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東甘澗弗入·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

左右禪林皆致朴,是為木石與居甘。

喜他粥飯僧一二,露柱燈籠不解談。

詩詞問答

問: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過東甘澗弗入·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九

2. 左為東甘澗右為西甘澗

參考注釋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禪林

佛教寺院的別稱

木石

(1).樹木和山石。《孟子·盡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 唐 杜甫 《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明 魏學洢 《核舟記》:“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遠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指木頭與石頭。《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紅樓夢》第十六回:“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 賈赦 住的乃是 榮府 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

(3).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四:“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周書·文帝紀上》:“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 魯迅 《集外集拾遺·兩封通信(復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給我一拳,我有時也會還他一腳的。”

(4).指刑具。《晉書·王坦之傳》:“時卒士 韓悵 逃亡歸首,雲‘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為 悵 束身自歸,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誣,宜附罪疑從輕之例,遂以見原。”

(5).指山水畫。 宋 陸游 《游昭牛圖》詩:“ 游昭 木石師 李唐 ,畫牛乃自其所長。”

(6).指宮室等建築工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徐充容 ﹞諫曰:‘ 玉華 ( 太宗 所造 玉華宮 )創製……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元史·武宗紀一》:“以 中都 行宮成,賞官吏有勞者……死於木石及病沒者,給鈔有差。”

(7).枳椇子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樹蜜,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實,一名木石,一名木實。一名枳椇。”

粥飯僧

只吃粥飯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本為僧人自謙之詞。後多用以嘲諷尸位素餐者。 五代 韓昭裔 《與李專美》詩:“何如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飯僧。” 宋 陳與義 《和王東卿絕句》:“只今當代功名手,不數平生粥飯僧。” 宋 陸游 《嘆息》詩:“國家圖籙合中興,嘆息吾寧粥飯僧。” 清 錢謙益 《十一月初六日召對文華殿旋奉嚴旨革職待罪》詩之十四:“聖朝重倚絲綸簿,薄命難充粥飯僧。”

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露柱

指旌表門第立柱柱端的龍形部分。《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兩腳出來如露柱。” 蔣禮鴻 通釋:“露柱,旌表門第的柱端龍形的部分。”《古尊宿語錄·雲門匡真禪師廣錄中·空中語要》:“不見有露柱,見解偏枯。見露柱但喚作露柱,見拄仗但喚作拄仗,有什麼過。” 宋 陸游 《拄杖歌》:“歸來燈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應聞。”

燈籠

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風,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詩詞推薦

  • 閒居

    儲光羲唐代〕薄游何所愧,所愧在閒居。親故不來往,中園時讀書。步欄滴餘雪,春塘抽新蒲。梧桐漸覆井,時鳥自相呼。悠然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和石學士見寄十首

    宋庠宋代〕久廁鸞鴻刷羽翰,大都飛意倦須還。周南日夕歸心動,笙月飄風盡有山。
  • 詩二句

    蘇軾宋代〕葉隨流水歸何處,牛載寒鴉過別村。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聞子規)

    吳潛宋代〕榆塞脫憂責,蘭徑遂游嬉。吾年逾六望七,休退已稱遲。日日登山臨水,夜夜早眠晏起,豈得不便宜。有酒數杯酒
  • 郊廟歌辭·晉朝饗樂章·其二·群臣酒行歌

    不詳唐代〕萬國鹹歸禹,千官共祝堯。拜恩瞻鳳扆,傾耳聽雲韶。運啟金行遠,時和玉燭調。酒酣齊抃舞,同賀聖明朝。
  • 鷓鴣天

    辛棄疾宋代〕樽俎風流有幾人。當年未遇已心親。金陵種柳歡娛地,庾嶺逢梅寂寞濱。樽似海,筆如神。故人南北一般春。玉人
  • 偈頌一百零九首

    釋可湘宋代〕語是謗,默是誑。語默向上一機,佛祖聞而膽喪。曾郎輥三個木撲,德山揮一條白棒。儘是弄精魂,呈影像。何似
  • 登最高峰作·其一

    乾隆清代〕登峰登合最高峰,風拂鬚眉雲盪胸。下視鐘山諸培塿,綠瓊盆里種芙蓉。
  • 游雁盪山八首壽昌道中

    徐照宋代〕碣字芙蓉驛,喜行行不難。路侵滄海過,人得異山看。圓石蠔黏滿,平塗鷺立寒。一游期一月,回日必冬殘。
  • 和常州崔使君詠後庭梅二首

    孫逖唐代〕聞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更傳千里外,來入越人吟。弱乾紅妝倚,繁香翠羽尋。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陰。梅院
  • 鳳凰閣

    劉克莊宋代〕元規端委,得似幼輿丘壑。人言此輩宜高閣。幾載種天隨菊,采龐公藥。龍尾道、難安汗腳。浮榮菌蕣,選甚庶官
  • 鷲嶺山莊尋秋

    李因明代〕十丈懸崖掛薜蘿,參雲峰頂見嵯峨。閒搜怪石秋林晚,獨聽殘鍾曉月過。黃葉山前人跡少,白雲天際鳥聲多。冷泉
  • 秋晚書懷

    崔塗唐代〕看看秋色晚,又是出門時。白髮生非早,青雲去自遲。夢唯懷上國,跡不到他岐。以此堅吾道,還無愧已知。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客邊宴友呈張孝廉

    張仲深元代〕吳姬歌盡少年非,淚滿西湖舊舞衣。亂後有山空樹色,春來無日見晴暉。荒涼客館蝸牛集,狼籍梨花燕子飛。賴有
  • 春日村居

    章甫宋代〕冬暖惟憂麥,春寒卻勒花。地偏宜鳥雀,江遠少魚蝦。驚犬時時吠,歸鴻字字斜。故園芳草色,遊子亦思家。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谹父留別

    王洋宋代〕細雨關山路,梅花識舊鄰。擁旄紅額騎,扶杖白頭民。故國悲王粲,年光送李頻。遙瞻解鞍馬,正是小陽春。
  • 挽張都諫文肅公

    郭磊卿宋代〕更從別駕立朝端,白簡風生憲府寒。宣室每前深夜席,木天時染秘書翰。琴思中散人何在,鶴返遼陽影已單。聖主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 秋夜

    汪斌元代〕海蟾升。砌蛩鳴。別院俄聞裂帛聲。憑軒與細聽。竹風生。桂香清。問道小山來未曾。還應尋舊盟。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汪伯耳·其一

    李雲龍明代〕少年奮長劍,躍馬向邊州。射獵陰山下,追胡瀚海頭。自言負遠略,唾手取封侯。寧知時不遇,流落向炎陬。
  • 和朱世同見寄

    吳芾宋代〕門外青山玉作堆,山前一水更縈迴。歸來雖喜風煙好,老去還驚歲月催。不見故人增寂寞,尚懷往日共徘徊。何時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過東甘澗弗入·其二原文_過東甘澗弗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