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隨筆·其十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讀史記隨筆·其十二原文

一文一質變相生,陳粟相因露積贏。

黷武求仙平準創,炎劉治亂此分明。

詩詞問答

問:讀史記隨筆·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史記隨筆·其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讀史記隨筆·其十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七

參考注釋

一文

(1).一條斑紋。指事物的一小部分。《淮南子·說林訓》:“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 柳亞子 《<燕子龕遺詩>序》:“ 王子 所輯雖不多,見虎一文,亦足慰君於地下矣。”

(2).一篇文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羣言為難。”《陳書·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

(3).指一句文辭。《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言觀其旂” 唐 孔穎達 疏:“是一文而有二意。”

(4).一枚銅錢。舊時銅幣皆有文字,說明其值,故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 漢 世 劉寵 作郡有政績,將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錢出送, 寵 各受一文。”《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並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自己又是一文不要的。”

(5).方言。一塊銀元。 徐珂 《清稗類鈔·方言類》:“ 廣州 方言:一塊銀元,呼作一文。”

質變

事物本質發生的變化,是一種突變

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相生

五行學說術語。借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之間互相滋生和促進的關係。來說明臟腑相互協調的生理現象。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陳粟

陳年的粟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倉無陳粟,府無餘財。”《漢書·文帝紀》:“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

相因

(1).相襲;相承。《史記·酷吏列傳》:“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減百餘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二:“國初宰相權重,臺諫侍從,莫敢議己,至 韓琦 、 范仲淹 始空賢者而爭之,天下議論,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讀史》:“惟八書十志, 遷 固 相因,作者沿波,遞相撰述。”

(2).相關;相互依託。 唐 元稹 《鶯鶯傳》:“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 宋 曾鞏 《洪範傳》:“﹝貌、言、視、聽、思﹞五者,思所以為主於內,而用四事為外者也;至於四者,則皆自為用而不相因。”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景出想像,情在體貼,能以興為衡,以思為權,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輕也。” 清 曹寅 《柳村畫荷花長幅戲題》詩之二:“花花相似葉相因,數葉排花便失真。”

(3).價錢便宜。《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梁尚賓 聽説,心中不忿,又見價錢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頂養人的,價錢又比豬肉相因,為啥不吃?”

露積

露天堆積。《詩·小雅·楚茨》“我庾維億” 毛 傳:“露積日庾。” 孔穎達 疏:“露積言露地積聚之。”《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公私充塞,至於露積不垣。” 清 趙翼 《鄉居》詩:“露積場皆堆突兀,新篘人有醉懵騰。”

黷武

濫用武力;好戰

既累為 所敗,猶攻之不已, 虞患其黷武,且慮得志不可複製,固不許行。——《後漢書·劉虞傳》

窮兵黷武

求仙

(1) 求訪仙人或仙方

求仙問卜

(2) 祝求神仙

平準

(1).古代官府平抑物價的措施。《史記·平準書》:“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2). 漢 承 秦 制,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職官四》。

(3).平穩;公平;平衡。《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兩邊檢點,柱腳若不平準的,便把來墊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永年》:“念汝貿販平準,賜予一子。” 李大釗 《馬克思的中國民族革命觀》:“一八三○年以前,中外貿易的平準,還是 中國 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

(4). 清 末譯經濟學為平準學。 梁啓超 《新史學·史學的界說》:“宗教學也,法律學也,平準學也(即 日 人所謂經濟學),皆與史學有直接之關係。”

炎劉

舊指以火德王的 劉氏 漢 朝。 漢 趙岐 《<孟子>題辭》:“遭 蒼姬 之訖録,值 炎劉 之未奮。” 元 傅若金 《歌風台》詩:“黔首厭 秦 暴,龍德奮 炎劉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 炎劉 授命順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獺鸇。”

治亂

(1).安定與動亂。《書·君牙》:“民之治亂在茲。” 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闓運 《上巡撫惲侍郎書》:“觀其誠偽知其治亂,觀其輕重知其興亡。”

(2).謂治理混亂的局面,使國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語·哀公問政》:“繼絶世,舉廢邦,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術者,杜未生之疾;達治亂之要者,遏將來之患。”《前漢書平話》卷上:“陛下聖文神武,治亂安危。”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詩詞推薦

讀史記隨筆·其十二原文_讀史記隨筆·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