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奣岩

作者:張綬 朝代:宋代

題奣岩原文

岩口呀然向日開,小橋飛入勢縈迴。

幽深自可逃煩暑,況有寒泉石下來岩,而作是詩。通判邵州劉蒙、鄱陽進上周遘同游。元祐四年三月十二日。)。

詩詞問答

問:題奣岩的作者是誰?答:張綬
問:題奣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奣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2. 自註:權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公事張綬,被旨督捕邵、永蠻寇,師次小奣虛,嘗至岩下,愛其幽深,而未為好事者所稱,乃命名奣(烏猛切

參考注釋

呀然

(1).張口貌;張開貌。 唐 孫樵 《書田將軍邊事》:“吾嘗伺其來,朔風正嚴,緩步坦途,日次一舍,固已呀然汗矣。” 宋 王禹偁 《歸雲洞》詩:“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朝雲出如嘔,暮雲歸如吞。” 明 宋濂 《<清嘯後稿>序》:“穹亭邃館必壓以呀然之獸,鉅人元夫必冠以峨然之弁。” 清 曹寅 《江村雜詠·因是庵》:“呀然六窗開,獨設八關浄。”

(2).深廣貌。 唐 韓愈 《燕喜亭記》:“出者突然成邱,陷者呀然成谷。” 明 高攀龍 《三時記》:“山下立石楚楚,或呀然而為谷,或隱然而為洞。”

(3).開口笑貌。 唐 柳宗元 《東海若》:“ 東海若 呀然笑曰。”集注引 童宗說 曰:“呀然,笑貌。” 唐 羅隱 《後雪賦》:“ 鄒生 閲 相如 之詞,呀然解頤曰:‘善則善矣,猶有所遺。’”

向日

(1) 往日;從前

向日所議非小女,原是舍甥女。——《玉嬌梨》

(2) 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小橋

(1). 三國 吳 周瑜 之妻。《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 橋 公二女,皆國色也。 策 自納 大橋 , 瑜 納 小橋 。”

(2).小型橋樑。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之五:“小橋飛斷岸,高花出迥樓。” 元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縈迴

迴旋環繞

山上石徑曲折縈迴

幽深

幽靜而深遠

花木幽深

自可

(1).本來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宋 葉適 《寄呂巽伯換酒亭》詩:“ 瑯琊 初址未完牢,猶倚虛名用我曹。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猶自許。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為人魁偉沉塞,以武勇游仕 許 汴 之間,寡言自可,不與人交,眾推以為鉅人長者。”

煩暑

悶熱;暑熱。《南史·梁武陵王紀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棄疾 《御街行》詞:“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明 楊慎 《漁家傲》詞:“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雲鄉里無煩暑。” 鄭澤 《夏夜作》詩:“煩暑不我蒸,靈宮自澄澈。”

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唐 王昌齡 《行路難詩》:“雙絲作綆繫銀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忠魂入夢》:“遂聳身投井死,土人義之,遂閉塞井,闌上加黃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宮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築如平阜。”

(2).《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詩序謂“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後世遂以“寒泉”為子女孝敬母親的典故。《文選·潘岳<寡婦賦>》:“覽寒泉之遺嘆兮,詠《蓼莪》之餘音。” 呂向 註:“《詩》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孝子思養其親,故覽詠是篇而有遺嘆。”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極兮,託彤管於遺詠。”參見“ 寒泉之思 ”。

(3).猶黃泉,九泉。 唐 王勃 《為原州趙長史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銷;烏鳥之誠,俯寒泉而思咽。” 蔣清翊 註:“寒泉,今指黃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陽縣 境內。 唐 元結 《寒泉銘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陽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無名稱也,為其當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下來

指穀物、水果、蔬菜等成熟或收穫

玉米一時還難下來

通判

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

嘉興通判。—— 清· 張廷玉《明史》

鄱陽

(1).地名。 春秋 楚 番 邑, 秦 置 番縣 , 漢 改 鄱陽縣 。今改 波陽縣 ,在 江西省 東北部。《史記·楚世家》“ 吳 復伐 楚 ,取 番 ” 張守節 正義引 唐 李泰 《括地誌》:“ 饒州 鄱陽縣 , 春秋 時為 楚 東境, 秦 為 番縣 ,屬 九江郡 。 漢 為 鄱陽縣 也。”《文選·左思<吳都賦>》:“ 鄱陽 暴謔,中酒而作。” 劉逵 註:“ 鄱陽 人俗性暴急。” 明 李夢陽 《豆莝行》:“ 鄱陽 十日路斷截, 廬山 百姓啼寒餓。”

(2).指 鄱陽湖 。 明 徐禎卿 《彭蠡》詩:“茫茫 彭 蠡 口,隱隱 鄱陽 岑。”

進上

(1).謂人心因推進而高舉向上。《莊子·在宥》:“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 郭象 註:“排之則下,進之則上,言其易搖盪也。” 陳鼓應 今註:“人心,壓抑它就消沉,推進它就高舉。”

(2).猶上進。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夫人必有希望之心,乃有進上之志。”

(3).提高;發展。《漢書·食貨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 顏師古 注引 漢 鄭玄 曰:“進上百工之業也。或曰進上農工諸事業,名曰登。”

(4).進獻。《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便過其江,取得仙藥,進上皇帝。”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 天聖 三年, 漢州 德陽縣 均渠鄉 民 張勝 家,析木有‘天下太平’字,因進上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詩詞推薦

題奣岩原文_題奣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