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碧軒原文
水裔構文軒,其名曰湛碧。
碧待湛為澄,澄則碧呈色。
能所本相資,胥有為法格。
云何臻無為,軒弗言脈脈。
詩詞問答
問:湛碧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湛碧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二
參考注釋
水裔
水邊。《楚辭·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洪興祖 補註:“裔,邊也,末也。” 宋 蘇轍 《黃樓賦》:“棲流枿於喬木,遺枯蚌於水裔。” 明 楊士奇 《漢江夜泛》詩:“凝霜飛水裔,回飈盪微瀾。”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所謂世界不直進,常曲折如螺旋, * 小波,起伏萬狀,進退久之而達水裔。”
文軒
(1).華美的車子。《墨子·公輸》:“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轝,而欲竊之。”《後漢書·張衡傳》:“士或解裋褐而襲黼黻,或委臿築而據文軒者,度德拜爵,量績受祿也。”
(2).用彩畫雕飾欄桿和門窗的走廊。《文選·曹植<七啟>》:“爾乃御文軒,臨 洞庭 。” 李善 註:“文,畫飾也;軒,殿檻也。” 唐 王勃 《九成宮頌》:“ 阿房 秦 構,文軒五里。” 唐 吳少微 《怨歌行》:“綺窗蟲網氛塵色,文軒鶯對桃李顏。” 明 何景明 《十七夜月》詩之二:“仰見城西樓,迴光照文軒。”
湛碧
(1).水清綠之色。 唐 王勃 《乾元殿頌》:“霧壇凝紫,河宮湛碧。” 金 吳激 《夜泛渦河龍潭》詩:“淵沉三千丈,湛碧寒無波。” 明 楊士奇 《同蔡尚遠尤文度朱仲禮楊仲舉蔡用嚴游東山》詩:“方塘涵湛碧,喬林茂敷衍。”
(2).泛指青綠之色。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駐蹕山》:“前臨平原,曠若天井,湛碧難盡。”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四十八架塗有紅膏藥商標的轟炸機已經掉頭向東方飛去,被九十六具馬達在湛碧長空中擾動的熱浪已慢慢靜止下來。”
能所
佛教語。“能”與“所”相對,猶言主客觀。《大般若經》卷五六八:“作是思惟,所觀境界皆悉空無,能觀之心亦復非有,無能所觀二種差別,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壇經·機緣品》:“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套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召誥無逸》:“夫能所之異其名,釋氏著之,實非釋氏昉之也。其所謂能者即用也,所謂所者即體也, 漢 儒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思也,所謂所者即位也,《大易》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即己也,所謂所者即物也,《中庸》之已言者也。所謂能者人之弘道者也,所謂所者道之非能弘人者也, 孔子 之已言者也。” 薶照 《人民程度之解釋》:“蓋一切事物,有能即有所,能所固對待而不可離。”
本相
本來面目,原形。《朱子語類》卷七六:“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 清 李漁 《意中緣·送行》:“這規模看來,倒儼然像個男子,祇怕你那小腳兒跨不得大步,要露出本相來。”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都須褫其華袞,示人本相。”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現在頒發了土地證,富農的猙獰面目,又露了本相。”
有為法
佛教語。謂因緣所生、無常變幻的現象世界。《金剛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言脈
(1).謂診脈以治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至今天下言脈者,由 扁鵲 也。”
(2).猶言路。指向朝廷提出批評或建議的途徑。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襄陽始末》:“夫當人言洶洶,所幸眾言紛紛,古今所恃以立國於天地間者,獨有此一脈。言脈猶活,國脈其有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