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閣曲宴外藩即席成句原文
紫光曲宴遠情聯,戊巳曾經罷二年。
可再停筵眾顒若,勉教御座越悽然。
順時八舉斟風俗,列席三巡侑管弦。
和樂不忘詰戎意,戰圖兩壁繪金川。
詩詞問答
問:紫光閣曲宴外藩即席成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紫光閣曲宴外藩即席成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紫光閣曲宴外藩即席成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五
參考注釋
曲宴
猶私宴。多指宮中之宴。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黃節 註:“《魏志·后妃傳》曰: 景初 元年,帝游後園,召才人以上曲宴極樂。曲宴猶私宴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蔡攸 初以 淮康 節領相印, 徽宗 賜曲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曲宴宗室》:“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等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於 乾清宮 及 奉三無私殿 。”
遠情
猶深情。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之二:“星回夜未艾,洞房凝遠情。” 唐 杜甫 《西閣雨望》詩:“菊蕊淒疏放,松林駐遠情。” 郁達夫 《游莫乾山口占》:“坐臥幽篁里,恬然動遠情。”
曾經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生過的,動詞後面往往有助詞“過”
我曾經做過國小教師
我曾經到過北京
御座
見“ 御坐 ”。
順時
謂順應時宜;適時。《左傳·成公十六年》:“禮以順時,信以守物。”《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二》:“我軍順時發,桓桓東南征。” 李善 註:“順時,應秋以征也。《禮記》曰:‘舉事必順其時。’” 唐 元結 《治風詩·至慈》:“故莫由莫已,順時而理。”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 李炳彥 《三十六計新編·順手牽羊》:“這裡的‘微隙’,一般指突然新暴露出來的,‘微利’可能是原作戰方案中沒有具體考慮到的,具有來去順路、奪之順手、贏之順時(有利於主要作戰目標的完成,又出敵所料,能一舉可殲)的特點,指揮員則應審時度勢,靈活指揮。”
風俗
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風俗。——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列席
作為旁觀者出席,有發言權,但沒有表決權
三巡
(1).巡行三遍。《周禮·夏官·掌固》:“晝三巡之,夜亦如之。”《左傳·桓公十二年》:“ 羅 人慾伐之,使 伯嘉 諜之,三巡,數之。” 杜預 註:“巡,徧也。” 孔穎達 疏:“謂巡遶徧行之。”
(2).斟酒三次。亦泛指多次。《水滸傳》第二四回:“一連斟了三巡酒,那婆子便去燙酒來。”《醒世恆言·佛印師四調琴娘》:“二人對酌,酒至三巡。”
管弦
亦作“ 管絃 ”。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樂器與弦樂器。亦泛指樂器。《淮南子·原道訓》:“夫建鐘鼓,列管弦。”《漢書·禮樂志》:“為其俎豆筦弦之間小不備,因是絶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或莫甚焉。” 晉 張華 《情詩》之一:“終晨撫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蕪記·感嘆》:“三千珠履盈階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孫枝蔚 《村居雜感》詩之五:“長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2).指管弦樂。《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説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 * 》:“庭際花飛錦繡合,枝間鳥囀管弦同。” 元 陳孚 《真定懷古》詩:“千里桑麻緑蔭城,萬家燈火筦絃清。” 宋 歐陽修 《採桑子》詞:“返照波間,水闊風高颺管絃。” 郭小川 《廈門風姿》詩之四:“聽, 南海 的濤聲如號角, 鷺江 的潮音如管弦。”
和樂
和睦快樂
詰戎
見“ 詰戎治兵 ”。
戰圖
作戰地圖。 唐 曹松 《己亥歲》詩之一:“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舊唐書·張仁願傳》:“ 萬歲通天 二年,監察御史 孫承景 監 清邊軍 ,戰還,畫戰圖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