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塘放鴨·其三原文
隱映蘆洲是鴨洲,一群唼喋逐波流。
勝他霜信勞長路,飢餓瀟湘夜雨秋。
詩詞問答
問:蘆塘放鴨·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蘆塘放鴨·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蘆塘放鴨·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六
參考注釋
隱映
掩映
奇花異卉互相隱映
一群
(1).表數量。用於成群的人或動物。 北周 庾信 《奉答賜酒》詩:“野人相就飲,山鳥一群驚。” 唐 杜甫 《得房公池鵝》詩:“ 房相 西亭鵝一群,眠沙泛浦白於雲。”《兒女英雄傳》第九回:“算一群逃難的,還是算一群拍花的呢?”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一群搶東西的強盜!”
(2).古國名。《晉書·四夷傳·裨離等十國》:“ 一群國 去 莫汗 又百五十日,計去 肅慎 五萬餘里。其風俗土壤並未詳。”
唼喋
形容魚或水鳥吃食的聲音,也指魚或水鳥吃食
唼喋青藻,咀嚼菱藕。——司馬相如《上林賦》
波流
(1).水流;支流。 漢 劉向 《說苑·雜言》:“錯吾軀於波流,而吾不敢用私。”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崔圓》:“是日風色恬和,波流靜謐。” 清 惲敬 《<姚江學案>書後》二:“此皆議論之時,枝葉波流偶然相及,非為學之本源。”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兩岸較逼,波流洶湧。”
(2).隨波逐流。比喻世事的變化。《莊子·應帝王》:“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郭象 註:“變化頽靡,世事波流,無往而不因也。”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週遊當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膚,隨波流,搴枝葉而已也。”
(3).形容目光流轉。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頎身玉立,慧眼波流。”
霜信
(1).霜期來臨的訊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則來。白雁至則霜降, 河北 人謂之‘霜信’, 杜甫 詩云:‘故國霜前白雁來’,即此也。” 胡道靜 校證:“白雁非普通之白化個體,而為另一獨立雁種,蓋今稱‘雪雁’者是。” 金 元好問 《藥山道中》詩之二:“白雁未銜霜信過,青林閒送雨聲來。”
(2).霜期。 元 薩都剌 《三益堂芙蓉》詩:“只恐 淮 南霜信早,絳紗籠燭夜深看。” 清 厲鶚 《九月十三夜月》詩:“江聲喧歲稔,霜信壓秋殘。”
長路
遠路。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敦煌曲子詞·菩薩蠻》:“唯念離別苦,努力登長路。”《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途間一人頭戴氈笠,身背皮囊,滿身灰塵,是個慣走長路的模樣。”
飢餓
餓
免於飢餓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