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集

作者:沈遼 朝代:宋代

宴集原文

袢暑久拘郁,欣然對秋光。

薄具招友朋,相與娛中堂。

清觴味雖薄,果蓏具青黃。

尤愛檐間竹,風來響琳琅。

正賴文舉賢,坐客乃其常。

相歡意氣間,高韻信軒昂。

詩詞問答

問:宴集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宴集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袢暑

猶溽暑,炎暑。 宋 樓鑰 《跋揚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畫卷·蓮荷》:“又有熟芡生菱鳧茈之屬,一一如生,袢暑尤宜觀之,所謂宛然坐我水仙府也。” 元 方回 《夏夜聞雨》詩:“可以逃袢暑,征徒盍少休。” 明 宋濂 《題棲雲軒記後》:“余往年讀 劉元靖 《山棲志》,見其所載 紫巖 、 靈巖 勝概,分明如畫。時正當袢暑,不覺涼颼生肘腋間。”

欣然

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規往。——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宋將軍欣然曰。—— 明· 魏禧《大鐵椎傳》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 清 劉大櫆 《吳氏節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

(2).秋日的風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亭》詩:“野艷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 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薄具

不豐盛的肴饌。多用為謙辭。《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脩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兮幸臨。” 李善 註:“具,餚饌也。” 宋 司馬光 《明日雨止復招子駿堯夫游南園》詩:“更與二三頭白友,試攜薄具上高臺。” 宋 陸游 《拆號前一日作》詩:“隔日寄聲為薄具,石榴應有未開花。”

友朋

朋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晉 陸機 《輓歌詩》之一:“周親鹹奔湊,友朋自遠來。” 明 袁宏道 《憶弟》詩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餓鄉紀程》四:“從入 北京 到五四運動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際可以說絕對的斷絕。”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中堂

(1).正中的廳堂。《儀禮·聘禮》:“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 鄭玄 註:“中堂,南北之中也。”《古今小說·張舜美中宵得麗女》:“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冰心 《往事》二:“今夜沒有電光,中堂燃著兩支蠟燭。”

(2).指廳堂之中。《文選·張衡<西京賦>》:“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無筭。” 薛綜 註:“中堂,中央也。”

(3).正室。《舊唐書·馬璘傳》:“ 璘 之第,經始中堂,費錢二十萬貫,他室降等無幾。”

(4).庭院。 三國 魏 曹丕 《感物賦》:“掘中堂而為圃,植諸蔗於前庭。” 明 何景明 《寄孫世其》詩:“繫馬中堂樹,聽鶯上苑花。”

(5).猶明堂。《晉書·禮志上》:“ 穆帝 、 孝武 並權以 中堂 為太學。”《宋書·文帝紀》:“丁酉,謁 初寧陵 還於 中堂 即皇帝位。”

(6).指母親。 唐 李賀 《題歸夢》詩:“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澗菉。” 葉蔥奇 註:“‘中堂笑’指在母前歡笑。”

(7). 唐 於中書省設政事堂,以宰相領其事,後因稱宰相為中堂。 明 、 清 大學士亦沿用此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後,賜了祭葬,諡為 文恪 。”《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不過看 徐中堂 面上,所以才委他這個差使。”

(8).掛在廳堂正中的大幅字畫。《老殘遊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 張天翼 《清明時節》:“ 易良發 忍不住要笑,就假裝著咳嗽,轉過面去看掛在上面的中堂--三星圖。”

清觴

指美酒。《太平御覽》卷二二九引 漢 揚雄 《太官令箴》:“羣物百品,八珍清觴,以御賓客,以膳於王。”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龍游之翠光岩》詩:“卻與從行諸幕士,維舟九曲下清觴。”

果蓏

瓜果的總稱。《易·說卦》:“艮……為果蓏。” 孔穎達 疏:“木實曰果,草實曰蓏。”《漢書·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元 傅若金 《奉送達兼善御史赴河南憲僉十二韻》:“古縣藤蘿碧,霜林果蓏紅。”

