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

報雪早知茲報雨,優沾雲透一犁任。

齊民履畝欣舉趾,大吏謄章奏好音。

昨歲偏災藉稍救,仲春渥澤戴誠深。

三時穡事期猶遠,敢即而今少釋心。

詩詞問答

問: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

2. 徐績奏省城於二月廿二日密雨竟日近省之濟南泰安所屬各州縣亦同日得雨深透麥苗彌望菁蔥大田亦得及時播種民情極為歡抃

參考注釋

報雪

謂報仇雪恨。《北齊書·封隆之傳》:“ 隆之 以父遇害,常懷報雪,因此遂持節東歸,圖為義舉。” 明 張煌言 《復郎廷佐書》:“念祖宗之厚澤,宜何如悲傷;痛父母之深仇,宜何如報雪。”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這口冤氣,怎樣才能報雪。”

早知

對未來事件能超常預知的現象

齊民

(1).猶平民。《莊子·漁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漢書·食貨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馬,弋獵博戲,辭齊民。”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趙翼 《華崗》詩:“同為一齊民,莫呼歸長吏。”

(2).謂治理人民。《韓非子·八經》:“設法度以齊民,信賞罰以盡民能。” 宋 梅堯臣 《訪施八評事》詩:“嬾問齊民術,喜看 莊叟 書。”

履畝

謂實地觀察,丈量田畝。《公羊傳·宣公十五年》:“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註:“履踐案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稅取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履畝之法,方圓曲直盡矣,未有會圓之術。” 清 黃宗羲 《瘦庵徐君墓志銘》:“甲辰,詔下履畝,自 萬曆 七年以後,丈量久廢,民間無知其法者。”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章奏

臣僚呈報皇帝的文書。 漢 王充 《論衡·效力》:“章奏百上,筆有餘力。”《後漢書·胡廣傳》:“舉孝廉,既到京師,試以章奏, 安帝 以 廣 為天下第一。” 唐 孟郊 《酬李侍御書記秋夕雨中病假見寄》詩:“未覺衾枕倦,久為章奏嬰。” 宋 戴埴 《鼠璞·封章》:“俗謂章奏為囊封,本於 漢 。凡章奏皆啟封,至言密事,不敢宣洩,則用皂囊重封以進。”

好音

(1).悅耳的聲音。《詩·魯頌·泮水》:“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漢 禰衡 《鸚鵡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詩:“惟有北山鳥,經過遺好音。”

(2).也特指樂聲。 清 李漁 《風箏誤·囑鷂》:“新詩為我逗琴心,更仗新詩索好音。”

(3).猶言好訊息。《詩·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子其超矣,實慰我心。發言為詩,俟望好音。” 唐 杜牧 《為人題贈》詩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當重謝。” 葉聖陶 《城中·前途》:“不勝盼禱,跂望好音。”

喜愛音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請奏瑟。” 漢 馬融 《長笛賦》序:“ 融 既博覽典雅,精核數術,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偏災

猶言大災。指危害很大的災害。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災,無歲不有。”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渥澤

指恩惠。《後漢書·鄧騭傳》:“託日月之末光,被雲雨之渥澤,並統列位,光昭當世。”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雲滂洋,雨汪濊,澡渥澤,除瑕纇。”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恩遇》一:“仰渥澤之再叨,詔糈逾格;顧微長之莫效,食粟多慙。”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事期

指會盟的日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 杜預 註:“先 澶淵 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詩詞推薦

  • 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

    李隆基唐代〕赤帝收三傑,黃軒舉二臣。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訝風神。復輟
  • 喜雨呈安國

    張栻宋代〕懸知雨意未渠已,一夜檐聲到枕間。曉上高樓望雲氣,蟄龍千丈起西山。
  • 挹秀書屋

    乾隆清代〕岩廊一兩轉,書屋更清便。坐合留新什,閒還攬古編。日知則何有,陰惜乃誠然。卻訝拈鬚際,數莖白勝前。
  • 三海岩

    陶弼宋代〕靈邑西南古洞天,我來方信海為田。無名不入州圖載,有路空聞野老傳。此日登山人采蚌,當時飲馬殼留錢。顏公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春秋戰國門秦武陽

    周曇唐代〕丱歲徒聞有壯名,及令為副誤荊卿。是時環柱能相副,誰謂燕囚事不成。
  • 贈別李山人

    張喬唐代〕分合老西秦,年年夢白蘋。曾為洞庭客,還送洞庭人。語別惜殘夜,思歸愁見春。遙知泊舟處,沙月自相親。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李子厚萬梅

    黎廷瑞宋代〕樹樹都吟遍,須還千億身。未應分寸地,能著許多春。丈室來諸佛,懸珠內眾真。閉門參此妙,一笑月痕新。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五十三首

    釋文禮宋代〕南泉捧缽入堂來,賓主分明肯自乖。莫把威音論戒臘,本無位次可差排。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蒙軒

    呂陶宋代〕蒙軒高占山之埡,其上五頂皆生茶。仙崖雲霧不復見,上峰紫筍今為嘉。地宜物產種植廣,疲民所恃如禾麻。朝晡
  • 公署述懷

    區子復元代〕龍津士者白沙客,幾載流離歸未得。何時回首理田園,底事悤悤走南北。緬思先世本儒林,詩禮箕裘紹簪笏。傳家
  • 黃注昆仲赴舉

    宋祁宋代〕君家日下有高名,驥子雙馳嗣世靈。滄海賦毫多灑白,南山書簡偏蒸青。縣歌酒釂催鳴鹿,學舍綀寒亂散螢。崑玉
  • 送游堯臣歸閩六首

    王炎宋代〕松楸不掃灑,吾甚思江東。七閩在其南,雲間無去鴻。關山共明月,何時一尊同。小游忘年友,努力翰墨中。鑄金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虔州八境圖》八首

    蘇軾宋代〕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台前暮靄寒。倦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長安。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
  • 常山道中二首

    趙蕃宋代〕發軔茅檐雨,營炊野店煙。春晴不難解,客恨自多牽。麥浪搖成涌,梅飛去若仙。畫中端有句,詩里亦安禪。
  • 送蕭文明

    祁順明代〕鎮寧別乘黃門彥,早有賢聲在廟堂。五色詞章雲錦爛,萬言忠疏日星光。鄉園展墓馳心極,京闕朝正去路長。料得
  • 偈頌一百零九首

    釋可湘宋代〕咬定牙關,全提殺活。刳文殊脛,拔維摩喬石晚有一機,不說不說。
  • 讀史二十首

    王國維〔近現代〕 一回首西陲勢渺茫,東遷種族幾星霜?何當踏破雙芒屐,卻向崑崙望故鄉。 二兩條雲嶺摩天出,九曲黃河繞地
  • 次韻致遠木人洲二首

    王安石宋代〕杌爾何年客此洲,飄流誰棄止誰收。無心使口肝使目,有乾作身根作頭。暴露神靈難寄託,禱祠村落幾依投。紛紛
  •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釋紹曇宋代〕廝撲場中作斷交,拳來趯去不相饒。誰知用盡平生力,卻傍被人奪錦標。
  • 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

    蘇軾宋代〕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遙知別後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所恨
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原文_山東巡撫徐績奏報得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