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原文
南村諸楊北村盧,(謂楊梅、盧橘也。)白花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支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雲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虬珠。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嘗謂荔支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詩詞問答
問: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南有楊梅北有盧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葉子冬天也不落敗。
煙雨濛濛的春天,它們的果實開始成熟,堪稱荔枝的先驅。
荔枝的外殼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紅襖,荔枝的內皮便是仙女紅紗的內衣。
根本無須美人楊貴妃賞鑒,荔枝本身自有動人的資質、絕世的姿容。
天公遺留這仙品在凡塵,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使然。
這荔枝與松樹一同生長,不像山楂、梨子那樣,會因霜雪變得果質粗糙。
主人清洗杯盞,斟滿了美酒,用潔白的盤子端來了這紅色龍珠般的荔枝。
我聽說荔枝的美味好似烹製好的江鰩柱,又像鮮美的河豚腹。
我一生做官不過是為了餬口養家,為求得一官半職,早把鄉土之念看輕了。
哪裡知道人生變幻無常,居然能在異鄉品嘗到如此佳果,貶謫到這遙遠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釋
南村諸楊北村盧:作者自注“謂楊梅盧橘也。”
先驅:楊梅、盧橘開花結果都比荔枝早,果味又不及荔枝美,故稱“先驅”。
海山仙人:指荔枝,因它產於南海濱。絳羅襦: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紅羅襖。紅紗中單:形容荔支的內皮如同紅紗的內衣;中單:貼身內衣。白玉膚:形容荔枝的瓤肉瑩白如玉。
“不須”兩句:這兩句說荔枝自有風韻,無須等待楊貴妃的賞鑒。妃子笑: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句,李肇《唐國史補》說,楊貴妃生於蜀,愛吃荔枝。傾城妹:漂亮的少女。
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別名責的物。《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的話,這裡指荔枝。
“雲山”句:廣南一帶荔枝與松、檜雜植,故云。
“霜雪”句:這句說荔枝不像北方的山楂、梨子因困於霜雪而果實味粗。
桂醑(xǔ):新釀的桂酒。
赬( chēng)虬珠:赤龍珠,指荔枝。
“似聞”兩句:這兩句說荔枝的美味好似做熟的江鰩玉柱,又像烹好的河豚腹腴。斫(zhuó):用刀切開。江鰩柱:蛤蜊一類的名貴海味。腹腴:魚腹下的肥肉。作者自註:“予嘗謂荔枝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
涉世:猶言渡世。
“一官”句:這句說為了求得一官,早已把鄉土之念看輕了。蓴鱸:蔬羹,鱸魚膾。蓴(chún):蓴萊,葉可做湯。《晉書?張翰傳》:張翰見秋風起,想起吳中家鄉的菰萊、蓴羹、鱸魚膾,便棄官歸鄉,後以蓴鱸之思代指鄉味或鄉思。 [1]
良圖:最好的計畫,謀略,更帶諷刺意味。
詩文賞析
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蘇軾在惠州初食荔枝後作此詩。
標籤:詠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 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方矣。荀子《荀子·樂論》
-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李毓秀《弟子規·餘力學文》
-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劉向《戰國策·魏四·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山西村》
-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佚名《孔子家語·顏回》
- 掩柴扉,謝他梅竹伴我冷書齋。沈自晉《玉芙蓉·雨窗小詠》
-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