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魏廷珍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賜魏廷珍原文

高年引養客,向日弼諧卿。

鶴髮猶然健,葵心不改傾。

遂初孫著作,樂志仲高平。

別後今三載,刪裁可就成。

詩詞問答

問:賜魏廷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賜魏廷珍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賜魏廷珍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高年

(1) 上了年紀的人

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然則於鄉里先耆文,奉高年,古之道也。——《漢書·武帝紀》

(2) 年老歲數大(高年道士)

(3) 經過許多年(高年陳釀)

引養

長養;奉養。《書·梓材》:“引養引恬。” 孔穎達 疏:“能長養民,能安民。” 宋 葉適 《上蔡先生祠堂記》:“ 偕 三子,無衣食,替人承符,引養老母。”

向日

(1) 往日;從前

向日所議非小女,原是舍甥女。——《玉嬌梨》

(2) 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弼諧

謂輔佐協調。《書·皋陶謨》:“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孔 傳:“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 孔穎達 疏:“聰明者自是己性,又當受納人言,使多所聞見,以博大此聰明,以輔弼和諧其政。” 晉 盧諶 《贈劉琨》詩:“弼諧靡成,良謀莫陳。” 唐 杜甫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弼諧方一展,班序更何躋。”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主簿廳記》:“然後可移之於郡,用是道佐佑長吏,則 龔 黃 循良之政可待也,復可移之於國,用是道弼諧帝皇,則 堯 舜 雍熙之化可致也。” 明 李贄 《初潭集·君臣二》:“ 唐待制 肅 與 丁晉公 為友,宅又相對, 丁 將有弼諧之命, 唐 遂遷居州北。”

鶴髮

白髮。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關齋夜賦四城門·第三賦南城門老》:“鶴髮辭軒冕,鮐背烹葵菽。” 唐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詩:“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張仲老 把他的童顏愈見漲紅起來,星眼愈見睜圓起來,鶴髮似乎有要直豎的形勢。”

猶然

(1).舒遲貌。《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釋:“猶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莊子·逍遙遊》:“ 宋榮子 猶然笑之。” 陸德明 釋文:“ 崔 李 云:‘猶,笑貌。’”

(3).尚且。《史記·遊俠列傳》:“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節壽詩》:“世變節義如輕塵,男子猶然況婦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張勝 的心,死後猶然相從。”《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對料絲燈﹞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6).仍然如此。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鎮雜記·秦皇島》:“﹝ 秦皇 ﹞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葵心

(1).葵菜的菜心。 宋 道潛 《次韻子瞻飯別》:“鈴閣追隨半月強,葵心菊腦厭甘涼。”

(2).葵花向日而傾,比喻嚮往思慕之心。 唐 元稹 《有酒》詩之四:“葵心傾兮何向,松影直而孰明。”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望窮海表天還遠,傾盡葵心日愈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蒲劍何須試,葵心未肯差。”

遂初

(1).早先;以前。 漢 蔡邕 《協和婚賦》:“考遂初之原本,覽陰陽之網紀。”一本作“ 邃初 ”。

(2).遂其初願。謂去官隱居。《晉書·孫綽傳》:“﹝ 孫綽 ﹞少與 高陽 許詢 俱有高尚之志。居於 會稽 ,游放山水,十有餘年,乃作《遂初賦》以致其意。” 宋 徐鉉 《寄江都路員外》詩:“縣齋曉閉多移病,南畝秋荒憶遂初。” 元 劉詵 《和許中立》:“有賦堪懲咎,無成託遂初。” 清 梅庚 《送大兄南還》詩:“故鄉自足林泉趣,最荷君恩許遂初。”

著作

(1) 撰述。古代專指撰寫詩文,包括文學與學術作品

(2) 運用創造才能或經過創造性努力而產生的作品

樂志

舊時紀傳體史書中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記》有《樂書》,《晉書》、《宋書》、《南齊書》等有《樂志》,《隋書》、《舊唐書》有《音樂志》,《漢書》、《新唐書》、《元史》則與禮合併為《禮樂志》。

愉悅心志。《戰國策·趙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國 ,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 晉 潘尼 《安石榴賦》:“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

