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其六十四

作者:周彥質 朝代:宋代

宮詞·其六十四原文

集英賜第對天顏,頃刻藍袍翠一班。

漫說禹門三1-1級浪,魚龍只在指呼間。

詩詞問答

問:宮詞·其六十四的作者是誰?答:周彥質
問:宮詞·其六十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宮詞·其六十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周彥質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彥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刪韻

參考注釋

賜第

(1).賞賜宅第;賞賜的宅第。《晉書·賀循傳》:“ 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賜第一區,車馬牀帳衣褥等物。”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之七:“城中賜第書千卷,祠下豐碑柳十圍。”

(2).謂賜及第。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唱名》:“《宋朝會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試進士, 梁顥 首以程試上進,帝嘉其敏速,以首科處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賜及第。’唱名賜第,蓋自是為始。”《遼史·聖宗紀》:“以 瀋州 節度副使 張傑 為節度使,其皇城進士 張人紀 、 趙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試以詩賦,皆賜第。” 元 黃溍 《上京道中雜詩·槍竿嶺》:“憶昔賜第歸,吾母適初度。”

天顏

天子的容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恭辦南斗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

頃刻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志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藍袍

即藍衫。 五代 齊己 《與崔校書靜話言懷》詩:“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猶待脫藍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榜下》:“黃門舊是黌門客,藍袍新作紫袍仙。”《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借得藍袍槐簡,引見御前,叩首拜舞。”參見“ 藍衫 ”。

一班

(1).表數量。用於人群。常含貶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做風聞言事的一個小小新聞,奏上一本。” 元 無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辭別那一班兒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進到廳上,一夥人在那裡圍著一張桌子 * , 潘三 駡道:‘你這一班狗才,無事便在我這裡胡鬧!’”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2).古代官吏等級,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為貴;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見《隋書·百官志上》。

(3).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 宋 秦觀 《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翠華初到殿中間,三館諸儒共一班。”《宋史·禮志十五》:“同天節上壽班,自今樞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上共作一班,進酒一醆。”

(4).同一批。《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時同 安老爺 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四·上楊提台稟帖》:“某把總自到汛以來,既未嘗郭外查點,且終月不聞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6).一般,一樣。 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古來靜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燈與名園總一班,峰巒層疊水潺湲。” 清 萬玉卿 《瀟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兒,一半是無情鬼,一班兒形骸髮齒,一班兒胎卵毛皮。”

(7).猶一番。《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馮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 呂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8).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每學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

禹門

(1).即 龍門 。地名。在 山西 河津縣 西北、 陝西 韓城縣 東北。相傳為 夏禹 所鑿,故名。 唐 黃滔 《水殿賦》:“截通 魏國 之路,鑿改 禹門 之水。” 前蜀 韋莊 《柳谷道中作卻寄》詩:“心如岳色留 秦 地,夢逐 河 聲出 禹門 。” 明 何景明 《畫魚》詩:“ 禹門 天池雲霧裡,白晝雷霆行地底。”

(2).即 龍門 。指科舉試場。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尋親記·勸勉》:“倚門望你身脫白,須作禹門驚雷客。”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只在

(1).總在;仍在。 宋 蘇軾 《殢人嬌·贈朝雲》詞:“朱脣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 宋 李萊老 《謁金門》詞:“舊恨新愁都只在,東風吹柳帶。”《三國志平話》卷中:“見二嫂靈前燒香奠酒啼哭, 關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水滸傳》第八回:“那人問道:‘ 薛端公 在何處住?’ 董超 道:‘只在前邊巷內。’”《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這酸子。’”

指呼

指揮;使喚。 宋 王禹偁 《青猿》詩:“小僕如猿狖,貧家備指呼。”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二折:“百萬精兵聽指呼,衣冠四世守全 吳 。”

詩詞推薦

宮詞·其六十四原文_宮詞·其六十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