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三首·其一原文
嚴冬天雨雪,寒氣薄人體。
方朝尚偃臥,匝蔽窗戶里。
自分衣裳單,白頭忘櫛洗。
飢叩誰家門,愁憶何王醴。
萬慮一身並,郁若魚亡水。
天子御北辰,安知窮村士。
溝壑日為鄰,歲莫亦云巳。
詩詞問答
問:感懷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吳應雷
問:感懷三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嚴冬
極冷的冬天
天雨
天降雨。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宋 有富人,天雨牆壞。”
寒氣
(1) 低溫狀況;寒性
寒氣太重
(2) 寒冷的氣;冷的氣流
寒氣透心涼
人體
人的肉體
人體解剖圖譜
偃臥
仰臥;睡臥
是夜荊公長吁短嘆,和衣偃臥,不能成寐。——《京本通俗小說》
窗戶
(1) 窗和門
(2) ( chuānghu)
(3) 房屋牆上通氣透光的裝置
自分
自料,自以為。《漢書·蘇武傳》:“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詔詩表》:“心離志絶,自分黃耇無復執珪之望。” 宋 陳亮 《書趙永豐訓之行錄後》:“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義之所在,不約而自隱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當是時, 馮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備任慘毒。”
衣裳
衣服的通稱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賣炭翁》
與衣裳。——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北辰
即北極星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窮村
僻遠的鄉村。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後百一方>序》:“窮村逈陌,遙山絶浦,其間枉夭,安可勝言!”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