高平

隆起而平坦。《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毛 傳:“言廣厚也。高平曰陸,大陸曰阜。”

刪裁

刪除。《後漢書·張曹鄭傳論》:“ 鄭玄 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蕪,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

就成

造就,養成。《後漢書·張晧傳》:“今皇太子春秋方始十歲,未見保傅九德之義,宜簡賢輔,就成聖質。”

詩詞推薦

  • 船回過德清

    張鎡宋代〕溪平如簟不織紋,夕陽紅葉參差分。蘆邊孤篷飯炊芹,風力引上縈長雲。天將此意慰所欣,我倦不飯興自醺。思懶
  • 官宅

    白居易唐代〕紅紫共紛紛,祗承老使君。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水色窗窗見,花香院院聞。戀他官舍住,雙鬢白如雲。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立春日

    曹松唐代〕春飲一杯酒,便吟春日詩。木梢寒未覺,地脈暖先知。鳥囀星沈後,山分雪薄時。賞心無處說,悵望曲江池。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舟次小年

    李之世明代〕晚泊清江思悄然,風沙石瀨咽涓涓。客邊沽酒逢殘臘,雨里迎春到小年。疏磬忽傳紅葉寺,荒村多住白蕪煙。覺來
  • 古興

    常建唐代〕漢上逢老翁,江口為殭屍。白髮沾黃泥,遺骸集烏鴟。機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風吹釣竿折,魚躍安能施。白水
  • 贈司馬群實

    張載宋代〕二龍閒臥洛波清,今日都門獨烏行。願得賢人均出處,始知深意在蒼生。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湖山十景三潭印月

    王洧宋代〕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鑑開匳水接天。橫玉叫云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 村樂

    黃敏求宋代〕桑樹鳴雞深巷犬,南山磵水北山雲。五侯門地人如沸,誰識村中樂是君。
  • 送魏舍人仲甫為蘄州判官

    徐鉉唐代〕從事蘄春興自長,蘄人應識紫微郎。山資足後拋名路,蓴菜秋來憶故鄉。以道卷舒猶自適,臨戈談笑固無妨。如聞
  • 寄裴仲謨

    黃庭堅宋代〕交遊書二十年,書義等親書骨書。風雨漂我巢,公亦未有屋。寄聲來問安,足音到空谷。我家輦轂下,薪桂炊白玉
  • 寄閻記室

    譚用之唐代〕織錦歌成下翠微,豈勞西去問支機。未開水府珠先見,不掘豐城劍自輝。鰲逐玉蟾攀桂上,馬隨青帝踏花歸。相逢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浯溪二首

    蔣孝忠宋代〕我宋中原二百州,版圖漸入掌中收。只今更辦河清頌,勒向燕然最上頭。
  • 隰桑

    佚名先秦〕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隰桑有阿,其葉有幽。
  • 寄桂帥

    劉崇龜唐代〕碧幢仁施合洪鈞,桂樹林前倍得春。莫戀此時好風景,磻溪不是釣漁人。
  • 除夜共蔣力父有秋宿南浦館

    王邁宋代〕客里逢年酒半醺,篝燈課送窮文章。對休共聽巴山雨,入夢休思巫峽雲。好整衣冠朝北闕,新栽桃李屬東居。平明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趙孟堅宋代〕枯梅一樹半斜欹,繞匝行行欲詠詩。忽覿季難遺墨在,西風吹淚滿髯絲。
  • 奉酬魯望夏日四聲四首平聲

    皮日休唐代〕塘平芙蓉低,庭閒梧桐高。清煙埋陽烏,藍空含秋毫。冠傾慵移簪,杯乾將餔糟。翛然非隨時,夫君真吾曹。
  • 李賀唐代〕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小游仟詞

    武衍宋代〕天風吹上碧嶙峋,鸞鶴聲清草木薰。金闕玉樓行欲遍,卻攜明月出紅雲。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 台城路(為湖天賦)

    張炎宋代〕扁舟忽過蘆花浦。閒情便隨鷗去。水國 * ,虹橋問月,西子如今何許。危欄謾撫。正獨立蒼茫,半空飛露。倒影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
賜魏廷珍原文_賜魏廷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