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麗正門策馬觀稼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出麗正門策馬觀稼原文

北界今年幸,時暘復時雨。

秋來氣倍爽,雲間淨碧宇。

策馬一觀稼,未出十日許。

助長見山田,翼翼芃禾黍。

苗秀秀而實,一如魯論語。

此後願多晴,晶陽暴與與。

鞭轡覺生疏,老至壯過去。

因悟為學方,自強莫辭苦。

詩詞問答

問:出麗正門策馬觀稼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出麗正門策馬觀稼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碧宇

(1).青天。 元 陳樵 《夜闌曲》:“碧宇星迴夜漫漫,靈蕪煙暖重熏薦。”

(2).指華美的建築物。 元 吳萊 《雙林寺觀傅大士頂相舍利及耕具故物》詩:“青檮並聳碧宇上,落葉散到人家村。”《歧路燈》第七回:“這一路紺宮碧宇,古柏虬松,亦復不少,煞是好看。”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觀稼

觀看莊稼。《周禮·地官·司稼》:“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下出斂灋。” 唐 羅隱 《暇日有寄姑蘇曹使君兼呈張郎中郡中賓僚》詩:“湖邊觀稼雨迎馬,城外犒軍風滿旗。”《宋史·禮志十六》:“五月二日,﹝ 太宗 ﹞出 南薰門 觀稼,召從官列坐田中,令民刈麥,鹹賜以錢帛。”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助長

幫助成長;促使增長

言過其實的吹捧文章大大地助長了這位青年作者的自高自大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翼翼

(1) 恭謹的樣子

小心翼翼

(2) 整齊有秩序的樣子

疆場翼翼

(3) 茂盛眾多的樣子

(4) 飛翔的樣子

翼翼飛鸞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一如

完全一樣

魯論

即《魯論語》。《論語》的 漢 代傳本之一。相傳為 魯 人所傳,是今本《論語》的來源之一。《漢書·藝文志》:“傳《魯論語》者, 常山 都尉 龔奮 、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丞相 韋賢 魯扶卿 、前將軍 蕭望之 、 安昌侯 張禹 ,皆名家。 張氏 最後而行於世。”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序錄》:“ 漢 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 魯 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傳《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家。 張禹 所傳《論語》,以《魯論》為本,既傳於世,故後世又稱《論語》為《魯論》。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愈 ( 韓愈 )既死, 籍 ( 張籍 )祭詩有‘《魯論》未訖注,手跡今微茫’,則知 愈 晚年嘗註《論語》未訖而絶筆。” 明 吳騏 《塞下曲》:“為言侍子今無恙,初在京師讀《魯論》。” 清 趙翼 《午睡》詩:“少小讀《魯論》,晝寢懲昏頽。”

此後

從這以後,今後。《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後知過必改。”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與與

(1).繁盛貌。《詩·小雅·楚茨》:“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鄭玄 箋:“黍與與,稷翼翼,蕃廡貌。” 漢 張衡 《南都賦》:“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穀蕃廡,翼翼與與。”

(2).威儀合度貌。《論語·鄉黨》:“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邢昺 疏:“與與,威儀中適之貌。既當君在之所,故恭敬使威儀中適,不敢解惰也。” 唐 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襃衣危冠,與與如也。”

(3).猶豫不決貌。《老子》“與兮若冬涉川” 漢 河上公 註:“舉事輒加重慎,與與兮若冬涉川,心猶難之也。”《淮南子·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

鞭轡

鞭子和馬籠頭。借指隨從效力。《舊唐書·封常清傳》:“ 常清 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 王闓運 《上巡撫惲侍郎書》:“至於降輿輦執鞭轡,禮士於敝廬,屈尊於窮巷,則皆難之。”

生疏

(1) 不熟悉

咱們初到江北,那真是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姚雪垠《李自成》

(2) 不熟練

他的英文有點生疏了

(3) 疏遠,關係不親密

多年不來往,我們的關係生疏了

過去

(1)

(2) 用在動詞後,表示反面對著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3) 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

他氣得昏死過去

(4) 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

你這么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5) 用在動詞後,表示離開或經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6)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么也凶不過去她

為學

做學問;治學。《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為學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其事業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許地山 《東野先生》:“他從不苟且,為學做事都很認真。”

自強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圖強。《楚辭·九章·懷沙》:“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史記·留侯世家》:“上雖苦,為妻子自彊。” 唐 李鹹用 《送人》詩:“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宋史·董槐傳》:“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彊,去離塵垢,排輿言而弗淪於俗囿者也。”

詩詞推薦

出麗正門策馬觀稼原文_出麗正門策馬觀稼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