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井原文
顏城數眼井,井井號東坡。
坡仙若不來,其如此水何。
點嘗任去取,水味亦靡它。
舌本失其據,耳與口傳訛。
白龍與金粟,兼此無乃多。
圖經爭不定,碑碣空嵯峨。
品藻生風雲,棄置則岩阿。
世人夢不醒,徒為雙井魔。
詩詞問答
問:東坡井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東坡井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參考注釋
井井
(1).潔淨不變貌。《易·井》:“往來井井。” 王弼 註:“不渝變也。” 孔穎達 疏:“此明性常井井,絜靜之貌也。往者來者皆使潔靜,不以人有往來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來井井也。” 唐 羊滔 《游爛柯山》詩:“路期訪道客,游衍空井井。”
(2).形容整齊,有條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楊倞 註:“井井兮,良易之貌;理,有條理也。”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田疇井井,滿目桑麻。” 明 何焯 《義門讀書記·史記上》:“三事錯綜成文,語脈復井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八:“蜘蛛結網,野蜂營窩,雖則條理井井,本能突顯……然而人的構築,胸中早有成竹,以此特異於昆蟲。”
(3).象聲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呂琪》:“ 琪 納涼軒下,隱聞井中井井之聲不絶。”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坡仙
宋 蘇軾 號 東坡居士 ,文才蓋世,仰慕者稱之為“坡仙”。 宋 張矩 《應天長》詞:“換橋渡舫,添柳護堤, 坡仙 舊跡今續。” 金 元好問 《奚官牧馬圖息軒畫》詩:“奚官有知應解笑,世無 坡仙 誰賞音。”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發生一次衝突,這一天是過不去的
其如
怎奈;無奈。 唐 劉長卿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詩:“雖欲少留此,其如歸限催。”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愛,其如鏡里花顏改。”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將人殺死,怎教兄弟埋。”
去取
捨棄或保留;取捨
決定去取
水味
指食用的水產。 宋 梅堯臣 《送李康伯赴武當都監》詩:“遙知絶戎事,水味有槎頭。”
靡它
亦作“ 靡佗 ”。亦作“ 靡他 ”。謂無二心。《詩·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 晉 潘岳 《寡婦賦》:“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佗。” 唐 杜甫 《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詩:“雄筆映千古,見賢心靡他。”
舌本
舌根;舌頭。《晉書·殷仲堪傳》:“每雲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宋 陸游 《貧甚賣常用酒杯作詩自戲》:“生時不肯澆舌本,死後空持酬墳土。” 清 趙翼 《啖荔戲書》詩:“端陽才過初嘗新,酸澀猶教舌本縮。” 沉鈞儒 《寥寥集·趺坐詩》:“潑案茶香翻舌本,繞檐嵐翠壓眉端。”
傳訛
亦作“ 傳譌 ”。傳聞非實。 元 吳師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紀游》詩:“瑤池 漢 殿語茫昧,遂使世俗猶傳訛。”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序》:“著《扶風傳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車》幽恠之所為,庶不致傳譌於後世云爾。”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然而從此更傳訛下去。”
白龍
(1).傳說中白色的龍。《墨子·貴義》:“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 唐 孫處士 《送青城丈人酒》詩:“深羨 青城 好洞天,白龍一覺已千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三年,麟見 永泰 ,白龍見 卭江 。”《清史稿·災異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陽 白龍見。”
(2).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詩:“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 宋 朱熹 《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鬱藍天。”
(3).神話中的河神。
(4).傳說 伏羲 時的刑官名。《唐律疏議·名例序》:“昔白龍白雲,則 伏犧 軒轅 之代。”
(5).即 白龍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見行人畏 白龍 ,遙聞公主愁黃鶴。” 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 白龍 。”參見“ 白龍堆 ”。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無乃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
圖經
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題酸棗縣蔡中郎碑》詩:“不向圖經中舊見,無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徐漢玉》:“行至 來賓縣 ,得圖經,視之, 唐 嚴州 也。”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中》:“辨疆域者有圖經, 摯虞 以作畿服經也。”
爭不
怎不。 後蜀 鹿虔扆 《思越人》詞:“苦是適來新夢見,離腸爭不千斷?” 宋 柳永 《洞仙歌》詞:“嘉景,向少年彼此,爭不雨沾雲惹?”
碑碣
碑刻的統稱
荊楚碑碣皆協所書。——《南史·顏協傳》
嵯峨
形容山勢高峻
故園不可見,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頂嵯峨
怪石嵯峨
品藻
品評;鑑定。《漢書·揚雄傳下》:“爰及名將尊卑之條,稱述品藻。” 顏師古 註:“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質。”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如 班 氏之《古今人表》者,唯以品藻賢愚,激揚善惡為務爾。” 宋 梅堯臣 《次答黃介夫七十韻》:“好論古今詩,品藻笑 鍾嶸 。” 章炳麟 《論式》:“人自以為 楊鎦 ,家相譽以 潘 陸 。何品藻之容易乎?”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棄置
扔在一邊,廢棄
一個棄置的香菸盒
岩阿
山的曲折處。 漢 王粲 《七哀詩》:“山崗有餘映,巖阿增重陰。”《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之二》:“川氣冒山嶺,驚湍激巖阿。” 呂良 註:“巖阿,山曲也。” 宋 歐陽修 《伊川獨游》詩:“巖阿誰可訪,興盡復空還。” 清 許承欽 《石竺山》詩:“坐想洪荒初,神 禹 未開鑿,汎濫沒巖阿,雲巢棲海若。”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宋· 周敦頤《愛蓮說》
不醒
(1).神志不清;失去知覺。《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待他睡去,用水噴在他面上,他便昏迷不醒。”《西遊補》第十一回:“﹝小童兒﹞忽然見了 行者 ,七竅流紅,驚仆不醒。”
(2).謂處於熟睡狀態。 錢鍾書 《圍城》二:“明天找個旅館,睡它個幾天幾晚不醒,船上的機器鬧得很,我睡不舒服。”
(3).不記得。 唐 裴鉶 《傳奇·裴航》:“女曰:‘ 裴郎 不相識耶?’ 航 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女曰:‘不憶 鄂 渚同舟回而抵 襄 漢 乎?’”
雙井
(1).古地名。在今 江西省 修水縣 西。為 宋 詩人 黃庭堅 ( 山谷 )家鄉。 宋 黃庭堅 《公擇用前韻嘲戲雙井》:“萬仞峯前 雙井 塢,婆娑曾占早春來。”
(2).借指 黃庭堅 。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 山谷 晚年作日録,題曰《家乘》……後百餘年, 史衛王 當國,乃有得之以獻者, 衛王 甚珍之。後 黃伯庸 帥 蜀 ,以其為 雙井 之族,乃以贐其行。”
(3).茶葉名。 宋 代 洪州 雙井鄉 所產。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上:“臘茶出於 劍 建 ,草茶盛於兩 浙 。兩 浙 之品,日注為第一。自 景祐 已後, 洪州 雙井白芽漸盛,近歲製作尤精。”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未數日注卑,定知雙井辱。” 宋 蘇軾 《西江月·茶》詞:“龍焙今年絶品,谷簾自古珍泉。雪芽雙井散神仙。苗裔來從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