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周應鐘原文
簴懸當十月,鈕具閱千年。
土銹蔚蒼綠,螭紋隱曲卷。
擊思清廟葉,銘撫太和鐫。
遐想姬周禮,徒觀器尚傳。
詩詞問答
問:詠周應鐘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周應鐘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周應鐘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二
2. 是鍾銘鐫太和二字
參考注釋
十月
格里氏歷(即陽曆)每年的第十個月——縮寫Oct.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隱曲
(1).幽深曲折。 漢 劉向 《列女傳·阿谷處女》:“處子曰:‘ 阿谷 之隧,隱曲之地,其水一清一濁,流入於海。’”
(2).鮮為人知的苦衷,難言之隱。 明 唐順之 《與王龍溪郎中書》:“而亦若不免以世俗之疑相疑者何也?無乃故為迂其問以剔抉聖賢之隱曲,而白之於世也乎?”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而於吏治得失,民生隱曲,曾不一語及之。”
(3).指房事。《素問·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王冰 註:“隱曲,謂隱蔽委曲之事也。” 章炳麟 《五無論》:“人若不惡淫者,納采問名,既公布婚姻之禮,何以夫婦隱曲當在禁止之中,不如犬豕之遵大路?”
(4).指 * 。《素問·至真要大論》:“濕客下焦,發而濡瀉,及為腫隱曲之疾。” 王冰 註:“隱曲之疾,謂隱蔽委曲之處病也。”
清廟
(1).《詩·周頌》篇名。《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樂章。《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 鄭玄 註:“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尚書大傳》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廟》之樂。” 鄭玄 註:“《清廟》,樂章名。”《後漢書·逸民傳·法真》:“臣願聖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
(3).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昭具儉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登明堂,坐清廟。” 郭璞 註:“清廟,太廟也。”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但聽臨春歌《玉樹》,不聞清廟奏朱弦。” 章炳麟 《訄書·訂文》:“清廟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於賦頌者,四千名而足。”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遐想
超越現實作高遠的想像
周禮
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儒家經典之一。蒐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彙編
《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引語見《周禮·秋官·小官寇》,原文是“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清· 劉開《問說》
器尚
謂才具節操。《北史·李叔彪路恃慶傳論》:“ 李 路 器尚所及,俱可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