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寺疊前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靈岩寺疊前韻原文

玉符祇苑由來久,岩有佛居合號靈。

豈必吳中八面塔,請看歷下五花亭。

松因摩頂今聽法,泉自渡杯古瀉渟。

別館近旁堪一宿,清虛端足謐神形。

詩詞問答

問:靈岩寺疊前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靈岩寺疊前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靈岩寺疊前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玉符

(1).玉制的信物。《史記·呂不韋列傳》:“ 安國君 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 宋 趙抃 《次韻程給事寓越廨宇有懷》:“言念玉符分鎮日,卻思瓊苑拜恩初。”

(2).特指玉質的魚形佩飾。 唐 王維 《恭懿太子輓歌》:“愷容金節護,冊命玉符新。” 趙殿成 箋註:“《唐六典》:隨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

祇苑

即祇園。 南朝 梁元帝 《僧正》詩:“舒金起祇苑,開筵慕肅成。” 明 張居正 《方廣寺宴坐次念庵先生韻並致仰懷》:“聽法過祇苑,皈心禮大悲。”參見“ 祇園 ”。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吳中

今 江蘇 吳縣 一帶。亦泛指 吳 地。《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 ,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故友 李觀 元賓 ,十年之前,示 愈 《別吳中故人》詩六章,其首章則吾子也。”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 吳中 何地,滿懷俱是離索。”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 余尉 ﹞詭辭以歲久剝落,將入 吳中 求國工裝之以獻。”

八面

(1).八張臉。 漢 焦贛 《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

(2).一物的八面。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

(3).八方。 唐 黃滔 《壺公山詩》:“八面峯巒秀,孤高可偶然。” 清 趙翼 《閒居讀書作》詩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當八面。”

五花

(1).見“ 五花馬 ”。

(2).五加皮的別名。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雷公炮炙論》:“五花者,五加皮也。葉有雄雌,三葉為雄,五葉為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五加》:“此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

(3).即五行陣。 清 洪棟園 《後南柯·伐檀》:“只要五花應節,四正相維,八陣非常,物情相制本陰陽,垤鳴雨至占卦象。”

摩頂

(1).見“ 摩頂放踵 ”。

(2).《法華經》謂 釋迦牟尼佛 以 * 付囑大菩薩時,用右手摩其頂。後為佛教授戒傳法時的儀軌。《法華經·囑累品》:“ 釋迦牟尼佛 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 摩訶薩 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作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 唐 張南史 《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西遊記》第四十回:“感蒙 觀世音菩薩 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

(3).指受戒出家。 清 李漁 《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自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

(4).撫摩頭頂,以示喜愛。 清 吳偉業 《病中別孚令弟》詩之十:“挽鬚憐尚幼,摩頂喜堪狂。”

渡杯

釋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晉 宋 時僧人,不知姓名。相傳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號曰 杯渡 。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神異·杯渡》。後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攜之物。 唐 蘇味道 《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企躅瞻飛蓋,攀游想渡杯。” 唐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詩:“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

別館

(1) 帝王在京城主要宮殿以外的備巡幸用的宮室;離宮別館

(2) 別墅

(3) 招待賓客的住所

近旁

附近的空間

一宿

(1).謂住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莊子·天運》:“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雖則在此一宿,我不殯葬他,誰人殯葬?”參見“ 一宿之行 ”。

(2).一夜。 漢 王充 《論衡·命義》:“聞 歷陽 之都一宿沉而為湖。”《敦煌曲子詞·樂世詞》:“霜多雨濕飛難進,慙借荒田一宿眠。”《紅樓夢》第二四回:“那天已是掌燈時候, 賈芸 吃飯,收拾安歇,一宿無話。” 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交通》:“誰的身子也不是鐵打的,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怎么能抗得了?”

清虛

(1).清淨虛無。《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且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傳》:“﹝ 王固 ﹞清虛寡慾,居喪以孝聞。”

(2).清潔虛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次夜,果出刀圭藥啖生。頃刻,洞下三兩行,覺臟腑清虛,精神頓爽。”

(3).太空;天空。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令抱翼之鳳,奮翮於清虛;項領之駿,聘跡於千里。” 唐 杜甫 《聽楊氏歌》詩:“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若使清虛無障礙,天孫不合阻銀河。”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離騷》:“讓超邁的精神在清虛中馳騁。”

(4).指月宮。 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七色花虯一聲鶴,幾時乘興上清虛。”

(5).指風露。 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神形

(1).精神與形體。《列子·楊朱》:“矜一時之毀譽,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後數百年中餘名,豈足潤枯骨?”《漢書·司馬遷傳》:“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神形蚤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神形雖殊,相與而化,內外誠異,渾為一體。”

(2).神仙之形體。 漢 蔡邕 《王子喬碑》:“棄世俗,飛神形,翔雲霄,浮太清。”

(3).指神像。《北史·隋紀上·文帝》:“詔毀壞偷盜佛及天尊像、岳鎮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

詩詞推薦

靈岩寺疊前韻原文_靈岩寺疊前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