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原文
盆梅棄可惜,試種岩之隈。
山中氣候遲,清和花始開。
瀟灑五出葩,因緣值我來。
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
一樹不為少,雪海何為哉。
白傅與林翁,假借聊相陪。
詩詞問答
問: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一
參考注釋
可惜
憐惜;愛惜
他不願吃那些零七八碎的東西,可惜那些錢。——老舍《駱駝祥子》
試種
試驗性地種植,以檢驗某個新品種的生長情況
試種水稻
氣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侯。亦泛指時令
氣候今年晚,濃霜始此回。——宋· 陸游《園中書觸目》
(2)
(3) 給定地區的天氣狀況和天氣發展所示的變動著的大氣狀態
一宮之內而氣候不齊。——唐· 杜牧《阿房宮賦》
(4) 一個團體或一個時期流行的傾向或環境條件
政治氣候
(5) 比喻結果或成就
成不了氣候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五出
猶五瓣。《太平御覽》卷十二引《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唐 楊炯 《梅花落》詩:“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宋 梅堯臣 《思歸賦》:“青芋連區,烏椑五出。”
因緣
(1) 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2) 緣分
他倆真有因緣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雅契
(1).十分契合。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 劉真長 之遠致,雅契高風。”
(2).交情。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垂雅契於長年,敘情交於累世。”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雖無雅契,特以同郡之故,醫療棺斂,寄攢遣發,皆一力任之。”
石材
(1).柱下石礎。《尚書大傳》卷四:“大夫有石材。” 鄭玄 註:“石材,柱下礩也。”
(2).石料,供建築或製造各種器具用的石質材料。 宋 蘇軾 《龍尾硯歌》:“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雪海
(1). 唐 代西北邊境地名。故址在前 蘇聯 境內,距 伊塞克湖 不到百里。 唐 岑參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四邊伐鼓 雪海 涌,三軍大呼 陰山 動。” 陳鐵民 等校註:“《西突厥史料》謂應指 乏驛嶺 上諸小湖。”《新唐書·西域傳下·康》:“出 安西 西北千里所,得 勃達嶺 ……北三日行度 雪海 ,春夏常雨雪。”
(2).廣闊深厚的積雪。 宋 陸游 《雪中登雲泉上方》詩:“滃滃雲堆上,茫茫雪海中。”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隨園詩話補遺》卷三引 清 陳岸亭 《憶梅》詩:“相思雪海應同漲,一笛江城忍便吹。”
(4).白色海濤。 唐 劉禹錫 《客有為余話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白傅
唐 詩人 白居易 的代稱。 白 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稱。 五代 齊己 《同光歲送人及第東歸》詩:“春官如 白傅 ,內試似 文皇 ( 唐太宗 )。”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之二:“ 白傅 閒游空誦句,拾遺窮老敢論親。” 清 袁枚 《續詩品·滅跡》:“ 白傅 改詩,不留一字。”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白傅 流風猶想像, 紫陽 遺愛未銷磨。”
假借
(1) 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假借於藏書之家。——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寬容
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