使入貢現與元正朝會實感上蒼垂鑒衷誠耳
參考注釋
祈谷
古代祈求穀物豐熟的祭禮。《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孔子家語·郊問》:“則又祈穀於上帝。”
躬親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舉首
(1).抬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軾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松鼠。”
(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 漢 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 弘 為舉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鼂錯 對策,蔚為舉首。”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其詞奧衍,有 漢 唐 之遺風,進御一讀,遂為舉首。” 明 張居正 《答藩伯吳小江書》:“公以卓行清望,為天下舉首。”
(3).檢舉,告發。《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城內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疋;有收養不報者,鄰里舉首,首人給賞如數。” 清 林則徐 《速戒鴉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
(4).首領。《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棄去,適 潁州 ,為紅軍(指紅巾軍)舉首。”
撻伐
原指迅速討伐,後來泛指征討
撻彼殷武,奮伐 荊楚。——《詩·商頌·殷武》
大張撻伐
安邊
安定邊境。《漢書·趙充國傳》:“選擇良吏知其俗者捬循和輯,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 唐 權德輿 《送靈武范司空》詩:“上略在安邊, 吳 鉤結束鮮。” 宋 蘇軾 《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制》:“迨予踐祚之初,首發安邊之策。假我號令,成汝奸謀。”
歸降
投降
僂指
屈指而數;屈指。《荀子·儒效》:“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數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記》:“僂指計之,誠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歲十萬人出此關,僂指來歸十無四。”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此類可歌文,尤不勝僂指,紅簫鐵板,異曲同工已。”
慎始
一開始就慎重。《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漢 賈誼 《新書·胎教》:“故君子慎始。” 清 李漁 《慎鸞交·待旦》:“此生既能慎始,必能全終。”
銘心
銘文
歷歲
經過一年;超過一年。《戰國策·趙策一》:“夫用百萬之眾,攻戰踰年歷歲,未見一城也。”《後漢書·孔融傳》:“ 日磾 隨從,周旋歷歲。” 唐 韓愈 《歐陽生哀辭》:“不見 詹 久者,惟 詹 歸 閩 中時為然;其他時與 詹 離,率不歷歲。”
敬謹
恭謹。 漢 董仲舒 《郊事對》:“陛下祭,躬親齋戒沐浴,以承宗廟,甚敬謹。” 唐 袁郊 《甘澤謠·懶殘》:“ 李公 愈加敬謹,惟拜而已。” 宋 文天祥 《與贛縣許權縣書》:“有司敬謹,莫重於獄,後世苟簡,幾以民命為戲。” 魯迅 《而已集·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我們是遲暮了,並未參與過先前的事業,於是有時就不過敬謹接收,又成了一種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
受恩
受到恩惠。 漢 劉向 《說苑·復恩》:“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受恩益大,顧己益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斷沒個不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