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潘子朋八十·其一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壽潘子朋八十·其一原文

結客中原八十秋,歸來三徑有菟裘。

砂求勾漏今非令,瓜種東陵舊是侯。

知有名山藏副墨,何妨姓字老滄洲。

詞壇幾見占仙籍,柱下華陽可共儔。

詩詞問答

問:壽潘子朋八十·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壽潘子朋八十·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壽潘子朋八十·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客中

謂旅居他鄉或外國。 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 襄水 上,遙隔 楚 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宋 戴復古 《泉南》詩:“客中歸未得,歲事漸相催。” 元 尹廷高 《客中秋社》詩:“社日傷心在客中,悽然涕淚落秋風。故鄉田土荒蕪盡,枉向他州説歲豐。”《紅樓夢》第五七回:“ 寳玉 道:‘也沒什麼要緊,不過我想著 寳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窩,又不可間斷,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實。’”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 中國 社會呢?客中 中國 書籍沒有,不用說現代的不能研究,就是歷史的都不成。於是決定回國一次。”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掛著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菟裘

地名。在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左傳·隱公十一年》:“ 羽父 請殺 桓公 ,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 菟裘 ,吾將老焉。”後因以稱告老退隱的居處。 宋 陸游 《暮秋遣興》詩:“買屋數間聊作戲,豈知真用作菟裘。” 元 耶律楚材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之四:“自料荒疏成棄物,菟裘歸計乞封留。”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九:“諒無 郗嘉賓 ,為我謀菟裘。”

勾漏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廣西 北流縣 東北。有山峰聳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為道家所傳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漢 置 勾漏置 , 隋 廢。《晉書·葛洪傳》:“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壽,聞 交阯 出丹,求為 勾屚 令。” 唐 杜甫 《為農》詩:“遠慚 勾漏 令,不得問丹砂。” 宋 楊億 《到郡滿歲自遣》詩:“無嫌 勾漏 僻,且得養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贈崔正誼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臨卭 彈緑綺。”

東陵

(1).《莊子·駢拇》:“ 伯夷 死名於 首陽 之下, 盜跖 死利於 東陵 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 伯夷 之是而 盜跖 之非乎!”後因以“東陵”代稱 跖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 南荊 之跋扈, 東陵 之巨猾。” 李善 註:“ 東陵 , 盜跖 也。” 清 錢謙益 《次韻徐叟文虹七十自壽》之四:“悠悠名利笑排場,屈指 東陵 更 首陽 。”

(2). 漢 邵平 的別稱。 唐 杜甫 《園人送瓜》詩:“ 東陵 跡蕪絶, 楚 漢 休徵討。園人非故侯,種此何草草!” 宋 周邦彥 《西平樂》詞:“重慕想、 東陵 晦跡, 彭澤 歸來,左右琴書自樂,松菊相依,何況風流鬢未華。”參見“ 東陵侯 ”。

(3).指東陵瓜。 晉 陸機 《瓜賦》:“東陵出於 秦 谷,桂髓起於 巫山 。”參見“ 東陵瓜 ”。

(4).複姓。相傳為 秦 東陵侯 邵平 之後。一說, 春秋 齊景公 時有人隱居 東陵 ,後以之為氏。見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二引 漢 應劭 《風俗通義》佚文。

有名

出名;名字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學家

副墨

(1).指文字,詩文。《莊子·大宗師》:“聞諸副墨之子。”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云:“文字是翰墨為之,然文字非道,不過傳道之助,故謂之副墨。” 宋 范成大 《次韻知府王仲行尚書鹿鳴燕古風》:“今晨梅驛動,副墨到衡宇。” 清 金農 《訪韋隱君用良山居》詩:“兩朝耆碩遺風邈,百氏菁華副墨傳。”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譬諸副墨之子,洛誦之孫,亦隨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

(2).副本。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真文忠公謚議》:“候稍閒,搜尋副墨,録以求教。”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山左金石志序》:“ 赤亭 亦有《益都金石志稿》,竝録之,得副墨。”參見“ 副本 ”。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姓字

姓氏和名字,猶姓名。《墨子·經說上》:“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銘誌教,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千軍隊里奪頭功。”《水滸傳》第六回:“不因這番比試,有分教,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千軍隊里奪頭功。”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詞壇

填詞界

詞壇故事

幾見

(1).謂見之不久。《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鄭玄 箋:“人君內善其身,外修其德,居無幾何,可以立功。猶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飾,丱然而稚,見之無幾何,突耳加冠為成人也。”

(2).何曾見,少見。 明 高攀龍 《講義·我未見好仁章》:“幾見好富貴的都好得來,惡貧賤的都惡得去……幾見有好仁而好不來,惡不仁而惡不去者。”

仙籍

(1).神仙之鄉。亦形容清幽之境。 唐 孟郊 《游韋七洞庭別業》詩:“ 崆峒 非凡鄉, 蓬瀛 在仙籍。”

(2).仙人的名籍。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明 袁宗道 《絕句》:“貧窮輒慕宦遊,將相更希仙籍。”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幸遊魂悔罪,已登仙籍。”

(3).古以科舉及第為登仙,因稱及第者的資格與名姓籍貫為仙籍。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詩:“仙籍共知推麗藻,禁垣同得薦嘉名。” 唐 李滄 《及第後宴曲江》詩:“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

柱下

(1).相傳 老子 曾為 周 柱下史,後以“柱下”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註:“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 漆園 之義疏。”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莫怪新來白髮,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龔自珍 《邵子顯校刊<婁東雜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劉 ,媲柱下,儲以俟後聖。”

(2). 周 秦 置柱下史,後因以為御史的代稱。《漢書·張蒼傳》:“﹝ 張蒼 ﹞ 秦 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 顏師古 註:“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獨孤及 《張侍御寫真圖贊》:“執法柱下,分形畫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從初服者六年。” 清 錢謙益 《左匯序》:“侍御起家為刑官,今方執法柱下。”參見“ 柱下史 ”。

(3).借指藏書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宮、柱下,固冊府禮樂之淵渚,師友講習之林囿也。”

詩詞推薦

壽潘子朋八十·其一原文_壽潘子朋八十·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