青黃

(1).青色和黃色。《楚辭·九章·橘頌》:“緑葉素榮,紛其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王逸 註:“言橘葉青,其實黃,雜糅俱盛,爛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東郊》詩:“水墨依林寺,青黃負郭田。”

(2).又指黃中帶青。形容不健康的臉色。 張天翼 《仇恨》:“每張青黃的臉上沒了先前的興奮。”

(3).泛指色彩。 漢 王充 《論衡·別通》:“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凡摛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 宋 蘇舜欽 《上執政啟》:“匠者得溝中之斷木,飾以青黃。”

(4).謂用彩色加以修飾。語出《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願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 宋 蘇軾 《謝中書舍人啟》:“溝中不願於青黃,爨下無心於宮徵。”

(5).指四時之樂。《漢書·禮樂志》:“靈安留,吟青黃。” 顏師古 註:“青黃,謂四時之樂也。”

(6).猶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奩》:“偏是咱學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坐客

看客,觀眾

坐客乃西顧而嘆。——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乃其

於是;就。《書·多方》:“我乃其大罰殛之。”《國語·晉語一》:“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釋君。”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五:“其與乃同意,故又以乃其連文。”

相歡

亦作“ 相懽 ”。共歡樂;交歡。《西京雜記》卷四:“宛脩頸而顧步,啄沙磧而相懽。” 宋 王安石 《魚兒》詩:“繞岸車鳴水欲乾,魚兒相逐尚相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秋練》:“再來時,君十八,妾十七,相歡有日,何憂為?”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高韻

(1).高雅。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誠喜懼於勸沮,焉識玄曠之高韻哉。”《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傳》:“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暢,高韻自許。” 明 宋濂 《蘭隱亭記》:“雖海外名香旃檀婆律之屬,不足喻其高韻也。”

(2).高雅的詩文。《宋書·謝靈運傳論》:“綴 平臺 之逸響,採 南皮 之高韻,遺風餘烈,事極 江 右。” 五代 齊己 《題玉泉寺》詩:“高韻雙懸 張曲江 ,聯題兼是 孟襄陽 。”

(3).高雅的風度。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冀州 刺史 楊淮 二子 喬 與 髦 ,俱總角為成器。 淮 與 裴頠 、 樂廣 友善,遣見之。 頠 性弘方,愛 喬 之有高韻,謂 淮 曰:‘ 喬 當及 卿 , 髦 小減也。’” 宋 陸游 《答福州察推啟》:“高韻照人,清言絶俗。”

軒昂

(1).高峻貌;揚起貌。 唐 韓愈 《南山詩》:“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賈文》:“舟航軒昂兮,下上飄鼓。”

(2).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啟》詩:“忽然變軒昂,慎勿學 哥舒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一眼看見那個小後生,人物軒昂,衣冠濟楚,心中已自三分歡喜。” 魯迅 《彷徨·長明燈》:“方頭說著,便軒昂地出了門。”

(3).驕傲貌。《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卓 受任無功, * 稽留,而軒昂自高。”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毛成翼長,蟬蛻泉壤,便自軒昂,目不步足,器滿意得,視人猶芥。”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松杉的蒼翠披著銀鎧晶甲的聖衣,固然明明軒昂有驕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調高昂。 唐 韓愈 《聽穎師彈琴》詩:“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陵陽論晚唐詩律卑淺》:“ 唐 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賢又四絕》之三:“幽人寥落思無窮,付與軒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韓愈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開緘忽覩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 清 施補華 《峴傭說詩》三:“如 摩詰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 渭城 ’,倒戟而入,筆勢軒昂。”

(6).寬敞;宏大。《西遊記》第二三回:“師父喘息始定,抬頭遠見一簇松陰,內有幾間房舍,著實軒昂。”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明武宗遺事》:“擇日前往赴任,縣令趨改衙署,規制軒昂,亦用轅門鼓吹,與撫按等。”

詩詞推薦

宴集原文_宴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